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3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37篇
医药卫生   1030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免疫炎症被认为是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主要发病机制。前期研究发现姜黄素可改善由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造成的PD小鼠脑内胶质瘢痕的形成,提示其在神经系统可能具有神经保护作用。文中观察姜黄素对中脑注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引起的帕金森样病变模型小鼠的改善作用,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脑定位注射LPS诱导炎性反应,模拟帕金森样病变,同时给予姜黄素进行治疗,7 d后通过转棍实验和悬挂实验对小鼠的运动能力进行评价;通过RT-PCR检测小鼠中脑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rosis factor,TNF)α和白细胞介素(iterleukin,IL)-1β的表达量,通过ELISA方法检测小鼠BV-2小胶质细胞系TNFα和IL-1β的释放量。通过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的方法检测核因子(nuclear factor,NF)-κB的核转位情况,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方法检测NF-κB的转录活性。结果姜黄素可显著改善由LPS引起的小鼠运动障碍,降低脑内炎性因子TNFα和IL-1β的表达,减少TNFα和IL-1β的释放,可显著抑制NF-κB的核转位,降低NF-κB的转录活性。结论姜黄素可通过抑制NF-κB的核转位,降低NF-κB的转录活性来发挥抑制中脑炎症的作用,从而改善由于LPS引起的帕金森样病变炎症导致的小鼠运动障碍,这也为从天然产物中寻找PD的治疗药物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62.
目的 系统评价中医滋阴解毒祛瘀法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双盲的临床研究设计方案,收集60例肝肾阴虚、热毒血瘀证轻中度活动SLE患者,按随机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相同西医基础治疗(糖皮质激素+羟氯喹或环磷酰胺),其中治疗组采用滋阴解毒祛瘀方,并根据临床症状随症加减;对照组采用中药安慰剂.结果 治疗24周后,随着病情缓解稳定,治疗组、对照组2组患者在躯体功能(PF)、躯体职能(RP)、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生命活力(VT)、社交功能(SF)、情感职能(RE)、精神健康(MH)、SF-36总分等方面得分均有所升高.用药24周后,在躯体职能(RP)方面,治疗组(62.50±42.22)分,对照组(37.50±44.30)分,2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24周后,SF-36总积分治疗组(479.21±156.47)分,对照组(415.23±155.61)分,2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滋阴解毒祛瘀方能提高SLE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3.
皮肤衰老是内源性因素与外源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据原因不同可分为自然老化(natural aging)和光老化(photoaging).自然老化主要是由机体内源性因素引起,临床表现为皮肤松弛、皱纹、干燥、脱屑、脆性增加、修复功能差等.光老化是由于长期和反复的紫外线照射导致,临床表现为脂溢性角化、色素沉着过多、皮肤颜色改变、日光性雀斑样痣、良性血管损害、毛细血管扩张、玫瑰痤疮性红斑,以及表皮和真皮结构的改变,如皱纹、皮肤弹性降低、胶原组织和结缔组织变化、毛孔扩大等.  相似文献   
64.
目的 设计并合成异穿心莲内酯衍生物.方法 以DCC为缩合剂,DMAP为催化剂,合成异穿心莲内酯3,19-双酯衍生物.结果 合成并表征了9个异穿心莲内酯3,19-双酯衍生物及2个异穿心莲内酯19-单酯衍牛物.异穿心莲内酯与羧酸及缩合剂DCC的摩尔比为1.0;2.5;2.5,于室温下反应4~6 h.结论 所合成化合物结构均经1HNMR、MS确证.  相似文献   
65.
