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461篇
  免费   1346篇
  国内免费   1128篇
医药卫生   33935篇
  2024年   153篇
  2023年   566篇
  2022年   511篇
  2021年   469篇
  2020年   526篇
  2019年   552篇
  2018年   626篇
  2017年   350篇
  2016年   519篇
  2015年   557篇
  2014年   1569篇
  2013年   1080篇
  2012年   1338篇
  2011年   1396篇
  2010年   1381篇
  2009年   1467篇
  2008年   1403篇
  2007年   1454篇
  2006年   1551篇
  2005年   1737篇
  2004年   1379篇
  2003年   1222篇
  2002年   976篇
  2001年   1060篇
  2000年   1143篇
  1999年   1086篇
  1998年   1017篇
  1997年   942篇
  1996年   903篇
  1995年   756篇
  1994年   697篇
  1993年   533篇
  1992年   518篇
  1991年   464篇
  1990年   374篇
  1989年   303篇
  1988年   202篇
  1987年   169篇
  1986年   141篇
  1985年   161篇
  1984年   125篇
  1983年   124篇
  1982年   110篇
  1981年   69篇
  1980年   54篇
  1979年   41篇
  1978年   17篇
  1965年   17篇
  1964年   17篇
  1958年   1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闵济富  高建 《安徽医药》2015,36(3):253-255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续断接骨胶囊中川续断皂苷Ⅵ的含量。方法 色谱柱:AmethystC18柱(46mm×  相似文献   
992.
<正>胎膜早破早产是产科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早破早产引起羊水减少、胎儿窘迫、感染等,致使早产儿各种并发症发生率增加,与足月胎膜早破者相比围生儿发生率及病死率明显增加。通过对130胎膜早破早产者进行回顾分析并讨论预防和治疗措施,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文收集了1997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我院分娩5420例同期胎膜早破者562例,占10.4%,而孕28周至孕36+6周发生,发生胎膜早破者  相似文献   
993.
目的:采用不同细胞因子定向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化成类神经元,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Ⅱ型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培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鉴定细胞。取第5代细胞随机分成A、B、C、D 4组,在A组基础培养基中加入b FGF,B组中加入b FGF和BDNF,C组中加入b FGF、BDNF和BHA诱导培养,D组为对照组,使用含有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培养。诱导2周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的nestin、NEFH和GFAP mRNA表达情况,并通过原子力显微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的的变化。结果:Ⅱ型胶原酶消化法能成功分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第3代细胞发现,细胞均强表达CD29、CD44和CD105,而CD34、CD45和HLA-DR均未见表达。经定向诱导分化成类神经元后,原子力显微镜观察细胞表面突起增多,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显示nestin在A、B、C组均呈阳性表达,NEFH在A、B组呈阳性表达,而GFAP在A、B、C、D 4组均不表达。A、B组n EFH和nestin表达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本实验成功分离培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所培养的细胞扩增迅速,生物学性状稳定;与b FGF单独处理相比,b FGF联合BDNF更能有效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化成类神经元。  相似文献   
994.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硝普钠(SNP)、左旋硝基精氨酸甲基酯(L-NAME)对小鼠生发泡(GV)期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方法给小鼠腹腔注射PMSG 8IU,取其双侧卵巢,用卵母细胞体外培养法,分为L-NAME组、SNP+dbc AMP+L-NAME组、P+dbc AMP+SNP+L-NAME组,在倒置生物显微镜下观察卵母细胞生发泡破裂(GVBD)率及第一极体(PB1)排出率。结果 SNP+dbc AMP组的GVBD率与PB1率分别为(52.5±0.4与32.5±0.1)显著高于dbc AMP组的(28.0±0.2与11.1±0.7)(P0.05)。P+dbc AMP+SNP+L-NAME组的GVBD率与PB1率分别为(62.8±0.3与20±1.4)显著低于P+dbc AMP+SNP组的(90.1±1.3与66.6±0.9),GVBD率与PB1率显著性降低(P0.05)。结论 L-NAME与二丁酰环腺苷酸(dbc AMP)抑制小鼠卵母细胞成熟时,小剂量NO呈现促进作用,这种促进作用在孕酮(P)存在时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995.
