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2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该文通过对医学院校校企合作进行调查研究,认为校企合作是解决医学院校学生就业难、医院招聘理想员工难途径之一,同时可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更好为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服务。  相似文献   
22.
目的:检测结肠直肠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上皮细胞转化序列2癌基因(epithelial cell transforming sequence 2 oncogene,ECT2)的m RNA表达以及蛋白质表达,并探讨其与结肠直肠癌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结肠直肠癌病人的癌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ECT2 m 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50例癌组织ECT2蛋白表达。结果:结肠直肠癌组织ECT2 m 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lncRNA牛磺酸上调基因1(taurine upregulated gene 1,TUG1)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以及其促进结直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生物学功能。方法:实时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T-qPCR)检测结直肠癌组织TUG1的表达水平,并采用卡方检验分析TUG1表达水平与临床资料的相关性。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log-rank检验分析TUG1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预后的相关性。CCK8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过表达和敲低TUG1后的结直肠癌细胞增殖或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TUG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TUG1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CEA水平、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以及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log-rank检验提示,TUG1表达水平越高,结直肠癌患者预后越差(P<0.05)。CCK8和Transwell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pcDNA3.1-TUG1组结直肠癌细胞中TUG1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5),细胞增殖活性和侵袭数目增多(P<0.05);而siRNA-TUG1组结直肠癌细胞中TUG1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细胞增殖活性和侵袭数目减少(P<0.05)。结论:TUG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且TUG1表达水平越高,患者预后越差。并且,lncRNA TUG1促进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24.
目的 分析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肠系膜下动脉高位结扎和低位结扎对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ARS)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期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胃肠外科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的282例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是否保留左结肠动脉(LCA),分为低位结扎组(n=126)和高位结扎组(n=156),比较两组术后LARS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并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LARS的危险因素。结果 对126例低位结扎病人术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的影像学随访发现,117例(92.86%)病人术后左结肠动脉通畅,仅9例(7.14%)病人术后左结肠动脉闭塞。282例病人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LARS总发生率为:57.44%(162/282),42.91%(121/282),34.04%(96/282);术后3个月后无新发LARS病例。低位结扎组的术后3个月、6个月LARS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高位结扎组(46.83%vs. 66.03%,P=0.00;35.71%vs. 48.72%,P=0.03)。而术后12个月低位结扎组和高位结扎组LARS发生...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与开腹右半结肠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胃肠外科全结肠系膜切除的右半结肠癌病人。其中腹腔镜组病人102例,开腹组病人116例,比较两组病人的手术结果及生存。结果 两组病人基线资料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腹腔镜组手术时间较开腹组长[(155.20±4.17) min比(140.10±4.00) min,P=0.009 6],但术中出血量较少[(102.60±7.37) mL比(145.90±12.23) mL,P=0.003 7],清扫淋巴结数目较多[(12.17±0.39)枚比(10.78±0.42)枚,P=0.016 8]。腹腔镜组术后恢复流质时间较短[(2.91±0.47) d比(3.62±0.41) d,P=0.034],术后住院时间较短[(10.59±0.57) d比(14.13±0.52) d,P=0.041]。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无统计学差异。腹腔镜组随访时间为(38.83±1.73)个月,开腹组为(30.74±1.60)个月,无统计学差异(P>0.05)。腹腔镜组3年生存率明显优于开腹组(89.81%比82.22%,P=0.048 2)。结论 对于右半结肠癌病人,腹腔镜全结肠系膜切除术较开腹术恢复快,手术疗效佳。  相似文献   
26.
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术在手术入路、淋巴结清扫以及术后吻合口漏等方面尚存在一些认识上的争议和技术难点。根据临床实践,提出建议如下:(1)术前通过腹部CT血管成像判断肠系膜下动脉分型,并采用中间联合头侧入路进行手术,有利于精准化保留左结肠动脉(LCA)。(2)保留LCA过程中须规范化清扫No.253淋巴结。(3)使用“低位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6-321风险评估量表”可准确预测低位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为术中是否同期行预防性造口提供直接而有利的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