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8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51.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骨科理念在严重骨盆骨折合并血管损伤初期急救的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并总结经验提高严重骨盆骨折合并血管损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方法将损伤控制骨科理念应用于我院收治的加例骨盆骨折合并血管损伤患者的急救与护理,重视对就诊患者的评估、早期准确判断骨盆骨折及合并血管损伤,尽早使用骨盆兜固定骨盆,积极有效抗休克,选择性栓塞破裂的血管,确保骨盆骨折合并血管损伤患者抢救成功。结果除1例死亡外,19例抢救成功,病死率5%。结论损伤控制骨科理念应用在严重骨盆骨折合并血管损伤初期急救的护理工作具有指导意义,有效挽救患者生命,降低病死率和伤残率,提高了疗效,缩短了疗程,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2.
我院自1994年7月一1995年2月,用小剂量多巴酚丁胺静脉滴注治疗多种病因引起的充血性心力衰竭20例,取得了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对象:本组20例中,男13例,女7例;年龄22~72岁;60岁以上10例,风心病7例,冠』心病8例,高心病3例,心肌为2例;心功能Ⅱ级3例,Ⅲ级9例,Ⅳ级8例。1.2方法:经利尿及洋地黄等传统抗心衰治疗无改善或不能耐受洋地黄治疗者作多巴酚丁胺(DBA)治疗观察,观察对象全部住院。用法:多巴酚丁胺40~120mg/d,加入葡萄糖液中静脉点滴,必要时可以24小时连续维持,速度为每分钟2~6μg/kg。疗…  相似文献   
53.
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老年骨性关节炎、老年股骨颈骨折等较为理想的一种方法.它可解除患者长期卧床的痛苦并能有效减少各种保守治疗的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我们注意术前宣教、积极控制并发症、术后病情变化及针对性康复功能锻炼,通过护理干预,未发生各种护理并发症,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4.
膀胱冲洗是对前列腺摘除术后病人,尿潴留、尿道狭窄等长期留置导尿管病人每天所必须进行的工作。膀胱冲洗是保持尿道通畅、增加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手段,也是保持膀胱清洁,预防尿管结石阻塞等最有效的临床护理方法。现将我科自1992年9月以来收治的589例携带留置尿管病人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病人中,男436例,女53例;最小年龄11岁,最大年龄94岁,平均53岁。前列腺摘除术后249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除术后181例,尿道狭窄尿潴留伴血尿者74例,骨盆骨折并发尿道损伤者32例,女性膀胱挛缩者31例,神经性膀胱14例…  相似文献   
55.
胎膜早破的处理原则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妊娠期胎膜在临产前自然破裂,羊水经阴道流出,称为胎膜早破.胎膜早破使早产率升高,围产儿死亡率增加,宫内感染率及产褥感染率均升高,是威胁母婴健康的产科常见并发症,近年来其发病率似有增加的倾向.  相似文献   
56.
创伤骨折患者的体位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创伤骨折患者体位护理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方法:对1358例创伤骨折患者进行体位护理并对其进行分析,强化护理人员体位护理管理,加强安全管理、动态评估、健康教育及康复指导。结果:本组无1例患者发生与体位护理不当引起的并发症。结论:重视创伤骨折患者的体位护理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疼痛,密切医、护、患关系,而且对患者康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7.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患者因自主神经活动包括膀胱逼尿肌收缩功能丧失而导致神经源性膀胱.  相似文献   
58.
张栋  李顺月  马惠敏  王淑友 《中国针灸》2007,27(11):833-838
目的:观察电针对胃血流灌注的影响,寻找反映胃血流变化的研究方法。方法:在建立一种新的结扎大鼠胃右动脉而形成胃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基础上,电针"足三里"穴,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灌注成像仪(LDPI)对胃血流灌注图像予以显示,分析电针对胃血流灌注的作用。结果:①新的胃缺血再灌注模型显像清晰。电针组在缺血30 min内,缺血程度较对照组为轻;再灌注后血流的恢复效果也优于对照组。②在结扎25 min时,电针组血流量的变化均值为(-0.50±0.18)PU,与对照组(-0.90±0.16)PU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电针可改善并促进缺血再灌注胃的血流供应;结扎和松解胃右动脉而形成的胃缺血和再灌注模型可以用于针灸研究中。  相似文献   
59.
目的:研究循经温度形成的现象与Ca2+、Mg2+-ATP酶活性变化的关系,探讨循经高温线形成的能量代谢机制。方法:选用健康成年家兔7只,用红外热像仪观察温灸左后肢外侧"后三里"、右后肢内侧"阴陵泉"穴诱发胃经和脾经出现的温度变化。选取温灸后循经出现温度较高部位(高温区)的组织,用酶学方法测定Ca2+、Mg2+-ATP酶活性,并与非高温区(对照区)组织比较。结果:温灸家兔"后三里"阴陵泉"穴循经组织温度明显升高。右后肢内侧(足太阴脾经)高温区组织Mg2+-ATP酶活性明显高于对照区组织(P<0.05);左后肢外侧(足阳明胃经)高温区组织Mg2+-ATP酶活性亦有增高趋势,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温灸后,双后肢循经高温区组织Ca2+-ATP酶活性较对照区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1)家兔足太阴脾经循经出现温度较高组织的Mg2+-ATP酶活性较非高温区增强,可能导致外周ATP释放能量的功能活动加强,从而促使组织能量代谢旺盛。2)家兔循经温度较高组织的Ca2+-ATP酶活性未见明显改变,提示Ca2+-ATP酶活性在循经高温区的形成过程中可能不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60.
目的:通过体表穴区贴敷白脉膏剂,观察裸鼠皮肤组织血管和肥大细胞数量的变化,以了解该药物对组织微循环血流的作用。方法:BALB/C—nu成年裸鼠15只,分为白脉膏剂贴敷组和对照组。动物贴敷白脉膏剂7天后,分别在2组动物的背部取涂药部位(以第4胸椎为中心)和同体未涂药部位,以及对照组相应部位的皮肤组织,进行切片染色观察。结果:在涂白脉膏剂的真皮深层以下的组织内可见明显扩张的血管和肥大细胞数量增多。在同体对照或对照组的皮肤组织内,虽也见少量扩张的血管,但明显少于涂药皮肤组织内的血管数量。统计学处理结果显示白脉膏组涂药部位的皮肤组织内血管数量和肥大细胞数量,均明显多于同体未涂药部位和对照组的数量,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白脉膏剂对涂药部位皮肤组织有明显的扩张血管作用和促肥大细胞聚集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