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49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讨分析胸、腰椎结核经前路手术病灶清除一期植骨融合内固定失败的原因。方法回顾2006年1月~2011年1月11例胸腰椎结核经前路病灶清除一期植骨融合内固定失败来自笔者医院就诊和复治的患者,其中7例在笔者医院二次手术翻修,并经后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重建脊柱稳定性。结果二次胸、腰段脊柱手术翻修和重建的7例患者全部临床康复,随访6个月~2年无结核复发、窦道形成和内固定再次失败等。结论胸腰椎结核经前路手术病灶清除一期植骨融合内固定有一定失败率(笔者医院统计为3.7%),内固定手术的成功与失败与术者操作技术有明确相关性,此类高难度手术应由经过严格训练的资深医师完成,内固定失败后应及时翻修,二次脊柱稳定性重建选择后路经椎弓根固定具有明显优越性。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开展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出院后延续护理服务的方法。方法将10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分成2组,观察组(n=50)出院后接受延续护理服务,对照组(n=50)接受常规服务,出院6个月后就2组患者生活质量、骨质疏松症知识知晓程度、骨密度值进行比较。结果对2组患者各项指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出院后实施延续护理服务对促进患者生理功能恢复、维护心理健康及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能有效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胸椎结核患者经胸入路手术前后肺功能的改变,提出护理对策,预防肺部并发症。方法对60例经胸入路胸椎结核手术患者术前24h和术后8h分别进行肺功能检测、动脉血气分析,比较肺活量(VC)、最大通气量(MVV)、1秒用力呼气容量(FEV1)、1秒量比用力肺活量(FEV1/FVC)、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3)。结果手术后患者VC、MVV、FEV1、FEV1/FVC、PaO2、PaCO2、SaO2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视健康宣教和系统的呼吸功能训练,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呼吸道管理,有效镇痛和控制感染,可减少胸椎结核经胸入路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4.
心血管疾病与人类长期摄入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有着很大的关系。小分子核糖核酸(miRNA)是一类高度保守的非编码小RNA,其对脂质代谢的调控作用已经成为脂质代谢研究领域尤其是胆固醇逆向转运方面的一个热点。众多的miRNA中,miRNA-33与细胞中胆固醇合成和转运息息相关,它可通过与其靶基因SREBP结合来调控胆固醇的流向,进而调节胆固醇的平衡。本文主要阐述了miRNA-33在体内外胆固醇合成过程中的调控作用,以及在胆固醇动态平衡调节中扮演的角色,以期通过对miRNA-33的表达调节,实现对胆固醇转运和合成的调控,为通过营养调控手段安全高效生产功能性牛肉提供理论基础,同时为人类高胆固醇疾病的研究提供科学思路。  相似文献   
25.
目的:分析护理人员在指导督促眼眶爆裂性骨折患者术后功能训练的效果。方法:对68例眼眶壁骨折患者在原有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根据卫生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实行责任制护理,由护士指导督促患者做功能训练,与2009年30例常规护理患者的功能训练效果进行比较。结果:2009年30例患者10~15 d出院,术后3个月复查5例复视未完全消失;2010年68例患者于术后5~10 d出院,1周~3个月复视全部消失。结论:新的护理方法大大提高了患者对训练的依从性,提高了训练效果,减少了住院天数,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干预对脊柱结核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对脊柱结核患者在住院期间及出院后的服药依从性实施全程护理干预,采用问卷调查收集资料对患者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实施全程护理干预后患者服药依从性较实施前显著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较实施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出院后服药依从性、疾病认知程度较前期调查结果显著提高(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程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和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从而提高对疾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7.
随着我国人口寿命的增加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髋关节的退化性疾患和股骨骨折有上升趋势,因此髋关节置换术是目前临床上治疗上述疾病的首选.2004年1月-2008年1月对324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临床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8.
目的:研究小剂量卡维地洛对慢性心力衰竭的影响。方法:选择Ⅱ级、Ⅲ级和稳定的Ⅳ级心功能患者38例,除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Ⅱ度以上传导阻滞,严重心动过缓,肝肾功能不良等。服用卡维地洛前及服后8周分别作超声心动图,观察服药前后各参数变化。结果:用药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E/A有增加(P <0 .0 5、P <0 .0 1) ,等容舒张时间(LVRT)及肺动脉压力(PASP)明显下降(P <0 .0 5、P <0 .0 1)。疗效:临床总有效率73.7%。结论:卡维地洛能使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9.
传统的X线摄影在医学领域中应用的最早、最普遍。自1895年德国科学家伦琴发现X线以来至今已100多年了,在医学影像领域CT、MRI、DSA超声等相继实现了图像的数字化,而在传统X线摄影上却是实现图像信息数字化最晚的。1983年日本富士公司首先推出了存储荧光体方式CR系统,领先进入临床应用,从而解决了常规X线摄影数字化问题。1997年荷兰飞利浦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直接数字X线摄影设备数字影像(DR)系统,为医学摄影全面实现图像数字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1例血友病并发椎管内假瘤患者多次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给予精心的术前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时补充凝血因子,注意观察手术切口及引流管的情况,加强基础护理和对症护理,防治出血、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并指导其循序渐进开展功能锻炼。结果患者经3次手术后康复出院,未发生并发症。结论针对性地将各种护理措施综合运用于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此例手术获得成功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