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0篇
医药卫生   14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21.
目的:系统评价富血小板血浆(PRP)对膝骨关节炎(KOA)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2005年~2020年5月之间公开发表在PUBMED、EMBASE、MEDLINE、Cochrane图书馆中的所有关于PRP治疗KOA的双盲随机对照研究.由两位研究员独立进行文献筛选、数据提取,按Cochrane协作网标准对...  相似文献   
22.
目前,骨质疏松症(OP)的防治主要集中于抑制骨吸收,但其局限性已显现。近年文献报道,血管生成与OP关系密切,而且发现血管生成与骨代谢间存在特定的“耦合”关系。血管生成,尤其是H型血管,可能通过影响骨形成、骨吸收及骨重塑进程的方式,在OP发生、发展及防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本文重点梳理血管生成与骨代谢和0P之间的关系,可更全面、系统地认识OP,为其防治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采用中药穴位贴敷防治脊柱术后患者恶心呕吐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68例择期脊柱手术患者,按中央随机双盲法分为两组,每组84例。对照组男39例,女45例;年龄30~65 (53.83±9.17)岁;根据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Ⅰ级37例,Ⅱ级47例。试验组男39例,女45例;年龄30~65(54.08±9.00)岁;ASA分级:Ⅰ级32例,Ⅱ级52例。两组均于麻醉诱导前给予穴位贴敷,贴敷剂贴于患者的中脘穴、双侧内关穴上持续6 h;24 h后更换,连续贴敷2 d。试验组贴敷剂的药物处方为姜半夏、生姜及丁香;对照组贴敷剂与试验组药物贴在外观及气味上做到最大程度的一致性,成分为面粉及具有10%试验药物浓度的辅料。经第3方采用R3.6.1 Rstudio软件统计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4 h、24~48 h恶心呕吐发生例数和恶心呕吐程度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比较术前、术后24和48 h的SF-12简易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术后24 h内恶心呕吐发生例数及恶心呕吐程度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24~48 h恶心呕吐发生例数及恶心呕吐程度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4和48 h的SF-12简易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穴位贴敷防治术后患者恶心呕吐的疗效不明显。  相似文献   
24.
王旭  章轶立  孙凯  申浩  齐保玉  朱立国  谢雁鸣  魏戌 《中国骨伤》2021,34(12):1108-1113
目的:探究跌倒潜在的相关性因素,为北京市社区中老年人群提供预防跌倒的参考方案。方法:2017年11月至2018年7月,采用现场问卷调查的形式筛查来自北京市朝阳区、丰台区10个社区中老年人共计1 642例,问卷内容包括受试者的基本信息、生活方式、基础疾病及饮食习惯,通过t检验及χ2检验初步分析各因素与跌倒之间的关系,并通过Logistic回归方法进一步分析被调查人群跌倒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符合标准的受试者1 540例,其中男415例,女1 125例,年龄(63.02±7.15)岁。近1年的跌倒发生率为12.14%(187/1 540)。经χ2检验初步得出,两组受试者的骨密度、年龄、骨折病史等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OR=1.048,95% CI=1.015-1.082),臀围(OR=1.034,95% CI=1.001-1.067),大量饮酒(OR=29.422,95% CI=5.226-189.378)可能是跌倒的危险因素;而食用蛋类(OR=0.423,95% CI=0.184-0.972),牛羊肉(OR=0.064,95% CI=0.006-0.634)及较好的肌肉力量(OR=0.936,95% CI=0.906-0.992)可能是跌倒的保护因素。此外,罹患糖尿病(OR=1.461,95% CI=1.006-2.213)也可能增加中老年人的跌倒风险。结论:对于北京社区中老年人,避免大量饮酒、多食用蛋类以及积极地力量锻炼能有效地预防跌倒,而有骨折家族史、罹患糖尿病人群则应更注重跌倒的预防。  相似文献   
25.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DLS)是临床上常见的腰椎退行性疾病,为提供最佳、有效的诊断及治疗方案,2014年北美脊柱外科协会更新了DLS循证临床实践指南。在充分解读最新版指南诊治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临床实际,提出临床与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26.
邹本贵是山西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邹老师临床运用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骨伤科疾病取得满意疗效.笔者选跟师学习的临床病例4则,介绍如下. 1 颈椎病 何某,男,68岁,2006年6月2日初诊.  相似文献   
27.
背景:颈椎手法前颈部血管疾病的评估和管理对于降低手法操作风险、保证患者利益、促进最佳临床决策意义重大,但目前国内对该领域的研究探索仍处于起步阶段。2020年国际骨科手法物理治疗师联合会(IFOMPT)发布了《IFOMPT颈椎国际标准:骨科手法干预前颈部潜在血管疾病检查》,该标准对国内颈椎手法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价值。目的:整合该标准的核心内容并对其进行解读,以期为国内颈椎手法临床实践提供建议。方法:作者在充分研读该标准的基础上,从临床推断、病史、计划体格检查、体格检查、风险与效益等8个方面详细解读该标准的核心内容。同时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7个数据库,筛选有关颈痛的临床实践指南和专家共识,通过纵向对比多个高质量指南和共识,结合国内的手法临床实际展开讨论和分析。结果与结论:该标准从多维度对颈椎手法前颈部血管疾病评估的管理策略和实施路径进行阐述,提示国内应提高临床医生对手法操作前颈部血管疾病评估的重视程度,构建具有中国临床特色的评估标准和实施路径,同时运用多学科交叉技术深入开...  相似文献   
28.
背景 壮腰通络方是临床治疗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LIDD)的有效方剂,但该方化学成分及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目的 明确壮腰通络方水提液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并进一步探讨其延缓LIDD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2020年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MS/MS)技术分析壮腰通络方中的化学成分,并在此基础上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获取基于质谱分析的壮腰通络方化学成分的作用靶点。同时,通过疾病靶点数据库获得LIDD疾病靶点。采用韦恩图分析获得壮腰通络方治疗LIDD的交集靶点。通过STRING 11.0数据库获得交集靶点蛋白与蛋白互作(PPI)网络信息,并提取其网络中的核心靶点。最后,对核心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基于UPLC-Q-TOF-MS/MS技术获得壮腰通络方中129种化学成分。随后,将203个药物靶点与LIDD疾病靶点映射共获得96个交集靶点。PPI分析发现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1)、胰岛素蛋白(INS)、白介素6(IL-6)、原癌基因蛋白(FOS)、胱天蛋白酶3(CASP3)等是核心靶点。GO富集分析确定了1 022条生物过程信息、28条细胞组成信息、51条分子功能信息。KEGG通路富集分析确定了98条相关信号通路,主要包括:HIF-1 signaling pathway、JAK-STAT signaling pathway、Relaxin signaling pathway、p53 signaling pathway、MAPK signaling pathway等。结论 本研究初步揭示了壮腰通络方包含的化学成分及其延缓LIDD的药效靶点、生物途径及作用机制,为深入解析其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9.
神经根型颈椎病为临床常见病,麻木是其主要症状之一。目前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麻木症状的临床研究相对较少,且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通过对近年来神经根型颈椎病麻木症状相关文献进行整理,从中西医认识、疾病鉴别诊断、评定方法、治疗方面进行总结,旨在为临床诊治与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0.
目的 观察宣痹合剂外敷配合口服颈痛颗粒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根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3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A、B 2组各65例,A组采用宣痹合剂外敷配合口服颈痛颗粒,B组仅采用口服颈痛颗粒治疗,分别于治疗后第1、2、4周3个时间点对颈臂疼痛、压痛、颈部活动度等指标进行观测.结果 2组治疗后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