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9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1.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容积重建(VR)及轴位在面颅部多发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面颅部外伤患者49例,采用16排螺旋CT对患者自下颌骨下缘至额窦上缘轴位扫描,原始数据经图像工作站进行MPR、VR;对轴位、MPR、VR图像所显示骨折线总数进行统计,并计算3种图像对骨折线的显示率.结果 49例患者共发现316条骨折线;3种技术联合使用显示率为100%;轴位图像显示率为94.30%,对与扫描线平行的骨折线显示不佳;MPR图像显示率为98.73%,在骨折线的连续性方面会出现偏差;VR图像显示率为84.81%,其在骨折线的空间信息方面优于轴位、MPR图像,但对较深部的骨折、细微骨折显示不佳;3种技术在骨折线显示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R技术优于CT轴位及VR技术(P均<0.05).结论 轴位、MPR及VR图像相结合能全面显示面颅部多发骨折的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能清晰显示多发骨折的空间信息,可提供理想的面部整复模型,且MPR技术优于VR技术.  相似文献   
12.
脑部海绵状血管瘤的MR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部海绵状血管瘤的MR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至2004年我院诊断为脑部海绵状血管瘤25例病例的MR资料.采用德国西门子IMPACT 1.0T超导型MR机器,对病变部位进行常规和部分增强扫描,8例做3D-TOFMRA成像,5例做DSA检查,15例做手术.结果:脑海绵状血管瘤可以发生于脑内任何部位.脑内海绵状血管瘤具有比较特征性MR表现,但病灶周围脑组织无水肿,病灶无占位表现.病灶内未见异常血管流空信号.增强检查病灶内有轻度的不均匀强化,这点与其它部位海绵状血管瘤不同.结论:MR检查是诊断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首选方法.MR检查能准确显示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病灶的大小、形态、部位和病灶内的出血情况,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法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钆塞酸二钠(Gd-EOB-DTPA)技术鉴别原发性肝癌与肝硬化结节的价值,以期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 选取鹤山市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83例肝硬化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增强磁共振成像(MRI)扫描、增强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病理组织学检查.MRI平扫结束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与3D-TOF-MRA的技术特点及对颅内动脉瘤评估的效果。方法:对58例临床怀疑颅内动脉瘤患者分别进行64排螺旋CTA和MR血管成像(MRA)检查,同时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为标准,评估CTA与MRA显示动脉瘤的效果。结果:58例患者经DSA检查,57例阳性,发现动脉瘤73枚,CTA检查54例阳性,发现动脉瘤67枚,MRA检查52例阳性,发现动脉瘤63枚,CTA、MRA检查敏感性分别为91.8%、86.3%。结论:CTA、MRA可作为辅助DSA检查颅内动脉瘤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频率选择脉冲序列与反转恢复脉冲序列对脂肪组织抑制的效果。方法:从41000例病人中选择使用频率选择抑制技术和反转恢复抑制技术的病人共1400例,其中头部300例,脊柱500例,腹部300例,盆腔300例,从对比度、信噪比,伪影、病灶显示效果及脂肪抑制效果5个方面,采取阅片形式进行对比。结果:1400例使用二类技术的病人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频率选择脂肪抑制技术得到好和差的例数少,中等效果的例数多。而反转恢复技术得到好的和差的例数较多.中等效果的较少。结论:频率选择脂肪抑制技术简单易行.得到一般效果的情况多,差效果的情况少,主要在于对磁场的均匀性有一定的要求;而反转恢复序列得到好的效果情况多.但差效果同样也较多一些。主要在于对TI的设置问题,是比较常用的脂肪抑制技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离子型造影剂试敏结果对非离子型造影剂使用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03年9月至2004年6月间使用非离子型欧苏行CT增强扫描共191例,其中使用前用国产泛影葡胺行碘试敏,阳性99例,阴性92例。结果 离子型碘试敏阳性组使用非离子型欧苏出现轻度不良反应3例,(恶心2例,心前区不适1例);而阴性组出现不良反应3例(恶心2例,全身发抖1例),二者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用离子型造型剂作碘试敏,不能有效地预测非离子型造影剂的临床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医学影像的功能 利用不同成像方法所获得的医学影像可以揭示病人的不同特性。这些特性包括病人的透射率、不透度、发射率、反射率、传导率、磁化率、分子弛豫常数以及这些特性随时问的变化。在一个影像中显示出这些特性能够揭示一个病人的内在属性信息,例如:射线投影和X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CT)等技术会受病人组织内在属性如平均原子序数及物质和电子密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后处理技术诊断腰椎椎弓峡部裂的准确性。方法 36例腰椎椎弓峡部裂患者,行多排螺旋CT扫描后对原始数据进行MPR后处理,比较椎间盘CT轴位图像与MPR图像对腰椎椎弓峡部裂的显示率。结果 椎间盘CT轴位图像及MPR图像共发现椎弓峡部裂67个,峡部裂位于L32个,L424个,L541个;椎间盘CT轴位图像对椎弓峡部裂的显示率为68.66%(46/67),MPR图像为10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排螺旋CT MPR技术可较好显示椎弓峡部裂特征,对指导治疗方案制订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A评估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的效果.方法 对43例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患者行64排螺旋CTA扫描,18例一周后行双下肢DSA检查,将每侧下肢血管分成8段,动脉狭窄程度分为;正常、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闭塞5个级别.并以DSA为标准来评估.结果对18例患者双侧下肢共288段血管进行研究,CTA与DSA对血管狭窄程度显示一致的有275段,被CTA高估有11段血管,低估有2段血管.结论 64排螺旋CTA是下肢动脉狭窄硬化性疾病可靠的评估方法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