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925篇
  免费   1502篇
  国内免费   920篇
医药卫生   37347篇
  2024年   211篇
  2023年   709篇
  2022年   647篇
  2021年   539篇
  2020年   614篇
  2019年   699篇
  2018年   751篇
  2017年   377篇
  2016年   535篇
  2015年   589篇
  2014年   1646篇
  2013年   1180篇
  2012年   1412篇
  2011年   1496篇
  2010年   1482篇
  2009年   1517篇
  2008年   1557篇
  2007年   1537篇
  2006年   1457篇
  2005年   1516篇
  2004年   1451篇
  2003年   1250篇
  2002年   1148篇
  2001年   1216篇
  2000年   1151篇
  1999年   1154篇
  1998年   1105篇
  1997年   1062篇
  1996年   1068篇
  1995年   946篇
  1994年   896篇
  1993年   722篇
  1992年   577篇
  1991年   586篇
  1990年   453篇
  1989年   353篇
  1988年   251篇
  1987年   255篇
  1986年   213篇
  1985年   195篇
  1984年   147篇
  1983年   140篇
  1982年   139篇
  1981年   111篇
  1980年   70篇
  1979年   40篇
  1978年   43篇
  1977年   17篇
  1965年   18篇
  1958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1.
12.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在女性外阴硬化性苔藓(VLS)患者继发甲状腺异常中的预测价值。方法:从2014年1月-2018年6月确诊的女性VLS患者中随机抽取273例,进行外周血NLR水平追踪,研究追踪时间截止至2018年12月31日,甲状腺异常者在第一次出现异常时即停止追踪。VLS继发甲状腺异常者设为观察组,其余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甲状腺激素及抗体水平的差异,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NLR与外阴白斑面积、甲状腺激素及抗体水平的相关性,同时采用ROC曲线评估NLR在预测女性VLS患者继发甲状腺异常中的临床效能。结果:VLS患者平均年龄为(42.17±8.65)岁,皮损部位多局限于大小阴唇及阴道口,多数呈现色素脱失或减退。甲状腺异常发生率为13.92%(38/273),出现甲状腺异常的平均时间为(15.21±3.48)个月,以TPO-Ab和TSH水平异常为主。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NLR与外阴白斑面积、TSH及TPO-Ab水平均呈正相关性(r值分别为0.232、0.531、0.499)。ROC曲线结果显示,NLR预测女性VLS患者继发甲状腺异常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06(95%CI:0.841~0.971),当NLR为5.585时,约登指数为0.736,敏感度为84.2%,特异度为89.4%。结论:女性VLS患者甲状腺功能或抗体异常的发生率较高,NLR能有效预测VLS患者继发甲状腺异常的发生,临床医生应当对VLS患者常规检测NLR水平。  相似文献   
13.
<正>患者女,50岁。间断性头晕行头颅CT、MRI平扫+强化检查,显示侧脑室室间孔无强化肿块,考虑胶质瘤。入院CT检查:双侧侧脑室之间占位性病变,密度混杂,多发钙化影,边界不清,最大截面积约2. 1cm×2. 8cm(图1A)。MRI平扫:透明隔处肿块,大小约3. 2cm×3. 0cm×1. 9cm,信号不均匀(图1B),增强扫描时肿物未见异常强化(图1C)。实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莱菔硫烷(SFN)促进神经胶质瘤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噻唑蓝(MTT)法与流式细胞法检测不同浓度的SFN对神经胶质瘤U251细胞系生长的抑制作用,测定半数抑制浓度,空白对照设为对照组;采用Western blot研究SFN对U251细胞内Cyt-c的表达情况。结果不同浓度SFN组A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浓度SFN均对U251细胞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12.5μmol/l、25μmol/l、50μmol/l、100μmol/l浓度的SFN对U251细胞生长抑制率逐渐增强,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100μmol/l与200μmol/l浓度的SFN对U251细胞生长抑制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浓度SFN诱导细胞凋亡率及Cyt-c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随着SFN浓度递增,U251细胞凋亡率、Cyt-c蛋白表达逐渐增加,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FN可能参与神经胶质瘤细胞的凋亡过程,表现为诱导凋亡U251细胞,可能与Cyt-c表达增高存在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循经针刺与同神经节段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用同神经节段针刺治疗,对照组用循经针刺治疗。结果:显效率治疗组81.7%、对照组61.7%,两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均有良好的疗效,同神经节段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优于"循经针刺"。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纵向观察整个妊娠期从臂到踝脉波速率(PW V)可扩张性的变化及其在正常妊娠与妊娠期高血压(PIH)患者之间的差异。研究设计:183例孕妇纳入本研究。分别在妊娠早期、妊娠中期、妊娠晚期、产后即刻及产后1个月测定PW V。结果:正常妊娠组妊娠中期PW V显著降低,从晚期妊娠到产后  相似文献   
18.
蜱类对人除了刺叮骚扰外,还能传播许多疾病。自古以来,人类为了控制其危害,采取了许多措施,但始终处于被动地位。近几十年由于科技进步,学科发展,态势有显著改善,蜱类的危害经过治理得以减轻,局部得到基本控制。不过,要长期控制蜱类比较困难。因为,人类既不能完全消除其生存、繁衍条件,又不能在大范围内将它们彻底消灭。残存者凭借原有的生存条件和旺盛的繁殖能力,迅速使蜱类种群恢复以致超过原有水平。尤其是防治的同时进行了选择和淘汰,导致抗药性、适应性的产生,活动规律的改变等,优者存,劣者亡,控制越来越难。另外,随着社会的发展,适应蜱类的新环境不断出现,物资丰富,大量流通又是为其扩散创造了条件。这些都要求人们适时调整和改进控制策略。因此,应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有针对性地采取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9.
感染性骨不连是骨科治疗中一大难题.传统的治疗方法是病灶清除,石膏外固定,等待骨感染控制并稳定后3~6月始能做内固定或自体骨移植等治疗,不但治疗时间长,邻近关节功能障碍明显,而且仍有相当多的失败率.近些年来采用带血管的肌骨瓣或骨皮瓣移植,手术复杂,创伤大,而且存在植入骨不连接甚至感染的可能.1998年3月-2004年6月我们采用骨外固定治疗感染性骨不连18例,收到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未治疗和延期治疗(>6月)的子宫内膜样癌患者,估计其自然病程。研究设计:回顾252例组织病理确定的子宫内膜样癌患者,收集未治和延期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例(3例未治,4例延期治疗)患者纳入研究。5例为临床I期,5例为高分化癌。未治患者的生存期为5~59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