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6篇
  免费   171篇
  国内免费   72篇
医药卫生   2869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120篇
  2022年   101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91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132篇
  2013年   105篇
  2012年   107篇
  2011年   124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110篇
  2008年   108篇
  2007年   116篇
  2006年   113篇
  2005年   117篇
  2004年   98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85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69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57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7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 探讨和胃1号促进胃干细胞定向分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以水杨酸钠法复制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模型.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胃黏膜腺体泌酸细胞数量;半定量实时荧光PCR法检测胃黏膜三叶因子(TFF)TFF1,TFF2和musashi-1 mRNA的表达;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表达产物的特异性.结果 模型组小鼠胃黏膜TFFI,TFF2 mRNA表达水平及泌酸细胞数量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干预组TFF1,TFF2 mRNA的表达水平及泌酸细胞数量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小鼠胃黏膜musashi-1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干预组与正常组(P〈0.01),干预组表达减少.结论 和胃1号可促进胃干细胞定向分化,主要作用机制为上调TFF1,TFF2表达,下调musashi-1表达.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探讨肝脏部分缺血再灌注对小鼠海马神经元胆碱乙酰基转移酶(ChAT)表达的影响.方法 成年雄性小鼠100只,2月龄,体重20~25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5组(n=20):正常对照组(C组)、假手术组(S组)、肝缺血20 min再灌注组(I/R1组)、肝缺血30min再灌注组(I/R2组)和肝缺血40min再灌注组(I/R3组).C组不做任何处理;S组作腹部正中切口,分离肝十二指肠韧带;I/R1组、I/R2组和I/R3组采用夹闭肝左动脉及门静脉的方法制备肝脏部分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肝缺血时间分别为20、30、40 min.各组分别于术后4、18 d时取10只小鼠,进行避暗实验,持续6d,然后处死,取脑组织,测定海马CA3区神经元ChAT表达.结果 与C组比较,I/R1组和I/R2组术后4~7d时潜伏期缩短,错误次数增加,I/R3组术后4~9d时潜伏期缩短,错误次数增加,I/R1组、I/R2组和I/R3组术后9d时海马CA3区神经元ChAT表达下调(P<0.05或0.01),术后18 ~23 d时潜伏期、错误次数及术后23 d时海马CA3区神经元ChAT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I/R1组比较,I/R2组术后4、5d时错误次数增加,I/R3组术后4~6d时潜伏期缩短,术后4~9d时错误次数增加,I/R2组和I/R3组术后9d时海马CA3区神经元ChAT表达下调(P<0.05或0.01),术后18~23 d时潜伏期、错误次数及术后23 d时海马CA3区神经元ChAT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脏部分缺血再灌注可导致小鼠短期认知功能障碍,其机制与下调海马神经元ChAT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强化术后新发椎体压缩骨折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2007年7月1日~2009年6月30日因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行椎体强化术治疗150例患者。其中128例患者未出现新发骨折,为A组;另外22例患者出现新发骨折,为B组。观察指标包括患者年龄、性别、骨密度、术前已存在的骨折椎体个数、椎体强化术治疗的椎体个数、已有骨折的部位、骨折椎体的严重程度、平均骨水泥注入量、椎体强化术的方式(PVP或PKP)、骨水泥渗漏、新发骨折的部位、新发骨折间期。结果:全部150例患者经至少12个月的随访,出现新发骨折的患者其术前存在的平均骨折椎体个数及平均强化的椎体个数较多(P<0.05)。而年龄、性别、骨密度、骨折椎体的严重程度、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在A组和B组患者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行PVP治疗的患者新发骨折的发生率高于行PKP治疗的患者(P<0.05)。结论:术前存在的椎体骨折个数及平均强化椎体个数是术后新发骨折的危险因素。与PVP相比,PKP术后新发骨折的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994.
滤泡性淋巴瘤侵犯脊柱在临床上非常少见。我院脊柱骨科于2010年1月收治1例侵犯脊柱的滤泡性淋巴瘤患者,报道如下。患者男,59岁。发现颈部肿物3个月,自觉颈部酸痛不适、双下肢行走不稳伴双上肢麻木、上腹部束带感3个月;入院前半个月上述症状逐渐加重,无发热和体重减轻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初步探讨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whole body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WB-DWI)在恶性肿瘤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临床疑似恶性肿瘤患者36例及10例正常健康志愿者行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并于1周内对可疑部位行常规MRI检查(胸部病变加做CT),必要时增强扫描.诊断结果与...  相似文献   
996.
目的:调查郑州市人群甲型H1N1流感的感染率和不同年龄人群的抗体阳性率分布.方法:采用快速调查方式,分5次采集2009年12月至2010年3月期间的血样样品1908份,按年龄分为0~5岁、~18岁、~55岁和>55岁年龄4组.采用血凝抑制试验测定甲型H1N1流感抗体.结果:郑州人群的平均抗体阳性率从12.9%逐渐升高至...  相似文献   
997.
998.
作者对近年来有关慢性鼻窦FESS术后中医证型和相关研究方法的文献进行研究,试图探寻FESS手术前后中医证型变化的规律,并探讨FESS手术对中医证型变化的影响,探索慢性鼻窦炎FESS术后中医证型研究思路。我们发现目前研究的不足之处,是尚无统一中医辨证证型和证型研究缺乏客观量化指标,影响了疗效判定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999.
原发性脑淋巴瘤的CT、MRI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脑淋巴瘤的CT、MRI表现与病理特征的相关性,以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分析19例经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脑淋巴瘤的CT与MRI表现,并与病理资料对照研究。结果 19例患者单发11例,多发8例,共发现32个病灶,多发病灶常呈区域性分布。病灶常位于脑表浅部位和近中线部位。CT表现为边缘清楚的等或稍高密度;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多数呈等或稍低信号,所有病灶均明显强化,其中26个较均匀,6个病灶有小囊状或裂隙状无强化区,病灶形态呈"握拳样"或"团块样",水肿和占位效应程度不一。病理上均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结论病理形态基础决定脑淋巴瘤CT、MRI表现有一定特征,认真分析病灶部位、分布、形态、数目、密度、信号及强化等影像表现,可明显提高诊断准确率,有利于临床治疗及预后。  相似文献   
1000.
大肠癌手术过程中通常采用生理盐水冲洗腹腔,以减少癌细胞腹腔种植和复发的机会。作者用本所建成的HR-8348人直肠腺癌细胞系,在体外培养观察氟尿嘧啶等抗癌药物对癌细胞的即时杀伤作用。为临床选择抗癌腹腔冲洗液提供参考依据。现将实验结果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一、不同药物对HR-8348细胞的杀伤试验选择临床上常用的氟尿嘧啶(针剂,南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