叶立  李建宇  李月鹏  顾军 《中草药》2011,42(5):955-957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对谷氨酸致原代培养的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rBMECs)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灯盏花素(200、100、50μmol/L)作用于rBMECs 24 h后,加入谷氨酸(终浓度为1 mmol/L)培养18 h,MTT法检测rBMECs细胞活性,并按试剂盒方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细胞中丙二醛(MDA)水平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谷氨酸(l mmol/L)使原代培养的rBMECs明显受到损伤,灯盏花素高、中浓度(200、100μmol/L)可显著对抗谷氨酸造成的rBMECs损伤,抑制LDH释放,降低MDA水平,增强SOD活性。结论灯盏花素对谷氨酸所致原代培养的rBMECs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与增强细胞抗氧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紫杉醇类化合物合成中的脱氧反应新方法。【方法】由偶氮二异丁腈引发30%过氧化氢产生自由基,以链式自由基反应机制脱除紫杉醇类化合物结构中的含氧基团。【结果】通过自由基反应历程以30%过氧化氢高效率地去除了底物结构中的羟基,收率达到84%。对于含有末端双键结构的底物,应加入环己烯作为“牺牲剂”以提高反应收率。【结论】此方法简单、高效、实用,毒性低,适合较大规模反应。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隐性感染致骨不连的治疗方法。方法2000年-2005年,共收治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隐性感染致骨不连患者8例,男5例,女3例;年龄24岁~72岁,平均年龄47.3岁;均为闭合性骨折。予以内固定取出,同时行病灶清刮、伤口灌洗术,其中2例胫骨骨折患者取出原内固定物后即行植骨加单边外固定支架重新固定,2例股骨骨折患者取出内固定后即予植骨加桥接钢板内固定,3例胫骨骨折、1例股骨骨折患者取出内固定后予下肢管形石膏托固定,Ⅱ期再行植骨内固定。8例患者根据伤口分泌物细菌培养结果行静脉抗炎治疗。结果术后1例伤口窦道形成,其余7例患者切口正常愈合。4例予Ⅰ期自体髂骨植骨加固定,术后3例骨折愈合,1例6个月未见骨痂生长,再予植骨、交锁髓内钉固定。另4例未Ⅰ期固定者3个月后均未见骨痂生长,再予行切开植骨内固定术,术中未见肉芽样组织及渗出。所有8例患者在植骨固定术后平均22.4个月骨折愈合。结论隐性感染是造成骨折不愈合的重要原因之一,及时病灶清刮、伤口灌洗,根据时机植骨固定是促进骨折愈合的正确方法。  相似文献   
68.
目的研究红细胞趋化因子受体(ECKR)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和特异性FITC标记的鼠抗人ECKR抗体检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和正常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表面ECKR蛋白的表达水平。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28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以及30例正常人外周血中中性粒细胞内ECKRmRNA的表达。并将结果与患者皮损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PA-SI)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膜ECKR阳性率明显低于正常人,进行期患者较稳定期患者显著降低,且患者中性粒细胞膜ECKR的阳性率与其PASI评分呈负相关。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内ECKR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而进行期患者ECKRmRNA的表达又高于稳定期患者。结论ECKR在银屑病发病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其表达水平与疾病的进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9.
目的:应用内转录间隔区(ITS)通用引物建立一种较为快速、简便的检测和鉴定念珠菌的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方法:采用两对ITS通用引物ITS1、ITS4和ITS86、ITS4对7种(8株)念珠菌菌县液进行PCR扩增。结果:两对引物3.5h内对7种念珠菌的菌县液扩增出种特异的DNA多带,而第2对引物其种特异性更强。结论:采用ITS通用引物结合快速PCR检测法,可快速、简便、特异、敏感地检测出念珠菌,并能同时鉴定到种,这将在今后念珠菌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上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0.
环状肉芽肿病因及发病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状肉芽肿是一种以环状丘疹或结节性损害为特征的慢性皮肤病,目前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一般认为是机体对病毒感染、外伤、日晒或糖尿病、甲状腺炎相关免疫性疾病、疫苗接种、恶性肿瘤等异常免疫状态下的肉芽肿反应。对上述几个方面的涉及病因、发病机制的研究报告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