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39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1.
沙棘的有效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ssp.sinensis Rousi),又名沙枣、酸柳果,是蒙古族和藏族的常用中药材,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在唐代的《月王药诊》、藏医医学的《四部医典》及清代的《晶珠本草》中均记载了沙棘的医药用途。1977年。国家卫生部正式将沙棘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并相继公布沙棘为药食两用植物。根据祖国医学理论,沙棘具有利肺、升阳、健脾、养胃、活血化瘀、消炎生肌等药理功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自拟方宝宁丸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测定血清抗体效价,并比较宝宁丸与卡介苗对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结果宝宁丸组血清抗体效价明显提高,并可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结论宝宁丸对小鼠的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功能均有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3.
马瑜红  刘萍 《时珍国医国药》2011,22(4):1015-1016
目的观察刺五加皂苷对青霉素诱导的癫痫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方法青霉素诱导大鼠癫痫模型后,腹腔注射刺五加皂苷,通过水迷宫实验和在体细胞外记录海马CA3区群峰电位长时程增强(LTP)的变化,观测刺五加皂苷对癫痫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结果①癫痫发作延长大鼠水迷宫游泳时间;②癫痫发作降低大鼠海马CA3区PS幅度;③刺五加皂苷能缩短癫痫大鼠水迷宫游泳时间;④刺五加皂苷能升高癫痫大鼠海马CA3区PS幅度。结论刺五加皂苷可能对青霉素致痫大鼠学习记忆的损伤有显著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病理学实验是开展全科医生培训的关键,教学中结合理论和实际,建立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本文主要介绍案例教学法在病理实验教学中的意义,并且提出病理教学模式与临床教学模式的结合要点和施行步骤,主要目的是结合理论知识和基础知识,使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5.
教高[2006]14号、16号文件提出新时期高职高专教育改革的要求——全面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提高高职教育质量,形成鲜明的高职特色指明了改革方向。工学结合是一种将学习与工作有机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它有利于高职院校学生更好地掌握实践技能,将学习与经济、社会发展和未来职业紧密结合。顺应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含乌头、附子、半夏、栝楼的乌附经方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探讨含有十八反药物的方剂用于特定病理状态的可行性。方法雄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即:假手术对照组(SH组)、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对照组(I/R组)、乌附经方低剂量组(I/R+JFL组)、乌附经方中剂量组(I/R+JFM组)及乌附经方高剂量组(I/R+JFH组),每组10只。乌附经方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以0.75、1.50、3.00 mL/100 g体质量的剂量灌胃14天,浓度500 g/L;除SH组外,其他各组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使心肌缺血30 min,再灌注120 min。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线粒体的超微结构改变;一步法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erminal-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 mediated nick end labeling,TUNEL)检测各组缺血心肌细胞凋亡;RT-PCR法测B细胞白血病/淋巴瘤-2基因(B-cell leukemia/lymphoma 2,Bcl-2)、与Bcl-2相关的x蛋白(Bcl-2 associated x protein,Bax)的mRNA表达;ELISA检测血清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LDH)、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活性,并测定心肌梗死面积的大小。结果与I/R组比较,乌附经方各组均能降低血清中LDH、CK的释放量(且随着剂量的增加LDH、CK的释放量递减),减小心肌梗死面积、降低凋亡指数(P<0.05);经方组凋亡基因Bcl-2表达水平上升,Bax表达水平下降,Bcl-2/Bax比值升高。结论乌附经方预处理可能通过减少细胞凋亡,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产生保护作用。说明“十八反”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含有相反中药的复方制剂可用于缺血性心肌病等特定的病理状态。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 探讨20-羟基蜕皮甾酮(20E)对急性肺损伤小鼠环氧合酶-2 (COX-2)和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昆明种小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Dex组)、20E低剂量治疗组、20E中剂量治疗组和20E高剂量治疗组。