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18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观察放射线治疗宫颈癌诱导细胞凋亡基因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方法利用Ir192源对28例宫颈癌患者进行术前腔内后装治疗(观察组),术后取病理标本蜡块,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对细胞凋亡基因Bcl-2和Bax蛋白表达进行观察,并与28例单纯手术病例(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在两组对比中,Bcl-2和Bax基因的表达,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别(P<0.05).在观察组Bcl-2基因的阳性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Bax基因阳性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Bcl-2和Bax的阳性表达呈无相关性(P>0.05).结论Bcl-2和Bax基因的不同阳性表达说明宫颈癌组织在放疗中表现部分程序化凋亡,与宫颈癌的病理学特征及生物学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32.
肿瘤浸润和转移在肿瘤的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肿瘤的浸润和转移是肿瘤细胞与宿主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连续过程.近年来,介导肿瘤与细胞外基质降解的相关基因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则是依赖Zn2 降解细胞外基底膜基质的一类蛋白水解酶.  相似文献   
33.
跨膜糖蛋白V6在卵巢上皮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跨膜糖蛋白V6(CD44 V6)在卵巢上皮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CD44 V6的单克隆抗体,以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35例卵巢上皮癌、18例卵巢上皮瘤和15例正常卵巢组织的石蜡标本做CD44 V6的检测,并分析卵巢上皮癌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①卵巢组织CD44 V6呈阴性表达,卵巢上皮瘤中可有CD44 V6表达,正常卵巢与卵巢良性肿瘤之间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1);卵巢上皮癌与卵巢上皮瘤相比CD44 V6表达呈升高趋势,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CD44 V6的表达与卵巢上皮癌的临床分期有关(P<0.05),与组织分化程度及病理类型无关(P>0.05);③CD44 V6的表达与卵巢上皮癌的预后有关(P<0.05).结论CD44 V6可能是卵巢上皮癌发生的相关基因,与肿瘤发展及转移有关;检测CD44 V6可以估计卵巢上皮癌患者的预后,指导临床化疗.  相似文献   
34.
目的 通过对纤维结合素(Fibronectin,FN)和层黏连蛋白(Laminin,LN)及Ⅳ型胶原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探讨 基底膜重构与宫颈癌分化程度的关系。方法 应用双重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对正常人及不同分化程度的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病人子宫颈石蜡包埋组织的FN、LN及Ⅳ型胶原和LN蛋白呈线状环绕于血管及上皮下基底膜内,FN呈细条索分布于基底膜的间质内。子宫颈癌组织中,癌细胞团周围基底人的Ⅳ型胶原的线状荧光减弱、断裂甚至缺失,尤其以低分化鳞状细胞癌明显,而N和LN蛋白表达增多,并与癌细胞分化程度负相关。一些癌细胞浆内可见FN和LN蛋白的阳性染。结论 子宫颈鳞状细胞癌时,基底膜变薄、断裂,Ⅳ型胶原降解。而癌细胞浆及邻近癌组织的间质内,FN及LN表达增多,并与细胞分化程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35.
0 引言我们采用人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癌SKOV3细胞系及其荷瘤鼠为研究对象,研究Endostatin对其增殖、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为其应用于卵巢癌的临床治疗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36.
王晶  刘娟  隋丽华 《医学争鸣》2006,27(21):1929-1931
目的:观察含小鼠IL-12全长基因的质粒转染到Skov3人卵巢癌细胞中,在脾细胞存在的情况下对肿瘤细胞的影响及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 方法:脂质体转染技术将基因转染至Skov3人卵巢癌细胞中,ELISA方法检测IL-12及INF-γ的表达,MTT方法检测对Skov3卵巢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结果:转染后48 h检测到IL-12的高表达,约(473±38) ng/L;而未转染组约13~17 ng/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脾细胞作用下产生INF-γ,以作用后24 h表达量高,约(173±18) ng/L,较未转染组高,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转染后癌细胞免疫组化可见IL-12表达,在脾细胞的作用下,IL-12对Skov3卵巢癌细胞有抑制其增殖的作用(P<0.05). 结论:可以将IL-12基因转染至Skov3人卵巢癌细胞中并表达IL-12,脾细胞检测其活性并有相应的细胞因子产生,对Skov3细胞有抑制其增殖作用,从而杀伤卵巢癌细胞,具有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37.