目的全面评价国产固定剂量复合剂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异烟肼利福平(2HRZ/4HR)的抗结核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将81例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HRZ/4HR)和对照组(2HRZ/4HR)观察近期痰菌阴转率、X线病灶改变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2个月痰菌阴转率分别达82.5%和65.7%;满疗程痰菌阴转率各为100.0%和88.6%;胸部X线明显改善,治疗组和对照组病灶吸收分别占92.7%和94.3%,两组空洞闭合率分别为63.2%和62.5%;治疗组和对照组各有2例和4例肝功异常。结论国产固定复合剂是一种安全、高效.易被患者接受、具有推广应用前景的抗结核药物。  相似文献   
996.
顽固性室性早搏的导管标测与射频消融治疗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采用射频导管消融术对症状明显、药物无效的10例顽固性室性早搏(简称室早)进行治疗。将消融电极送至右室流出道区域,以S1S1或RS2早搏刺激标测到与体表12导联心电图记录的自发室早QRS波群图形完全相同,并且激动标测时自发室早的局部电图较体表心电图QRS波群提前30ms以上的部位为消融靶点。以室早在放电后10s内消失,维持稳定窦性心律30~60min为即刻成功标准。9例患者经10~20W、消融60~180s,早搏和短阵室速完全消失;1例失败。平均随访11个月,未服任何抗心律失常药物症状消失,复查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9例中8例无早搏、1例为偶发室早,均无并发症。提示射频导管消融术是治疗某些右室流出道早搏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997.
目的:评价以西罗莫司(SRL)为基础,环孢素(CsA)早期减量和撤除的免疫抑制方案在肾移植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4年7月~2005年9月间17例肾移植患者使用SRL CsA 激素的免疫抑制方案.术后第3个月,使SRL浓度在4~12μg/L,同时逐渐减少CsA用量;至术后第6~9个月,使CsA浓度降至50~100 ng/ml或停用CsA,SRL浓度维持在6~12μg/L(减量者)或8~15μg/L(停CsA者).术后定期监测血肌酐(SCr)水平,观察不良反应及人、肾存活情况.结果:13例于术后第6~9个月完成CsA减量(mCsA,10例)或撤除(eCsA,3例)方案,10例mCsA患者的CsA用量由(4.6±0.71)mg/(kg·d)减至(2.9±1.10)mg/(kg·d)(P<0.05).术后2年,患者和移植肾全部存活,各有3例、5例分别维持eCsA和mCsA方案,CsA用量减至(1.1±0.26)mg/(kg·d).完成并维持eCsA和mCsA方案的患者,术后第12、24个月的SCr分别为(101±32.7)μmol/L(n=10)、(101±25.8)μmol/L(n=8).1例在CsA减量前发生急性排斥(AR),1例CsA减量后因自行停用SRL发生AR.主要不良反应有高脂血症(n=11)、肝功能损害(n=7)和感染(n=7)等.结论:以西罗莫司为基础用药而减少或停用CsA,可有效防治AR,同时可减少CsA的肾毒性等不良反应.高脂血症和肝功能异常等是主要不良反应,西罗莫司的不良反应及对停用CsA的疑虑会影响该方案的实施.  相似文献   
998.
正脑性瘫痪(以下简称"脑瘫")是一组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症候群,这种症候群是由于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所致。脑瘫的运动障碍常伴有感觉、知觉、认知、交流和行为障碍,以及癫痫和继发性肌肉、骨骼问题~([1])。脑瘫临床分型包括痉挛型四肢瘫、痉挛型双瘫、痉挛型偏瘫、不随意运动型、共济失调型、混合型,是目前儿童主要致残疾病之一~([2])。国外文献中脑瘫的发病率为1.5‰~4.0‰~([3]),我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老年前列腺电切术麻醉中患者低体温的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3月—2018年1月收治的老年前列腺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2015年3月—2016年4月)和观察组(2016年5月—2018年1月),对照组采用常规术中护理,观察组采用低体温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术中体温变化情况及寒战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输液总量、冲洗液总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基础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T2、T3、T4、T5、T6时刻的体温测量值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寒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前列腺电切术患者进行术中低体温针对性预防,可有效降低患者核心体温的下降幅度,有助于维持术中体温变化的稳定,对于预防术中低体温和降低术后寒战发生风险具有十分积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00.
感知控制是积极心理学领域新的研究重点,强调个体积极应对外界不适环境的一种认知信念。该文介绍了感知控制的概念及评价工具,从认知控制、情绪控制和行为控制3方面总结慢性病患者感知控制的干预方法及效果,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