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9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的建立一种测定全蝎中未衍生化牛磺酸含量的方法。方法以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HPLC-ELSD)法,采用Prevail 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以甲醇-0.7%三氟乙酸为流动相进行洗脱,洗脱时间为15 min。结果牛磺酸峰面积的自然对数与相应浓度的自然对数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方程为Y=1.4475X+4.0088,R~2=0.9998,线性范围为0.05~0.5 mg·mL~(-1),平均回收率为102.77%,RSD为2.25%,4批全蝎牛磺酸含量为0.81%~2.02%。结论该法快速、简便、准确,可作为全蝎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32.
正交试验法优选神爽片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中药新制剂神爽片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了乙醇浓度、回流时间、溶剂用量、提取次数4个因素,以黄芪甲苷含量和浸膏得率为主要评价指标,采用加权评分法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乙醇浓度、回流时间和溶剂用量对黄芪甲苷含量和浸膏得率无显著性影响,提取次数具有显著性影响.结论:确定了优选提取工艺为10倍量体积70%的乙醇提取3次,每次90 min.  相似文献   
33.
金银花、连翘药对配伍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考察金银花、连翘药对配伍对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影响.方法 采用气-质联用系统对金银花、连翘药材以及药对配伍中的挥发油进行分析,评价配伍对挥发油成分及含量的影响.结果 采用GC-MS对金银花、连翘药材和药对挥发油的成分进行分析比较,发现金银花挥发油中检出的香叶醇、十四烷酸甲基酯、十六烷酸乙基酯、荧蒽、9,12,15-十八碳三烯酸甲基酯、亚油酸等成分和连翘挥发油中检出的樟脑烯、α-松油烯、紫苏醇、蒎烯、棕榈醛、β-水茴香萜等成分在药对挥发油中未检出,而相对于单煎所得的挥发油,药对挥发油中新增成分有柠檬烯、异长松叶烯、十九烷等.结论 金银花、连翘药对配伍对所提挥发油的成分和含量都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4.
麻黄-附子药对主要有效成分在不同汤方中的含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麻黄-附子药对主要有效成分在麻黄附子细辛汤及麻黄附子甘草汤中的含量差异,为方剂配伍的科学性提供试验依据.方法:采用HPLC测定汤剂中麻黄-附子药对麻黄的有效成分去甲基伪麻黄碱、去甲基麻黄碱、麻黄碱、伪麻黄碱、甲基麻黄碱及附子的有效成分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的含量.结果:药对及2种汤剂中5种麻黄生物碱的含量无显著性差异,附子中的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麻黄-附子药对主要药效成分在不同方剂中含量的差异与其临床应用相关,但具体原因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35.
目的:比较不同产地木香药材中挥发油的含量和化学成分的差异。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7批不同产地木香的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法对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的分析鉴定,用面积归一化法获得各化合物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药材中挥发油含量分别为0.8%~2.1%,从挥发油中共鉴定了46种化学成分,不同产地木香挥发油的主要成分组成均为内酯类、萜类化合物,但相对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结论:用该方法能为木香药材的质量鉴别提供较好的依据。  相似文献   
36.
目的 分析麻黄汤 ( HED)和单味麻黄 ( HE)中麻黄碱 ( ephedrine,E)、伪麻黄碱 ( pseudoephedrine,PE)在小鼠脑、肺、心、肝、肾的动态变化 ,探讨 HED配伍的意义。方法 用 GC- MS/ SIM法 ,HP- 5弹性石英毛细管( 2 5 m× 0 .2 mm) ,载气 He,无分流进样 ,柱初温 12 0℃ ,1min后以 10℃ / min升至 185℃ ,再以 30℃ / min升至2 4 5℃ ,保持 5 min,选择离子 ( SIM,m/ z=15 4 ,2 6 5 ) ,进样量 1μL。结果 建立了组织中 E、PE的测定方法。HED及 HE中 E、PE在各组织中的动力学变化不一致 ,且 HED、HE中 E或 PE在同一组织中的动力学参数亦不同。其中 E在脑、肺、肾的分布量是 HE>HED。结论 本法稳定、可靠 ,适于 E、PE在组织中的含量测定。HED中桂枝、杏仁、甘草影响了 E、PE在小鼠组织的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37.