痒疹颗粒由赤芍、黄芩、金银花、土茯苓等10味中药组成,为我院协定处方,其中赤芍和黄芩分别起到活血化瘀和清热解毒作用,具止痒之功效,在本院皮肤科应用多年,证实对痒疹等疾病有效。为更好地控制产品质量,本实验建立了HPLC同时测定痒疹颗粒中芍药苷和黄芩苷的方法。经方法学考察证实该方法特异性高,回收率和精密度好,测定方法可行,完全满足质控要求。1材料Waters高效液相色谱仪,Waters1525型HPLC泵,Waters2487UV检测器,Breeze色谱工作站。痒疹颗粒(大连市皮肤病医院制剂室);芍药苷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110736—200320);…  相似文献   
38.
多西紫杉醇对人宫颈癌细胞放射增敏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多西紫杉醇对人宫颈癌细胞系Hela的放射增敏作用。方法2004年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采用克隆形成实验分析不同浓度多西紫杉醇以及多西紫杉醇不同预处理时间对Hela细胞生长抑制的影响,用多靶单击拟合模型方程测定各组细胞放射增敏比评价增敏效果;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方法检测1.0nmol/L多西紫杉醇对2Gy/次常规分割放疗和1Gy/次、0.5Gy/次低剂量分割放疗方式的增敏效果。结果1.0nmol/L和5.0nmol/L多西紫杉醇放射增敏比分别为1.26和1.69。5.0nmol/L多西紫杉醇分别预处理3h、6h、12h、24h的放射增敏比分别为:1.21、1.31、1.62、1.71,预处理6~12h期间细胞放射增敏比增高速率最快。1.0nmol/L多西紫杉醇对2Gy/次、1Gy/次(×2)、0.5Gy/次(×4)分割放疗组的放射增敏比分别为:2.03、2.51、3.57;多西紫杉醇增敏比分别为:1.41、1.82、2.92,每组中放射增敏比较多西紫杉醇增敏比高。结论多西紫杉醇对宫颈癌细胞系Hela有良好的放射增敏作用,对低剂量分割放射的增敏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39.
麻风后遗症所致神经血管功能障碍性溃疡,是一种顽固性难治的皮肤顽症.目前临床上对溃疡这类疾病尚无理想的治疗药物,从天然中草药中寻找新型、安全、高效无毒的药物,是今后麻风病溃疡治疗的一个重要途径.鉴于此,笔者研发配制成6%的茶多酚乳膏剂.自2009年1~12月,对其治疗麻风病所致溃疡的疗效进行了临床观察,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探讨卵巢正常大小的原发性卵巢上皮癌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对 16例患者的病例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病的临床特点为 ,发病年龄在 5 0岁以上的占 85 % ;以腹胀为首发症状 ;就诊晚 ,误诊率高 ;卵巢均正常大小 ,盆腹腔有广泛种植 ,生存率低 ,预后差。术后无残留癌灶或残留癌灶直径≤ 2cm者生存时间明显高于术后残留癌灶直径 >2cm者 ,差异显著 (P <0 0 1)。化疗疗程数≥ 6个者生存时间明显高于疗程数 <6个者 (P <0 0 1)。本组患者的 1a、3a、5a的生存率分别为 65 %、3 0 %、2 5 %。中位生存期 2 3个月。结论 :术后残留癌灶大小可能是影响卵巢正常大小的原发性卵巢上皮癌综合征患者的预后的重要因素 ,术后系统化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