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9篇
医药卫生   7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他汀类药物作为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的抑制剂,除具降血脂效应外,还具有不依赖于调脂作用的多效性.新近的研究表明其具有抗丙型肝炎的作用,但也有相反的结论报道.当此类药物与聚乙二醇干扰素和利巴韦林联合用药治疗HCV感染时,他汀类药物显示出了很强的协同作用,可能是临床治疗丙型肝炎的新途径.本文就近几年他汀类药物与丙型肝炎治疗的研究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2.
目的 利用建立的Lenke 2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三维有限元模型,分别仿真模拟前路、后路手术矫形操作,探讨其最佳手术方案。方法 建立Lenke 2型AIS的有限元模型,分别模拟前路和后路共5种不同的矫形方案,比较不同手术方案的矫形效果和双肩平衡参数的变化。结果 5种不同矫形方案有限元模拟术后的上胸弯冠状面Cobb角和矫形率分别为:21.5(44.8%)、26.5(32.1%)、28.1(27.9%)、34.1(12.5%)、32(17.9%),各矫形方案的主胸弯矫正率无明显差别。胸椎矢状面生理后凸得以维持。5种矫形方案术后各双肩平衡影像学参数较术前有所升高,除方案A(上端固定椎为T2)外,其余各方案的喙突高度差均>9 mm,锁骨角均>2.5°,锁骨倾斜角差均>4.5°。结论 对于左肩高的含结构性上胸弯Lenke 2型AIS,上端固定椎选择T2且完全融合上胸弯,可取得上胸弯、主胸弯良好的三维矫形和双肩平衡。部分融合上胸弯(上端固定椎为T3、T4),上胸弯的矫正率稍差,术后容易出现轻度到中度双肩失平衡。前路或后路选择性胸主弯融合,难以恢复上胸弯的正常脊柱序列,术后会导致轻度到中度双肩失平衡。  相似文献   
33.
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对实习生的培养提出了新的目标与要求。El前临床实习教学形式以临床医生带教为主,临床带教老师是临床教学的一线参与者,是医学生临床工作的启蒙者和指导者,其各方面素质对医学生实习效果具有重要作用,直接影响学生临床实习质量。本文主要从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和带教素质等方面对临床带教老师素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4.
传统的腰椎融合术已被广泛地应用于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然而,最近对腰椎融合术后产生的并发症的关注越来越多.比如,腰椎椎体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的减少,持续性的下腰痛(low back pain),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自体髂骨移植的供骨区并发症等都有大量文献报道[1-3].近些年来,腰椎非融合技术作为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一种新型方式,已经逐渐被许多脊柱外科医生所关注.国内外学者相继研究了许多非融合技术来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主要有人工颈椎间盘、人工腰椎间盘、人工髓核和腰后路动态置入装置等.其中Dynesys动态固定系统(dynamic neutralization system,Dynesys)是目前临床上应用较广泛的一种腰椎后路动态固定系统.现就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5.
骨盆倾斜是指在脊柱轴线和骨盆轴线之间存在的固定结构性畸形,它不仅在冠状面上丧失了正常的水平位置,而且在矢状面以及水平面上存在固定性排列紊乱。倾斜的骨盆使得脊柱在直立位不能保持稳定,病人不得不用双手或肘支撑身体,从而变成功能性四肢瘫,所以纠正此类患者的骨盆倾斜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对于脊柱源性骨盆倾斜的诊治仍存在很多争论,本文就脊柱源性骨盆倾斜的分型、手术适应征及手术方式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6.
