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3篇
医药卫生   9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南五味子木脂素成分的HPLC含量测定及其变异规律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对南五味子的木脂素成分进行含量测定 ,探讨南五味子类药材木脂素成分的变异规律及其与地理分布的关系。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 :SpherecloneLunaC1 8(2 ) (2 5 0× 4 6mm ,5 μm) ;流动相 :A .水 ,B .甲醇 ;梯度洗脱 :0~ 2 5min ,6 5 %~ 75 %B ,2 5~ 30min ,75 %B ,30~ 70min ,75 %~ 1 0 0 % ;检测波长 :2 5 4nm、2 80nm。结果与结论 :随着地理分布的不同 ,华中五味子果实木脂素成分的结构类型及其含量有显著差异。产于秦岭南侧、东侧、中条山及太行山南端的华中五味子果实含有主要的活性木脂素成分五味子酯甲、五味子甲素、安五脂素等 ,且总木脂素含量也较高 ,质量较优  相似文献   
82.
目的建立方便快速的补体缺失血清制备方法,利用补体缺失血清,研究杜仲抑制补体系统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①将指定补体抗体与相应补体结合,制备不同补体成分缺失血清;②通过补体经典激活途径,测定中药及其提取物的抗溶血作用;③以不同成分缺失的补体缺失血清,评估中药及其提取物对不同补体成分的影响.结果①成功制备补体C3、C4、C5缺失血清,略优于市售成品;②杜仲树皮部位有抑制补体溶血作用.结论杜仲树皮部位有一定抑制补体溶血作用,其抑制补体溶血的位点可能位于补体C3、C4段上,而不在C5段上.  相似文献   
83.
苦参酚性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苦参的酚性成分。方法:采用柱层析和制备薄层色谱的方法对苦参乙醇提取物的乙醚萃取部位进行分离纯化,利用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学成分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9个酚性化合物,分别为番石榴酸二乙酯(1)、麦芽酚(2)、对羟基苯甲酸乙酯(3)、7,4’二羟基-3’甲氧基异黄酮(4)、毛蕊异黄酮(5)、鹰嘴豆素甲(6)、大豆素(7)、芒柄花素(8)和5-去羟山柰素(9)。结论:化合物1和2为首次由槐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4、5、6、7和9为首次由苦参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4.
华中五脂素--华中五味子种子中得到的新木脂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华中五味子种子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运用各种色谱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波谱方法鉴定化学结构。结果:从华中五味子种子95%乙醇提取物的乙醚萃取物中分离得到华中五脂素(1),安五脂素(2),五味子酯甲(3),五味子甲素(4),顺酯酰戈米辛O(5),6-O-苯甲酰戈米辛O(6)和五味子酮(7)7个木脂素类化合物.结论:化合物1为新的二芳基丁烷类木脂素,命名为华中五脂素;化合物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5.
沈帆  陈道峰 《中国中药杂志》2005,30(22):1745-1748
目的:建立通光藤中C21甾体糖苷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为通光藤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样品用甲醇提取,经ADS-7大孔吸附树脂纯化,以通光藤苷-H为对照品,浓硫酸-甲醇(4∶1)显色,在325 nm处测定通光藤中C21甾体糖苷含量.结果:在10.6~148.4μg吸光度与含量成良好线性关系,r=0.999 9(n=6),3个含量的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5.4%,97.7%,96.9%,RSD<2.4%(n=5).结论:本法操作简便、快速、灵敏、重复性好,可以作为通光藤药材质量评价的定量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86.
目的:研究轮叶马先蒿的环烯醚萜苷成分及其抗补体活性。方法:通过溶血实验,以抗补体活性为导向分离手段,对轮叶马先蒿各部位进行抗补体活性测试,采用各种色谱法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确定化合物的抗补体活性成分。结果:轮叶马先蒿正丁醇部位抗补体活性较强,从中分离鉴定了12个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分别为:玉叶金花苷酸甲酯(1)、小米草苷(2)、龙船花苷(3)、桃叶珊瑚苷(4)、玉叶金花苷酸(5)、山栀苷甲酯(6)、京尼平苷(7)、7-去氧栀子新苷(8)、乙基胡桃苷(9)、乙基表桃叶珊瑚苷(10)、7-去氧-8-表番木鳖酸(11)、kankanoside A(12)。化合物5、6、11对经典途径的补体激活具有抑制作用。结论:其中,化合物7、8、12为首次从马先蒿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6、9、10、1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显示出较强的抗补体活性,50%抑制溶血浓度(CH_(50))为164μg/mL,可作为今后开发天然补体抑制剂的候选化合物。  相似文献   
87.
