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9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建立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感染哺乳期西藏小型猪腹泻模型,研究葛根芩连汤(GQT)治疗婴幼儿E.coli感染性腹泻作用机制。方法:按照体重灌胃不同剂量的E.coli,灌胃后每3 h进行体重,体温,和腹泻状况的观察并收集粪便进行E.coli计数;分别设置阳性药蒙脱石散组(93.5 mg·kg~(-1)),GQT高、中、低剂量组(含生药12.1,6.05,1.21 g·kg~(-1)),给药3 d,每天2次。每次给药后观察腹泻指数、体重变化,统计生存率,检测粪便中E.coli菌落数,血液白细胞数(WBC),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结果:E.coli剂量为1×109CFU·kg~(-1)时,6 h仍为水样泻,粪便E.coli计数1×1011CFU·g-1,无明显自愈倾向;GQT低剂量组可显著抑制腹泻,中、高剂量组无明显止泻作用;高、中、低剂量组可显著降低粪便E.coli和血液WBC的数量,抑制血清TNF-α和IL-6的表达。结论:当E.coli灌服剂量为1×109CFU·kg~(-1)时,6 h仍为水样泻,且粪便E.coli计数1×1011CFU·g-1,则判定造模成功;GQT可通过抗炎和抑制E.coli的增殖减轻E.coli感染哺乳期小型猪腹泻。其抗炎作用可能与减少炎症因子TNF-α和IL-6有关。  相似文献   
42.
桂枝、肉桂挥发油化学成分GC-MS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沈群  陈飞龙  罗佳波 《中药材》2002,25(4):257-258
以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桂枝、肉桂中的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肉桂挥发油中10种成分在桂枝油中未检出,而桂枝挥发油中16种成分在肉桂油中未检出。  相似文献   
43.
配伍及煎煮方法对麻黄汤中桂皮醛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测定麻黄汤中桂皮醛的含量 ,分析煎煮方法及配伍对桂皮醛含量的影响。方法 :用GC MS法测定桂皮醛含量。实验条件 :DB 17弹性石英毛细管 (30m× 0 5mm ,0 2 5 μm) ,载气He ,无分流进样 ,柱初温 12 0℃ ,以8℃ /min升至 2 5 0℃ ,进样量 1μl。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桂皮醛在 0 0 136~ 0 136mg/ml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精密度RSD =1 0 2 % ;2 4h内稳定性RSD =2 5 7% ;重现性RSD =4 2 0 % ;平均回收率为 10 1 30 % ,RSD=1 5 6 %。桂皮醛的含量 :麻黄汤分煎合液 (Ⅱ ) >麻黄汤合煎液 (Ⅰ ) (P <0 0 5 ) ;桂枝煎液 (Ⅲ ) >Ⅰ (P <0 0 5 ) ;Ⅱ>Ⅲ (P >0 0 5 )。结论 :配伍可能是影响桂皮醛溶出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4.
超临界CO2萃取云南红豆杉枝叶中紫杉醇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采用超临界CO2从云南红豆杉枝叶中萃取紫杉醇。方法:以云南红豆杉枝叶为原料,先以纯CO2做萃取溶剂,除去原料中的脂类,再加入甲醇为夹带剂提取紫杉醇。用HPLC法检测萃取物中紫杉醇的含量。结果:紫杉醇的最佳萃取条件为:红豆杉枝叶粉碎至直径0.6~0.8 mm,萃取压力34 MPa,萃取温度40℃,甲醇为夹带剂。结论:SPE法较传统溶剂法,提取率有所提高,且使用有机试剂少,有利于环境保护,耗时少,生产周期短,效率高。  相似文献   
45.