目的 研究中国东部地区不同年龄阶段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的差异及随年龄如何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于我院健康体检中心留存的311名无症状健康志愿者的资料,由2名外科医师收集人口统计学数据及脊柱骨盆矢状面影像学参数,包括年龄、性别、最大胸椎后凸角、最大腰椎前凸角、最大腰椎前凸角-最大胸椎后凸角、骶骨倾斜角、骨盆倾斜角、骨盆入射角、骨盆倾斜角与骶骨倾斜角比值、骨盆入射角-腰椎前凸角、矢状面躯干偏移、T1矢状面角度、T1骨盆角度及T1脊柱骨盆倾斜角。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研究年龄与矢状面参数的关系,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分析年龄与最大胸椎后凸角的关系。根据年龄将研究对象分为7组:<20岁、≥ 20且<30岁、≥ 30且<40岁、≥ 40且<50岁、≥ 50且<60岁、≥ 60且<70岁和≥ 70岁,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各年龄段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的差异。结果 311名健康志愿者的最大胸椎后凸角(r=0.280,P<0.01)、最大腰椎前凸角-最大胸椎后凸角(r=-0.320,P<0.01)、骶骨倾斜角(r=-0.216,P<0.01)、骨盆倾斜角(r=0.237,P<0.01)、骨盆倾斜角与骶骨倾斜角比值(r=0.282,P<0.01)、矢状面躯干偏移(r=0.279,P<0.01)、T1矢状面角度(r=0.247,P<0.01)及T1骨盆角度(r=0.259,P<0.01)均与年龄相关,而最大腰椎前凸角、骨盆入射角、骨盆入射角-腰椎前凸角及T1脊柱骨盆倾斜角均与年龄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最大胸椎后凸角=0.175×年龄+28.233,年龄每增长10岁最大胸椎后凸角增加1.75°。<20岁、≥ 20且<30岁、≥ 30且<40岁、≥ 40且<50岁、≥ 50且<60岁、≥ 60且<70岁和≥ 70岁组人数分别为8、56、51、59、56、56、25名,最大胸椎后凸角、骨盆倾斜角、骨盆倾斜角与骶骨倾斜角比值、矢状面躯干偏移、T1矢状面角度及T1骨盆角度均随年龄增长而增大(P均<0.01),最大腰椎前凸角-最大胸椎后凸角、骶骨倾斜角则随年龄增长而减小(P<0.01、P<0.05)。结论 在中国东部地区无症状健康志愿者中,最大胸椎后凸角随年龄增长而增大(年龄每增长10岁最大胸椎后凸角增大1.75°)。  相似文献   
37.
低强度脉冲超声(LIPUS)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治疗方式,其被广泛应用于肌肉骨骼系统疾病的治疗。早期LIPUS主要应用于新鲜骨折、骨不连的治疗,近年来发现LIPUS对软骨组织损伤、椎间盘退变等软组织疾病也有治疗作用。此外,LIPUS也应用于骨科手术中,如牵拉成骨术和脊柱融合术。随着对LIPUS作用机制研究的逐渐深入,其临床应用前景将更广泛。本文对LIPUS在肌肉骨骼系统疾病中的研究及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8.
战创伤合并感染是各国卫勤部队面临的重要问题。随着抗生素的大量应用,战创伤合并耐药菌感染开始出现,使得卫勤保障面临巨大压力。本文总结了战伤感染常见病原微生物及其耐药谱的历史演变,并针对战创伤中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现、危险因素、治疗措施和预防措施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9.
炎性反应对骨折愈合初期血肿形成、组织碎片清除及纤维组织生成具有重要作用.M1、M2型巨噬细胞分别通过促炎、抗炎作用参与骨折愈合过程.巨噬细胞分泌的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等细胞因子可调节成骨/破骨细胞活性.骨组织生物工程学研究通过功能型组织工程调节骨折局部炎性反应,可促进血管新生及骨折愈合.因此,探究巨噬细胞在骨折愈合过程中的作用可以为促进骨折愈合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0.
目的建立简体中文版脊柱外观问卷(spinal appearance questionnaire,SAQ)并测验其用于评价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外观的信度和效度。方法根据国际标准化指南对英文版SAQ问卷进行翻译和文化调适后建立简体中文版SAQ。共纳入95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完成简体中文版SAQ问卷与SRS-22问卷,随机选取50例患者间隔7 d完成第二次简体中文版SAQ问卷并计算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efficient correlation,ICC)、Bland-Alt-man一致性以评价重测信度。对95例患者各维度内的条目得分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评价维度内一致性;对SAQ总分与SRS-22外观维度得分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完成聚合效度评价,通过对SAQ总分与最大Cobb角的Pearson相关分析,以及不同角度组、不同治疗组间的SAQ总分差异的方差分析完成区分效度评价。结果 SAQ各条目间一致性系数范围为0.521~0.792(P〈0.01),重测ICC为0.965,Bland-Altman一致性测验显示良好的测量一致性。聚合效度分析提示SAQ总分与SRS-22外观维度的相关系数为r=-0.326(P〈0.01);区分效度分析提示SAQ总分与最大Cobb角的相关系数为0.779(P〈0.01),SAQ总分在不同最大Cobb角亚组间、不同推荐治疗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简体中文版SAQ对于测量中国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外观具有良好的信度与效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