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88篇
  免费   1445篇
  国内免费   962篇
医药卫生   29195篇
  2024年   92篇
  2023年   456篇
  2022年   476篇
  2021年   361篇
  2020年   418篇
  2019年   459篇
  2018年   489篇
  2017年   345篇
  2016年   397篇
  2015年   482篇
  2014年   1309篇
  2013年   947篇
  2012年   1180篇
  2011年   1316篇
  2010年   1177篇
  2009年   1252篇
  2008年   1237篇
  2007年   1278篇
  2006年   1362篇
  2005年   1514篇
  2004年   1355篇
  2003年   1207篇
  2002年   875篇
  2001年   899篇
  2000年   920篇
  1999年   919篇
  1998年   763篇
  1997年   746篇
  1996年   707篇
  1995年   669篇
  1994年   570篇
  1993年   448篇
  1992年   424篇
  1991年   366篇
  1990年   299篇
  1989年   302篇
  1988年   188篇
  1987年   159篇
  1986年   128篇
  1985年   124篇
  1984年   96篇
  1983年   94篇
  1982年   90篇
  1981年   61篇
  1980年   47篇
  1979年   16篇
  1960年   15篇
  1959年   24篇
  1958年   26篇
  1957年   2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观察肝再生刺激因子(HSS)及表皮生长因子(EGF)对肝细胞增殖再生作用合适剂量及其联合效应。并推测HSS作用时相。方法:以^3HTdR掺入法检测细胞DNA增殖;体外原代大鼠肝细胞培养不同时间加入HSS,MTT法检测细胞生长状况。结果与结论:1.HSS(≤100μg/ml)和EGF(≤100ng/ml)对肝衍生细胞均有显著刺激作用(P<0.01),并存在剂量关系,但剂量过大,刺激作用反而下降。2.HSS、EGF存在协同作用,原代肝细胞、肝癌细胞株(SMMC.7721、BEL.7402)体外培养48h后,经(^3H)TdR掺入法检测cpm值分别为各自对照组的5.94,298和3.36倍。3.体外培养原代大鼠肝细胞,于贴壁后0h,20h加入HSS其刺激作用较40h组显著,提示HSS可能主要作用于肝细胞再生G1/S期。  相似文献   
82.
83.
骨巨细胞瘤多发生在20~40岁青壮年人的长骨骨端。发生在小儿骨干虽有报道,但很少见。我们近30年收治的骨巨细胞瘤的病例中,有4例发生在14岁以下小儿。其中3例为干骺端巨细胞瘤,报告如下: 例1,男,13岁。因跌倒左髋部着地后,局部肿痛而入院,经拍X线片发现左股骨颈部及转子间部位有破坏,呈肥皂泡沫样改变,并有骨折。临床诊断为左股骨颈巨细胞瘤,病理骨折。入院1周后手术。术中冰冻切片快速活检:软骨母细胞瘤可能性较大。行肿瘤刮除植自家髂骨,术后病理:基质正常,可见大量巨细胞,报告为巨细胞肿瘤Ⅰ级。15年随访,无复发,功能基本正常,能参加一般农业劳动。  相似文献   
84.
婴幼儿心导管检查中职业照射剂量的研究李连波,高野,甲斐伦明,草间朋子心导管检查已广泛应用于心脏病的诊断,若检查者操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较大,其受照剂量有可能接近或超过ICRP年剂量限值[1],因此心导管检查中所致放射工作人员剂量水平已引起广泛重视,不少...  相似文献   
85.
本文报告热习服对血浆丙二醛和中分子物质含量的影响。15名健康男子,平均年龄21.8±0.7岁,于平均气温27.3±1.2℃负重行军90min,2周内共锻炼11次(天)。标准热暴露试验对比表明获得了热习服,肛温和心率增值大大降低(P<0.01和P<0.05)。锻炼期前、后标准试验时血浆丙二醛含量降幅分别为29.4%(P<0.01)和30.1%(P<0.01),而中分子物质含量增幅分别为6.3%(P<0.05)和9.2%(P<0.01)。热前、后血浆丙二醛含量较锻炼期前仅分别降低5.5和6.5%(P>0.05),而中分子物质含量分别降低18.3和16.1%(P<0.01),可见,热习服后血浆丙二醛和中分子物质含量没有同步降低。  相似文献   
86.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 ,其死亡率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列第三位 ,仅次于胃癌和食管癌[1] 。青年肝癌 (<35岁 )发病率有增多趋势 ,为加深对青年肝癌特点的认识 ,将本院 1994~ 1999年共收治的 13例青年肝癌患者临床特点作以下分析。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青年肝癌患者 13例 ,诊断标准按《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进行[2 ] ,占同期收治肝癌患者 12 6例的 10 3%。男性 12例 ,女性 1例。年龄 2 2~ 34岁 ,平均年龄 2 8岁。出现症状时间 2小时至 3年 ,平均 6 5月。首次住院至死亡时间 2 9天至 2年 ,平均 4 7月。1 2 临…  相似文献   
87.
强直性脊柱炎驼背两种截骨术远期矫疗效果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强直性脊柱炎驼背的手术治疗,以前常规采用的手术方法为脊柱后方推板截骨术,后又开展了经推弓椎体联合截骨及脊柱后方多节段推板截骨术。国内文献中,作者对各种截骨术的近期效果报道较多,而对远期疗效报道较少。我院1986~1988年行强直性肾柱炎驼背矫形术68例,现将远期随访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68例中男66例,女2例,平均年龄371岁,平均发生驼背时间Ic.5年。驼背部位:胸腰段56例,腰段12例。随访时间最长9年,最短7年。按截骨方法不同将其分为两组:第一组,脊柱后方推板截骨术32例;第二组,推弓椎体联合截骨术36例。术前…  相似文献   
88.
面部色斑即指面部色素加深性皮肤病。中医称之谓、“肝斑”、“面尘”等。多因肝郁气滞,血热瘀结,或脾虚不能化生精微,气血亏虚,肌肤失养及肾水不能制火、虚热内盛,郁阻皮肤所致。是临床的难症之一。 临床表现为黄竭色、淡竭色及暗褐色斑点或弥漫性斑片。形状不规则,边界不清楚。好发于面颊、前额、鼻、颜或耳前后、唇部,有的扩展到整个面部,甚至波及颈部。  相似文献   
89.
甲状腺肿块的组织结构是产生声象图表现的基础,在目前B超检查尚不能作出甲状腺肿块病理定性诊断的情况下,研究甲状腺声象图表现特点与病理组织结构之间的关系是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的。我们对114例甲状腺肿块声象图特点与大体病理组织结构进行了对照分析,旨在探讨肿块及继发性改变与病理组织间的关系。 1 资料和方法 根据王德延临床病理分型标准,本组B超与病理对照114例,共148个肿块。男23例,女91例,年龄16~68岁,平均41.4岁。其中甲状腺腺瘤73例,肿块85个;结节性甲头腺肿32例,肿块54个;甲状腺癌9例,肿块9个。采用EUB—40型超声仪,探头频率3.5MHz,隔水囊探查,以增加近场分辨力及西门子—450实时显像仪,探头频率7.5MHz。全部病例术前作B超检查,术后大体标本切开与声象图对照。  相似文献   
90.
蜱类是多种疾病的传播媒介、病原体的贮存宿主,对人畜危害极大。因此,开展蜱与疾病关系的研究,在医学上有重要意义。概况:本文介绍的莱姆(Lyme)病,就是以蜱为媒介的一种炎症性、多系统螺旋体病,其病原体为伯氏疏螺旋体(Borrelia burg dorfer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