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7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71.
万红  陈伟  邓继东  韩烨 《中医杂志》2003,44(Z1):40-41
内痔脱出嵌顿是临床上常见病症之一.发病急,症状重,发展快.主要临床表现是剧痛,大部分病人不能坐卧,伴排便困难,便血等.由于痔核刺激,使肛门括约肌痉挛,肛周静脉及淋巴回流受阻,故肛缘水肿明显.  相似文献   
72.
陈吉  郭小平  韩烨  陈敏  吴强  蔡运昌  杨天和 《贵州医药》2003,27(12):1061-1062
目的 探讨维生素E对心肌细胞内活性氧(ROS)生成的影响。方法 用DCFH—DA荧光探针标记培养乳鼠心肌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荧光强度(反映ROS水平),观察不同浓度维生素E对去甲肾上腺素(NE,20μmol/L)N心肌细胞ROS生成的干预效果。结果 NE呈时间依赖性增加心肌细胞内荧光强度,中、高浓度维生素E可明显减弱心肌细胞荧光强度。结论 NE呈时间依赖性增加心肌细胞内ROS的产生,维生素E抑制ROS产生的作用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73.
目的:回顾性分析到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就诊的初诊患者的主诉和治疗需求,发现其特点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选择在2010年5月到2011年1月到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就诊的3 148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主诉、主要疾病诊断等信息。结果:患者的年龄为0.8~18.0岁,中位数为5.0岁,平均(6.23±3.46)岁,其中男1 649例(52.4%,1 649/3 148),女1 499例(47.6%,1 499/3 148)。按主要疾病诊断分类为:龋病1 105例(35.1%,1 105/3 148),牙髓根尖周病1 013例(32.2%,1 013/3 148),牙齿发育异常363例(11.5%,363/3 148),口腔健康检查281例(8.9%,281/3 148),牙外伤212例(6.7%,212/3 148),间隙管理及错牙合矫正62例(2.0%,62/3 148),牙周及黏膜病41例(1.3%,41/3 148),牙齿非龋疾病2例(0.1%,2/3 148),其他69例(2.2%,69/3 148),其中112例(3. 6%,112/3 148)以牙痛为主诉就诊需要进行应急治疗。在1 602例6岁以下儿童中有884例(55.2%,884/3 148)被诊断为重度低龄儿童龋。在所有患者中只有281例(8.9%,281/3 184)要求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并且临床检查没有阳性所见。结论:龋病及因龋病所致疾病是目前儿童口腔门诊的主要治疗需求,加大相关的预防保健措施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74.
该文根据医院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现状,从组织机制、管理机制、运作机制、社会化参与、文化引领、创新服务形式等多方面,对建立志愿服务长效机制进行了初步探索,希望通过进一步推进和加强志愿者服务长效机制,使医院志愿者工作管理规范化、服务常态化,有效促进现代医学技术与社会人文精神的紧密结合,从而改善医疗服务、促进医患和谐。  相似文献   
75.
口腔诊疗中低龄儿童行为表现分类标准的制定与信度检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制定并检验口腔诊疗中低龄儿童行为表现的分类标准。方法参考Venham儿童行为和焦虑六分类法制定出低龄儿童在口腔诊疗中行为表现的分类标准,并由11名儿童口腔医护人员对随机选取的24段临床诊疗录像用该标准进行分类。结果此分类标准依据儿童的情绪状态、诊疗中行为表现、医师完成治疗的情况等三方面来对儿童在口腔诊疗中的行为表现进行分类。该分类标准有较好的研究者间一致性(组内相关系数=0.929)和很高的重测信度(Spearman’s相关系数=0.963)。结论该方法可以作为临床对低龄儿童在口腔诊疗中行为表现进行分类的标准。  相似文献   
76.
韩烨 《当代医学》2010,16(1):37-38
青年医生是医疗事业的未来和希望,为医疗队伍注入了活力和生机,但因其在社会中所处的特殊环境和承担的特殊使命,使得他们承受着多重压力。笔者从对青年医生心理压力的情况调查入手,分析压力的主要来源,并从社会角度、医院角度和个人角度,初步提出减轻青年医生心理压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77.
目的分析16例SPTB基因变异所致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S)患儿的临床特征和变异谱, 探讨变异类型与HS临床表型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11月至2022年7月就诊于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血液科门诊的HS患儿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 采用全外显子组测序对患儿进行检测, 对候选变异进行Sanger测序家系验证, 同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蛋白三维结构预测。采用χ2检验比较具有不同蛋白质功能结构域的SPTB基因变异位点的患儿的临床表型差异。结果 16例HS患儿的男、女比例为6:10, 中位发病年龄为7岁10个月, 主要临床表现为贫血、黄疸、网状红细胞增多, 其中轻、中、重度贫血占比分别为56.25%(9/16)、31.25%(5/16)、12.50%(2/16)。基因检测结果显示, 16例HS患儿均携带SPTB基因变异, 其中10种变异既往未见报道, 7例患儿的变异为新发。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 16例HS患儿中SPTB基因功能丧失型变异(LOF)占93.75%(15/16), 错义变异占6.25%(1/16);变异位点分别位于收缩蛋白部分重复结构域(68.75%, 11/1...  相似文献   
78.
目的 降低低体重高血小板计数的女性献血者血小板采集过程中,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献血者在血小板采集过程中的舒适度,增加重复献血者比例。方法 采取对照组(n=32)、观察组(n=18)对比方法,利用Mcs+中的血液采集过程程序软件,寻找采集循环中可能引起献血不良反应的诱因,通过增加10%葡萄糖酸钙的口服次数,增加采集循环数,降低最后1个循环的峰值血浆量等改善措施,对比观察献血反应发生率是否减少。结果 每一循环的峰值血浆量能够体现影响诱因,两组人群对比后发现,观察组的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7%(3/18),对照组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1.2%(26/32);观察组再次献血人数比例为77.7%(14/18),对照组的再次献血人数比例为31.2%(10/32),提高献血者献血满意度,可有效提高再次献血者比例。结论 低体重,高血小板计数的女性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应在采集过程中被给予更多的关怀,增加10%葡萄糖酸钙的口服次数,工作人员应主动增加一个采集循环,降低每个循环内献血者峰值血浆量的收集,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补充上盐水,可有效降低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发生,提高献血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