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1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34篇
医药卫生   75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1.
最近,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学分会正在联合制定《中国丙型肝炎防治指南》。笔者在准备和起草的过程由发现,我国的病人对丙型肝炎的了解远远不及对乙型肝炎的了解。这里向大家作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12.
大鼠骨髓内皮祖细胞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大鼠骨髓内皮祖细胞(EPC)分离、培养并向内皮细胞方向诱导分化的方法和条件。方法从大鼠骨髓中分离单个核细胞.经差速贴壁后取二次贴壁细胞选择性诱导培养2W。以Dil-ac-LDL、FITC-UEA-1双荧光染色法以及vWF、Flk-1免疫荧光染色法鉴定EPC;流式细胞术(FACS)检测EPC纯度;细胞培养液一氧化氮(NO)含量测定分析EPC功能。结果二次贴壁细胞经诱导培养后3d开始伸展,5d形成集落,7~10d增殖加速并出现条索状结构,2W大部分细胞呈多角形。Dil—ac—LDL、FITC-UEA-1双染.vWF及Flk-1免疫荧光染色阳性率均〉70%。FACS检测其中vWF阳性细胞占77.93%.Flk-1阳性细胞占81.50%。二次贴壁并经诱导培养的细胞培养液中NO含量明显高于普通培养的细胞.但低于成熟内皮细胞(P〈0.05)。结论大鼠骨髓富含EPC,体外诱导培养后可以表现出内皮细胞的部分特征。  相似文献   
13.
魏来  涂冰  王虹 《卫生职业教育》2012,30(12):55-56
传统的医药企业管理教学不能满足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为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创新思维,增强岗位适应能力,对医药企业管理的教学内容、方法和考核手段进行创新与改革。  相似文献   
14.
15.
16.
目的 探讨核素肺通气/灌注(V/Q)显像结合血浆D-二聚体(D-dimer)测定在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临床疑似肺栓塞患者85例,采用当日或者隔日法进行8个体位的肺V/Q平面显像,有经验的两名核医学医生按PIOPEDⅡ标准分析与评估诊断结果,分为PE、非PE和不确定诊断3种.同时测定血浆D-二聚体浓度.两者相结合诊断和排除PE,并与临床最终诊断结果做对比.结果 依据临床最终诊断,85例患者中确诊PE39例(45.9%),排除PE 46例(54.1%).V/Q显像诊断PE灵敏度89.7%,特异性88.4%,准确性85.9%.血浆D-二聚体诊断PE灵敏度75.7%,特异性62.5%,准确性68.2%.V/Q显像在准确性上高于血浆D-二聚体(x2=7.72,P<0.01).V/Q显像结合血浆D-二聚体诊断PE的灵敏度82.1%,特异性66.7%,准确性72.9%.结论 肺V/Q显像和血浆D-二聚体测定安全无创、简便,肺V/Q显像较D-二聚体(D-dimer)灵敏度、准确率高,肺V/Q显像对PE诊断有重要的作用,血浆D-二聚体对PE的筛选具有价值,两种方法结合可以提高肺V/Q显像对PE诊断的准确性,降低漏诊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快速获得丙型肝炎(HCV)基因组5’非编码区(5’uTR)真末端序列的分子生物学方法。方法 逆转录后利用末端聚合酶(TOT)进行加尾反应,再利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出目的末端基因的cDNA片段,A-T克隆,用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VLP)与PCR鉴定重组子,全自动序列分析仪测定插入子序列。结果 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CE)获得5株HCV5’UTR克隆,包括3株全长克隆和2株缺失克隆。2株缺失克隆,一条在5’末端缺失53个碱基,另一条缺失144个碱基。结论 RACE技术快速、有效、实用,可有效获得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的5’非编码区末端序列。  相似文献   
18.
唐荣  胡仁健  魏来 《重庆医学》2015,(20):2844-2847
目的 研究手术切除联合射频消融(RFA)治疗肝癌的临床效果及对肿瘤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该院60例接受了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对照组(30例)单独使用手术切除;观察组(30例)以手术切除联合RFA.比较两组患者术前1天,以及术后第1、4、7天血液内的检测到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比较两组患者的肝癌完全切除率、术中出血量、术后胆漏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肿瘤边缘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阳性表达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6、12、24个月的复发率;比较术后第2周、第6、12、24个月血清甲胎蛋白(AFP)及VEGF水平变化.结果 对照组术前1天血液ALT为(72.30±12.40)U/L,观察组为(69.30±13.20)U/L,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第1、4、7天血液ALT分别为(410.60±56.810)U/L、(230.60±46.82)U/L、(130.60±38.63)U/L,观察组术为(280.80±40.21)U/L、(150.80±35.62)U/L、(64.80±21.33)U/L,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肝癌完全切除率为73.3%,观察组为96.7%,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为(485±210)mL,观察组为(180±65)mL,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胆漏发生率23.3%,观察组为6.7%,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为(13.6±4.5)d,观察组为(8.3±2.3)d,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肿瘤边缘组织中VEGF的阳性表达率为(65.80±22.30)%,观察组几乎为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后第6、12、24个月的肿瘤复发率分别为16.7%、26.7%、43.3%;对照组分别为6.7%、13.3%、23.3%,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2周、6、12、24个月AFP及VEGF的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切除联合RFA治疗肝癌比单独手术切除效果更明显,并且更能有效减少肿瘤的侵袭力.  相似文献   
19.
生存质量源于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称之为健康相关生存质量,又称为生命质量或生活质量。在医学模式的发展过程中,传统生物医学和社会医学的结合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使过去对健康的客体评价转变为对客体和主体的双重评价。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慢性化率高,并有可能存长期发展中发生肝硬化、肝癌,不仅影响感染者的生理状态,由于病程长、肝外表现多、晚期并发症多,也影响患者的社会心理健康。甚至在疾病早期,对患者生理影响还不显著时已经出现了生存质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探讨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在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其可能在治疗中的应用前景.方法:收集未经抗病毒治疗的CHB患者34例和健康对照18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标本,以三色/四色流式分析法对PBMC中CD4~ CD25~ Treg的频率及表面分子表达进行分析,并同时通过磁珠分选去除CHB患者PBMC中的CD4~ CD25~ Treg,分别以MHC-肽-五聚体法和酶联斑点计数法(enzyme-linked immunospot assay,Elispot)检测HBV core18-27抗原肽刺激的对HBV特异性的CTL(cytotoxic T lymphocyte)频率的升高以及IFN-γ的分泌.结果:CHB患者外周血中CD4~ CD25~ CD45RO~ CTLA4~ T细胞群以及CD4~ CD127~(lo)CD25~(hi-int)T细胞群所占CD4~ T细胞群的比例与健康对照相比均明显上升(3.78%±1.87%.4.40%±2.11%vs 1.58%±0.76%,2.11%±1.26%;t=4.86,t=5.96;P<0.01)去除CHB患者中CD4~ CD25~ Treg后,特异性CTL的频率以及其分泌IFN-γ的频数与未去除组比出现显著上调(0.94%±0.38%,26±13 vs 0.20%±0.18%,119±30;t=5.25,t= 9.886;P<0.01).结论:CHB患者循环中增多的Treg可能参与抑制抗HBV的免疫应答抑制,去除Treg以及联合病毒抗原肽刺激的进一步研究可能为CHB的免疫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