沙生风毛菊的化学成分及其细胞毒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梦初  廖志新  陈道峰 《中草药》2007,38(10):1463-1466
目的研究菊科风毛菊属植物沙生风毛菊Saussurea arenaria Maxim.的抗肿瘤活性成分。方法用柱色谱和重结晶等方法从沙生风毛菊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部位中提取分离化学成分,通过光谱分析鉴定其结构,并检测其细胞毒活性。结果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泽兰叶黄素(Ⅰ)、棕矢车菊素(Ⅱ)、( )-丁香脂素(Ⅲ)、d-松脂素(Ⅳ)、3S-( )-9-oxonerolidol(Ⅴ)、α-香树醇棕榈酸酯(Ⅵ)、羽扇豆醇棕榈酸酯(Ⅶ)、羽扇豆醇乙酸酯(Ⅷ)、α-香树醇(Ⅸ)、羽扇豆醇(Ⅹ)、伞形花内酯(Ⅺ)、对羟基苯甲醛(ⅩⅡ)和3-甲氧基-4-羟基-苯甲醛(ⅩⅢ)。化合物Ⅰ、Ⅱ对人结肠癌HCT8细胞和人肺癌A549细胞具有抑制作用,IC50值为8~14μg/mL。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泽兰叶黄素和棕矢车菊素是沙生风毛菊的主要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北豆根药材的质量评价标准。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测定10批北豆根商品药材中蝙蝠葛碱和蝙蝠葛苏林碱的含量。结果北豆根药材中蝙蝠葛碱和蝙蝠葛苏林碱分离完全且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范围分别为0.992-4.96μg和1.04-5.20μg;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2%(RSD=1.46%)和100.5%(RSD=1.36%)。不同购买地的药材两种生物碱含量差异较大,蝙蝠葛碱为0.092%~0.844%,蝙蝠葛苏林碱为0.322%~1.016%。两种生物碱总含量为0.688%~1.226%,相对较稳定。结论蝙蝠葛碱和蝙蝠葛苏林碱的总含量可作为北豆根药材质量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89.
小叶黑柴胡总多糖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小叶黑柴胡总多糖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药对照组、小叶黑柴胡总多糖2个剂量(40、20mg·kg^-1)组,灌胃给药。检测药物对绵羊红细胞诱导的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的影响;测定小鼠T、B淋巴细胞转化功能;检测药物对小鼠血清溶血素水平的影响;中性红比色法测定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胞饮功能,硝酸还原酶法测定巨噬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一氧化氮水平。结果小叶黑柴胡总多糖40mg·kg^-1显著抑制迟发型变态反应(P〈0.05);小叶黑柴胡总多糖20mg·kg^-1显著增强腹腔巨噬细胞胞饮能力(P〈0.05);显著升高血清溶血素水平(P〈0.001)。小叶黑柴胡总多糖刺激淋巴细胞增殖,并协同伴刀豆球蛋白A促进小鼠T淋巴细胞增殖(P〈0.05)。结论小叶黑柴胡总多糖对小鼠免疫功能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0.
目的 建立小百部药材的总皂苷含量测定方法并制订质量标准,为该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小百部苷B为对照品,浓硫酸:甲醇(7:3)为显色剂建立比色法测定小百部的总皂苷含量;采用<中国药典>2005版规定的水分测定法、灰分测定法测定小百部药材的水分、总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结果 小百部苷B在10.6~127.2 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 = 0.999 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36%,RSD=2.38% (n=6);小百部总皂苷含量为5.96%~7.98%.结论 该法操作简便、准确,可用作小百部药材质量评价的定量分析方法.根据测定结果,建议小百部药材总皂苷含量以干燥品计不低于6.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