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8篇
医药卫生   19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当归补血汤中阿魏酸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当归补血汤中当归的主要活性成分阿魏酸的药代动力学。方法大鼠一次性灌胃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不同时间大鼠体内阿魏酸的血药浓度及组织分布情况。用3P87对血药浓度-时间数据进行拟合。结果从灌胃大鼠血清中检测到阿魏酸的药动学参数为:α(0.203 62±0.054 53)m in-1,-β(0.003 08±0.000 53)m in-1,Tpeak(8.559 90±0.523 63)m in-1,Cm ax(188.293 64±21.257 63)ng.m-l1,AUC(7 831.388 7±1 236.556 3)ng.m-l1.m in。结论本研究为临床提供了有价值的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112.
 目的研究群多普利的合成工艺。方法以1,1,3,3-四甲氧基丙烷为起始原料经部分水解、缩合、脱水、Diels-Alder反应、高压氢化、环合、水解、酯化、硅胶柱手性拆分及催化氢化制得群多普利。结果重要中间体的结构经MS及1H-NMR确证,群多普利的结构经MS、IR、NMR及元素分析确证。结论本法各步反应简单易控,产率高于文献,无需使用昂贵试剂,有工业化潜力。  相似文献   
113.
利培酮生物可降解微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制备可缓释半个月的利培酮生物可降解微球,方法:以聚乳酸羟基乙酸为骨架材料,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微球,并考察微球性质厦在体内外释放情况。结果:微球形态圆整,表面光滑。粒径主要分布在50-70μm范围内.收率为71%,包封率为78%,跨距为0.45。体外释放结果可采用双指数模型拟合(r=0.9858)。微球在家兔体内可稳定释放16d,突释现象得到有效控制。结论:该方法制备的利培酮微球能产生长时间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114.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PICC置管后静脉炎的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成立品管圈,选取"降低PICC置管后静脉炎的发生率"为活动的主题,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结合临床患者的资料,寻找造成PICC置管后静脉炎发生的主要原因。针对原因,制定并实施干预措施,以防止静脉炎的发生。结果 PICC置管后静脉炎发生率由品管圈活动前的发生率21.05%降至活动后的0。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能够有效地提高PICC置管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5.
低分子肝素肺靶向微球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考察低分子肝素肺靶向微球缓释性、稳定性和靶向性。方法 用乳化法制备微球,正交试验设计考察影响制备工艺的因素,体外释药试验研究其缓释性,以外观形态、粒度分布、包封率、释药性等的变化考察其稳定性,以及微球在家兔的体内分布。结果 所制备微球粒径在5-25μm者85.5%,包封率为87%,并有良好的缓释性、 靶向性和稳定性。结论 该法制备的微球稳定,可用于肺靶向研究。  相似文献   
116.
聚乳酸羟基乙酸载药微球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载药微球的制备方法及其微球中药物释放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7.
目的采用RP-HPLC和Chiral-HPLC法测定赛洛多辛中的有关物质和对映异构体。方法采用Kromasil C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检查有关物质,流动相为0.01 mol.L-1磷酸二氢铵溶液(三乙胺调pH6.8)-乙腈(66∶34),检测波长为225 nm。采用Chiralpak AD-H手性柱(250 mm×4.6 mm,5μm)检查赛洛多辛对映异构体,流动相为正己烷-乙醇-二乙胺(55∶45∶0.05),流速为0.5 mL.min-1,检测波长为220 nm。结果主峰与相邻杂质峰能很好地分离,赛洛多辛的检测限、定量限分别为11.1、33.3 ng。异构体检查中,赛洛多辛与其对映体的分离度可达5.0,其对映体在0.15~15.35μg.mL-1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结论所用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适用于赛洛多辛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18.
目的研究丁酰化壳聚糖膜在兔眼高眼压模型滤过手术中的抗瘢痕作用。方法实验研究。45只青紫蓝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左眼为实验眼,前房均注射0.3%复方卡波姆溶液(含有0.025%地塞米松)0.3ml,诱导兔眼高眼压模型,3周后眼压为30—40mmHg(1mmHg=0.133kPa)。第1组:单纯小梁切除术;第2组:小梁切除术中使用丝裂霉素c(MMC);第3组:将丁酰化壳聚糖膜植入小梁切除术的板层巩膜瓣下。右眼均不行手术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后1、2、4、8及12周每组随机处死3只兔,制作眼球标本。结果病理切片显示术后2周时,单纯小梁切除组巩膜瓣胶原排列紊乱,炎性细胞浸润较多,伴有新生血管形成。MMC组巩膜瓣胶原排列紊乱,胶原组织短小、断裂,伴有炎性细胞浸润。壳聚糖膜组巩膜瓣间隙可见,胶原排列整齐,炎性细胞较少。术后2周,单纯小梁切除组的眼压〉21mmHg,明显高于MMC组和壳聚糖膜组(F=392.869,P〈0.05),术后12周。壳聚糖膜组眼压低于单纯小梁切除组和MMC组(F=259.923,P〈0.05);手术4周后,单纯小梁切除组与MMC组功能性滤过泡比率下降。结论丁酰化壳聚糖膜植入兔眼高眼压模型小梁切除术板层巩膜瓣下,有效抑制纤维细胞增生,维持滤过道通畅,术后并发症少,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9.
评估高频超声在儿童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8月60例可疑急性阑尾炎患儿临床资料,均行高频超声检查,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60例患儿均行阑尾切除术。术后病理证实急性阑尾炎55例,1例为术中发现盲肠局部炎性改变,2例为Meckel憩室,2例阑尾无明显炎性改变;超声术前诊断急性阑尾炎56例。高频超声对儿童急性阑尾炎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0.
体外反搏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32例厦门市公费医疗门诊部眼科韦萍体外反搏是一种机械性辅助循环装置,临床上已用于治疗眼底的多种疾病。我科于1991~1993年使用广州中山医科大学、佛山分析仪器厂联合生产的EECP-MC1型正压序贯式代外反搏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