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0篇
医药卫生   14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01.
目的探讨40~65岁女性发生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骨折的危险因素及中医症状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采用登记式注册研究的方法,课题组于2009年3—8月在北京市东城区及上海市徐汇区收集的1 823例40~65岁女性骨质疏松症高危人群的危险因素及中医症状信息,进行连续3年的登记观察。同时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的方法,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筛选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骨折有关的危险因素及中医症状。结果截止到2011年12月共跟踪收集共有1 498条骨折信息,总应答率为82.17%,其中有52例发生了骨质疏松性骨折。以发生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骨折的时间为结局变量,Cox单因素分析中,平均年龄(RR=1.083,P=0.003)、是否绝经(RR=5.462,P=0.004)、平均绝经年限(RR=1.060,P=0.010)、绝经年限≤10年(RR=4.890,P=0.008)、绝经年限10年(RR=7.720,P=0.001)、生产次数≥3次(RR=5.870,P=0.003)、目眩(RR=3.037,P=0.001)、下肢拘挛(RR=2.315,P=0.003)及骨密度诊断为骨量减少(RR=2.376,P=0.008)、骨密度诊断为骨质疏松(RR=2.801,P=0.013)的回归参数β大于0,且RR值大于1,提示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骨折的致病的危险因素。将骨密度测定诊断、年龄、绝经年限、生产次数、目眩、下肢拘挛6个因素进行Cox多因素分析,绝经年限10年(RR=3.257,P=0.032)及有目眩(RR=2.655,P=0.005)为其相关变量。结论 "目眩"及"绝经年限"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其中"目眩"可能早期预测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2.
贾程辉  张寅  谢雁鸣  魏戌  银河  凤博  庄严 《中国中药杂志》2016,41(13):2555-2560
探讨真实世界中四肢骨折的临床用药情况,为肢体骨折合理用药提供临床借鉴。以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构建的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中48 398例四肢骨折患者(2001—2011年)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性别与年龄分布、中西药基本用药情况进行描述,采用关联规则对中西药常用药物组合进行关联性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所纳入病例中男性与女性比为1.83∶1,年龄分段中18~44岁发生四肢骨折患者最多。关联分析显示西药使用频率高于中药,临床医嘱用药统计最常用的中药为鹿瓜多肽、七叶皂苷钠注射液,最常使用的中药类型为活血化瘀药、强筋壮骨药。西药抗生素和活血化瘀中药或者强筋壮骨药联合使用频率最高。基于现有数据分析发现四肢骨折患者男性多于女性,中青年患者较多,中西药常见的联合用药情况为抗生素+活血化瘀药/强筋壮骨药。在未来的研究中,应广泛开展前瞻性的高质量的临床试验来验证中药或中西药联用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3.
104.
目的构建符合北京、上海两地40~65岁女性人口学特征的危险因素和中医症状相结合的骨质疏松性骨折早期风险预测工具。方法本研究采用注册登记式研究的方法 ,于2009年3-8月在北京市东城区及上海市徐汇区收集的1 823例40~65岁女性骨质疏松症高危人群的危险因素及中医症状信息,进行连续3年的登记观察。采用SMOTE过抽样算法平衡数据,基于决策树模型筛选与骨质疏松症骨折有关的危险因素及中医症状,并建立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评估工具。结果本研究选择C4.5算法作为预测模型建立工具。首先筛选出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折高危患者发生脆性骨折的危险因素,然后建立预测模型。由于样本量较小,在节点的设置中采用交叉验证,Mode选用Expert,修剪纯度设为75,采用全局修剪。根据此生长和修剪规则,所建立分类树模型共包括5层,共19个结点,共筛选出6个解释变量。各指标按重要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骨密度、目眩、肉类、生产次数、视物模糊和乏力。经过逐层各影响因素的分类,最终骨折人群比例占13%。对该预测模型预测概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结果显示曲线下面积为0.871(95%CI=0.8226-0.9211)。结论初步建立了基于北京、上海人口学特征40~65岁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分类模型。  相似文献   
105.