后5组小鼠麻醉后,气管内注入4mg/kg脂多糖(脂多糖)诱导形成急性肺损伤小鼠模型;注入脂多糖前1h、12h、24h和36h和注入后12h、24h和36h,这部分小鼠分别给予生理盐水、10mg/kg Dex溶液、0.1mg/kg 20E溶液、1mg/kg 20E溶液和10mg/kg的20E溶液,正常组小鼠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脂多糖注入后36h解剖肺脏,观察肺组织的形态学改变,分别用real-time PCR和免疫组化测定COX-2的表达,real-time PCR和ELISA测定TNF-α、IL-2、IL-6、IL-8、IL-4和IL-10的mRNA和蛋白含量。结果 20E能够对急性肺损伤小鼠肺泡细胞具有保护作用,抑制COX-2表达和炎症因子TNF-α、IL-2、IL-6、IL-8的表达,诱导抗炎因子IL-4和IL-10表达,其中以20E高剂量组的治疗效果最为明显。结论 20E能够抑制急性肺损伤小鼠肺组织COX-2的表达,其机制可能与上调抗炎因子的IL-4和IL-10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马瑜红  李玲 《中外医疗》2011,30(4):181-182
药学服务是指药师应用药学专业知识向大众(包括医护人员、患者和家属)提供直接的、负责任的、与药物使用有关的服务,对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改善和提高生命质量至关重要[1]。目前,在我国批准注册含有西药成分的中成药有200多种,这些药物因疗效确切、起效快、服用方便、毒副作用小而备受医师、药师和患者青睐,临床应用广泛。在药学服务中加强用药指导,对本类药物的安全使用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鬼针草乙醇提取物(GZC)的镇痛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2013年10月采用扭体法和热板法,研究GZC对小鼠的镇痛作用,监测小鼠血清和脑组织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探讨镇痛机制。组间比较采用F检验,方差齐者用q检验,方差不齐者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GZC中、高剂量组均能有效降低小鼠15 min内扭体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并呈剂量依赖性。与阿司匹林组比较,GZC低、中剂量组的15 min内扭体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除给药后120 min GZC低剂量组提高痛阈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GZC各剂量组在给药后30、60、90和120 min提高痛阈的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镇痛作用在给药后60 min达到高峰。给药后30min,GZC各剂量组对痛阈的作用与阿司匹林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给药后60 min和120 min,GZC低、中剂量组对痛阈的作用与阿司匹林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给药后90 min,GZC低剂量组对痛阈的作用与阿司匹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GZC各剂量组均能有效降低小鼠血清中PGE2、MDA含量,提高SOD活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GZC各剂量组PGE2、MDA的含量与阿司匹林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GZC中、高剂量组提高SOD的作用与阿司匹林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小鼠脑组织中,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除GZC低剂量组对PGE2的降低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GZC各剂量组均能降低小鼠脑组织PGE2、MDA含量,提高SOD活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GZC各剂量组PGE2、MDA的含量与阿司匹林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GZC中、高剂量组有提高SOD的作用,与阿司匹林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GZC有镇痛作用,可能与减少PGE2合成和抗自由基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观察乌头半夏混剂对大鼠创面愈合速率的影响,探讨该混剂促进创面修复的机制。方法: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60只,分为模型组、对照组云南白药组、治疗组乌头半夏混剂,每组20只。大鼠背部左右侧各切取直径2 cm大小的皮肤,造成创面模型。模型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大鼠创面分别给予生理盐水、云南白药和乌头半夏混剂。伤后3 d、7 d、11 d计算伤口愈合速率,real-time PCR分析转化生长因子—β1(TGFF—β1)、表皮细胞因子(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b FGF)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创面愈合速率明显加快,TGF-β1mRNA水平在第3 d和7 d分别升高114.3%(P0.01),72.3%(P0.01);EGF mRNA第7d和11d分别升高了57.9%(P0.01)和37.4%(P0.05)。b FGF mRNA第3d治疗组升高了74.7%(P0.01)。结论:乌头半夏混剂具有明显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诱导TGFF—β1、EGF和b FGF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