不同产地白花蛇舌草挥发性成分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产地白花蛇舌草挥发油的成分,了解不同产地药材挥发性成分的差别,为白花蛇舌草制定科学的质量标准以及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初步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白花蛇舌草挥发油,测定其挥发油出油率,并采用GC-MS法对挥发油中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结果不同产地白花蛇舌草挥发油出油率为0.25%~0.30%;分别检出24~28个化学成分,其中广东产白花蛇舌草含主要成分16个,江西产白花蛇舌草17个,广西产白花蛇舌草14个.结论广东、江西、广西白花蛇舌草挥发油出油率基本相同,但化学成分有所差异;挥发油成分以脂肪酸及脂肪酸酯类为主.  相似文献   
46.
采用GC-MS联用技术分析了石榴皮超临界CO_2萃取物化学成分,共分离了79个峰,鉴定了其中58种成分,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诸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  相似文献   
47.
目的 观察经标准剂量阿达木单抗(ADA)治疗缓解的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减停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剂(TNFi)后病情复发情况及预测因素。方法 前瞻性纳入经ADA(40 mg/2周)连续治疗12次以上,达到ASAS20改善且Bath疾病活动指数(BASDAI)<4后并维持8周以上,减停TNFi的AS患者63例。每隔12周随访1次,共随访52周,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骶髂关节X片分级、病程等基线资料及治疗情况,记录并分析病情复发情况及BASDAI、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评分(ASDAS)、腰背痛评分(LBP)、Bath强直性脊柱炎测量指数(BASMI)、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等变化情况。通过Cox回归模型及绘制ROC曲线分析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57例患者完成随访,52周内有22例(38.6%)复发,复发中位时间31周。完全停药患者复发率(89.0%)高于TNFi减量、TNFi停药患者(P<0.001);而TNFi停药患者与减量患者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1,P=0.791)。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示基线期LBP高(HR=1.438,P=0.027)、BASMI评分高(HR=1.29,P=0.049)是减停TNFi后复发的危险因素,随访期维持药物治疗是复发的保护因素(HR=0.209,P=0.001)。复发ROC曲线结果显示基线LBP、BASMI评分及随访期治疗情况三者的联合因素对复发具有高预测能力(AUC=0.819,敏感度0.772,特异度0.718)。结论 经TNFi治疗缓解的AS患者减停TNFi后复发率较高。基线高LBP和BASMI评分及无药维持治疗是减停TNFi后复发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8.
肝纤维化是指慢性肝脏疾病发展过程中,肝细胞被反复破坏再生,导致细胞外基质在肝脏中过度沉积的结局。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 HSC)是损伤肝脏的纤维化形成过程中主要的细胞类型,且有部分细胞因子参与。目前,临床中防治肝纤维化的重要途径就是抑制HSC的增殖、激活,促进HSC凋亡。本文就以HSC作为靶标的抗肝纤维化治疗方案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49.
高良姜超临界CO2萃取物GC-MS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寻找有效成分,发掘高良姜的新药效,开发高良姜这一药物资源,对高良要用超取(SFE-CO2)挥发油,并且应用GC-MS联用技术和计算机信息检索方法确定了解析釜I油中27个化合物,解析釜II油中11个化合物。  相似文献   
50.
目的 通过研究葛根芩连汤(Gegenqinlian decoction,GQD)在腹泻小型猪给药期间其功效成分药动学特征及其对血清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s)的影响,探讨方药对腹泻机体的作用。方法 正常和腹泻小型猪连续4天给予GQD,不同时间点采血,UPLC-MS/MS测定10个主要功效成分的血浆含量,计算药动学参数;GC-MS检测血清SCFAs含量。结果 GQD给药期间小型猪腹泻症状显著减轻;0 h-48 h葛根素、大豆苷元、黄芩苷、黄芩素和汉黄芩素在腹泻小型猪体内血药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48 h-96 h这些成分血药浓度逐渐递减至正常水平,提示腹泻改变GQD成分药动学行为;腹泻小型猪血清中肠道菌群代谢产物SCFAs含量较正常组显著降低,给药后恢复至正常,提示对肠道微生态调整作用。结论 GQD给药期间其功效成分药动学及其血清SCFAs的变化可部分反映方药对腹泻机体的康复过程,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