目的通过对不同传承模式效果的比较筛选中医骨伤科手法传承模式。方法 27名手法传承人随机分为视频教学、师承和仪器培训组各9名,每组传承人接受相应传承模式学习颈椎旋提手法规范化操作2周后分别进行仪器和专家考核,其中仪器考核指标包括预牵引力、提扳力、最大作用力、提扳时间、旋转幅度、俯仰幅度合格次数及合格率,专家考核指标包括颈椎定位、颈椎固定、预牵引、提扳力度、提扳方向、提扳技巧合格次数及合格率。结果仪器考核中仪器培训组、视频教学组、师承组总平均合格率分别为82.22%、67.84%、69.91%,专家考核中仪器培训组、视频教学组和师承组总平均合格率分别为91.11%、66.96%和83.80%。全部考核后总合格次数分别为视频教学组(5.89±2.54)次,师承组(4.44±2.18)次,仪器培训组(3.11±1.69)次。各组合格次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仪器培训组合格次数明显少于视频教学组(P<0.05),视频教学组与师承组、师承组与仪器培训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仪器培训传承模式在旋提手法治疗颈椎病手法考核时合格率较高,其传承效果优于视频教学和师承模式。  相似文献   
106.
目的:研究坐位腰椎旋转手法操作的在体力学参数并进行初步分析验证,对该操作手法出现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从而增加手法操作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在体力学测量仪,对同一手法操作者对30例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男18例,女12例;年龄45~61岁,平均(52.33±2.34)岁]施行坐位腰椎旋转手法的操作过程进行动态记录,以测量其在体力学参数(预加载力、最大作用力、旋扳力、拇指最大推扳力),探讨并分析不同患者所具备的个体特征对坐位腰椎旋转手法操作带来的影响。结果:1)坐位腰椎旋转手法在体力学参数平均值如下:预加载力(36.65±2.06)N,最大作用力(77.03±2.15)N,旋扳力(63.11±1.47)N,拇指最大推扳力(85.16±3.82)N.2)左右手施行的坐位腰椎旋转手法有着相近的力学参数,左右手的手法操作在临床应用上并无较大区别。3)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受试者的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与操作者的预加载力有显著的相关性(R>0.5,P<0.05);受试者的身高、年龄对操作者的旋扳力与最大作用力有显著的相关性(R>0.5,P<0.05)。结论:在坐位腰椎旋转手法操作过程中,受试者的年龄、体质量、身高等均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7.
目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性病")已成为严重影响身心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防治刻不容缓。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慢性病中的常见病,具有病因复杂、病程长、病情迁延、预后差、常伴有骨折等严重并发症的特点。中医药防治策略主要是辨识中医危险因素,评估发病风险;遵循中西医临床实践指南、重视中药高级别研究证据;开展远期随访研究,采集研究人群中医学信息并建立生物样本库。具体研究方法是在中医"治未病"思想指导下,将临床流行病学调查与试验研究方法有机结合开展疾病防治工作。骨量正常或减少阶段,重点评价中医干预方案改善骨密度情况;骨质疏松尚未发生骨折阶段,重点验证中医、中西医结合干预方案预防骨折的疗效与安全性;骨质疏松性骨折阶段,重点研究中西医结合干预方案是否能够促进骨折愈合和防止骨折再发生,提高生活质量,从而降低致残率和致死率。  相似文献   
108.
目的评价旋提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7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利用中央随机系统,随机分为治疗组58例,对照组59例。治疗组采用旋提手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颈椎牵引进行治疗,记录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CSA功能评定量表(FS-CSA)评分、头痛评分及颈椎活动度评分。所有患者均随访6个月。结果 2组治疗后、随访期的FS-CSA评分、头痛评分及颈椎活动度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1);在治疗后及随访期2组以上指标及FS-CSA临床疗效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1)。结论旋提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9.
目的:通过病案首页信息研究股骨近端骨折住院患者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从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病案首页信息系统数据库中,提取2003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的所有股骨近端骨折患者首页信息,对信息进行核查、清洗,将可利用的信息建立Excel数据库。通过复杂网络的方式进行数据挖掘,找出与肺部感染关联紧密的数据,运用Logistic回归将有价值的信息进行单因素二元回归分析,对与肺部感染的相关性的因素做Logistic多因素二元回顾分析,找出股骨近端骨折患者首页信息中与肺部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在Logistic多因素二元回归中:年龄、住院天数、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使用中草药是是肺部感染密切相关影响因素(P < 0.05)。年龄越高、住院天数越长、合并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在并发肺部感染病例的治疗中,广泛的使用中草药来治疗。结论:在条件允许前提下对股骨近端骨折患者应缩短住院时间或提早手术,对于高龄患者、合并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尽早预防来避免肺部感染的发生,提倡患者使用中草药进行预防、治疗肺部感染,即中西医结合防治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110.
六味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小柴胡汤方后加减法,其方证实为小柴胡汤证去人参生姜大枣证,再合干姜五味子证。根据方证对应原则,临证运用本方治疗外感发热、急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急慢性胃肠炎等取得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