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5篇
医药卫生   27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本文研究蓖麻毒素及其A、B链的提取、分离、纯化,根据B链能与Sepharose-6 B上的半乳糖结合,而A链不具有这一性质,用β-巯基乙醇使蓖麻毒素直接在Sepharose-6B柱上断链,然后分别用Tris-HCl和Tris-HCl-半乳糖溶液洗脱,首次把蓖麻毒素的制备、纯化以及A、B链的断链、分离结合起来,大大简化了工艺。  相似文献   
22.
目的观察中药榄香烯乳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转录因子ELK1及其靶基因的影响,以深入了解榄香烯乳的抗癌机制。方法用MTT法检测药物对细胞的抑制作用,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检测药物对转录因子ELK1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磷酸化ELK1及其靶基因c-fos表达。结果榄香烯乳能明显抑制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生长,其半数生长抑制剂量为80.6μg/mL;榄香烯乳处理组荧光素酶活性下降,磷酸化的ELK1及其靶基因c—fos的表达均下调。结论榄香烯乳可能通过下调转录因子ELK1的磷酸化水平,抑制c—fos的表达,从而抑制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23.
细胞因子抑制剂马大龙(北京医科大学免疫教研室,北京100083)细胞因子作为一种免疫功能的促进剂,对增强免疫力是至关重要的,但在某些情况下,过多细胞因子可导致一些免疫病理反应,使得免疫应答失调,为此在体内的细胞因子网络调节中,细胞因子抑制剂担负了重要...  相似文献   
24.
 本文研究了甲氯咪胍对正常四月龄小鼠与老年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饮水给药,在lOOmg/kg天的剂量下,连用14天后.四月龄小鼠睥抗休分泌细胞(PFC),特异抗原结合 细胞(SRFC)及迟发型超敏反应(DTH)均明显增强。老年小鼠的PFC、SRFC,DTH均较正常四月龄小鼠低,使用甲氯咪胍后,反应也未见增强。这个结果提示,老年小鼠对甲氯咪胍的反应性与正常小鼠不同,本文对这些结果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5.
人程序化死亡分子5(PDCD5)核酸和蛋白质序列的数据发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以程序化死亡分子5(PDCD5)为靶分子,对其核酸与蛋白质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为PDCD5功能的实验研究提供基础,同时也为人类功能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提供新的技术路线。方法:利用数据库相似性搜索、同源物结构比较、表达谱分析和查询基因“邻居”等技术进行数据发掘和数据综合分析。结果:发现人PDCD5在12号和5号染色体上分别存在返座假基因(retropseudogene),小鼠1号染色体也存在小鼠PDCD5 cDNA的返座假基因。热自养甲烷杆菌的PDCD5同源物、泛素及核糖体蛋白S13具有与人PDCD5相似的折叠方式。线虫的PDCD5同源物、泛素及正IAP(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s)分子等在表达谱拓扑图上属于同一基因簇成员,该基因簇与生物合成和蛋白质合成相关。PDCD5同源物在多个基因组中与多种核糖体蛋白相邻。结论:PDCD5存在2个拷贝的假基因。PDCD5除参与细胞凋亡外,预测还与泛素有功能相关性,并可能参与蛋白质的翻译调控。  相似文献   
26.
白细胞介素 (Interleukin ,IL)是一组具有介导白细胞间相互作用的细胞因子 ,在免疫系统中发挥重要的生理功能。自 1979年第一个白细胞介素被命名后 ,发现和克隆新的白细胞介素一直是国际免疫学研究的热点。但自从 1996年发现IL 18以来 ,已经有 3年多时间未有新的白细胞介素被发现 ,进入了一段黎明前的沉寂期。现在终于打破了沉寂 ,从1999年 11月开始到 2 0 0 0年底 ,仅仅一年的时间至少有 5个新的白细胞介素被报道 ,另有一些白细胞介素的同源因子被发现 (例如Interleukin 1 likepro tein 1等[1] ) ,形…  相似文献   
27.
目的:验证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MCSF) 双体融合分子(G2)较GMCSF单体分子具有高活性的结构机制。方法:利用InsightII软件,采用同源性模建结合手工拼接的方法模建出G2 融合分子的空间三级结构,并将其与GMCSF单体的结构相比较。结果:模建出的G2 融合分子前后两个结构单元在空间位置上相对独立,二者各自的三级构象及二级结构组成均与GMCSF非常相似。另外,从受体结合位点的分析结果来看,G2 分子在结构上有能力同时结合两分子的GMCSF 受体。结论:G2 融合分子中的两个GMCSF结构单元在结构上基本保持了GMCSF 单体分子的三级结构,其空间结构允许两分子的GMCSF受体同时结合,引发受体间的交联,从而产生高活性。  相似文献   
28.
利用制备性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进行人重组白细胞介素—3(IL—3)的纯化,回收率可达84.3%,纯度90%以上,保持高度生物活性,并有方法简便,实验周期短的优点,已小批量供应国内实验室进行人IL—3的体外研究.  相似文献   
29.
30.
抑制性底物杂交(SSH)技术研究BXSB小鼠的差异表达基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抑制性底物杂交技术(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SSH),以BXSB狼疮小鼠为模型,研究系统性红斑狼(SLE)发病相关基因。方法:分离BXSB和C57-BL-6小鼠骨髓细胞,mRNA,反转录构建cDNA文库,利用技术研究BXSB小鼠差异表达基因。结果:获得了12个阳性克隆,其中有3个克隆编码TCR、MHCⅡ类分子及逆转录病毒基因表达产物,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