利用中药血清药物化学及血清药理学相结合的方法探讨麻黄附子细辛汤抗炎和免疫抑制的物质基础。通过比较麻黄附子细辛汤、给药后含药血清和空白血清的LC-MS/MS图谱,寻找麻黄附子细辛汤的入血成分; ELISA法测定各时间点含药血清对抗原刺激RBL-2H3细胞释放组胺、氨基己糖苷酶的影响;MTT法测定各时间点含药血清对脂多糖诱导小鼠脾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对麻黄附子细辛汤的各成分与药理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灌胃给予麻黄附子细辛汤后,从大鼠血清中发现32个成分,其中27个原型成分(10个来自麻黄,13个来自附子,4个来自细辛),其他5个未知成分。与空白血清相比,麻黄附子细辛汤各时间点含药血清均能降低抗原诱导RBL-2H3细胞释放组胺(P<0.05);除麻黄附子细辛汤4 h含药血清外,其余各时间点含药血清均能抑制抗原诱导的RBL-2H3细胞脱颗粒(P<0.05);麻黄附子细辛汤15,30 min含药血清能显著抑制脂多糖诱导的小鼠脾细胞增殖(P<0.05)。血中移行成分的化学数据和药理指标组胺释放量、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率以及脾细胞增殖抑制率进行回归分析,推测甲基伪麻黄碱、伪麻黄碱与抗原诱导RBL-2H3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密切相关;伪麻黄碱、次乌头原碱、甲基伪麻黄碱与抗原诱导RBL-2H3细胞释放β-氨基己糖苷酶密切相关;苯甲酰次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14-苯甲酰-10-羟基-中乌头原碱、新乌头原碱与脂多糖诱导小鼠脾细胞增殖抑制密切相关。由此可见,甲基伪麻黄碱、伪麻黄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新乌头原碱等成分可能为麻黄附子细辛汤抗炎和免疫抑制的部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38.
目的:研究麻黄-白术药对不同配伍、配比下水煎液中有效成分含量的变化,探求麻黄-白术药对的化学变化规律。方法:采用GC-MS考察麻黄水煎液及麻黄-白术药对不同配比共煎液中麻黄类生物碱(麻黄碱、伪麻黄碱、去甲基麻黄碱、去甲基伪麻黄碱和甲基麻黄碱)含量的变化情况;采用HPLC考察白术水煎液及麻黄-白术药对不同配比共煎液中白术内酯Ⅰ,Ⅱ,Ⅲ的含量变化情况。结果:与麻黄单煎液相比,麻黄-白术(3∶2,3∶4,3∶8)3种比例配伍后,随着白术的配伍比例增大,水煎液中5种麻黄类生物碱含量均有所下降(P0.05)。与白术单煎液相比,麻黄-白术配伍后,麻黄-白术(3∶2,3∶4,3∶8)3个配比组水煎液中白术内I,Ⅱ,Ⅲ的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麻黄与白术配伍后,对彼此有效成分的溶出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9.
40.
目的 研究麻杏石甘汤对邪热壅肺证小鼠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方法 将BALC/B小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与麻杏石甘组,采用乙醚轻度麻醉下鼻内接种肺炎链球菌溶液建立邪热壅肺证模型。麻杏石甘组灌胃给予15.12 g·kg-1,1次/天,持续给药14天,正常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给药14天后,收集各实验组小鼠粪便,采用Illumina HiSeq2000高通量测序法对各实验组小鼠粪便中微生物进行16S rRNA基因V4可变区检测,运用LEfSe分析肠道菌群的结构组成及不同菌属相对丰度变化。结果 模型组小鼠出现高热、喘促、气急、鼻翼煽动等症状,造模成功。模型组对比正常组,α多样性指数显著增加。菌落丰富度增加,梭菌属、Odoribacter、乳酸菌属菌群减少,萨特氏菌属、瘤胃球菌、副拟杆菌属菌群显著增加。麻杏石甘组与模型组相比,小鼠高热、喘促等症状得到明显改善,菌落丰富度与多样性增加,菌群中的梭菌属、乳酸菌属菌群减少,副拟杆菌属显著增加。另发现与短链脂肪酸产生相关的菌属丰度增加。结论 邪热壅肺证小鼠肠道菌群结构及其组成紊乱,麻杏石甘汤可能通过改善邪热壅肺证小鼠肠道菌群紊乱,达到有效治疗邪热壅肺证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