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85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颈椎后凸畸形的手术治疗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根据发病原因的不同,该文就近年来颈椎后凸畸形相关外科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2.
退行性腰椎滑移手术疗效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合理选择退行性腰滑移的手术方案。方法:对46例退行性腰椎滑移术后疗效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减压方法、腰椎融合术及内固定对手术效果的影响。结果:①与双侧扩大开窗加融合术比较,全椎板切除加腰椎融合能取得较佳的临床疗效;②滑移后引起的腰椎管狭窄的类型可影响双侧椎板扩大开窗术的手术效果;③融合术再加内固定有助于提高手术疗效。总之:应根据受压病理状态来确定手术指征及手术中减压的范围,融合指数则有助于确定是否行腰椎融合术,在行融合术的病例应同时行内固定术。  相似文献   
83.
 目的 探讨严重僵硬型颈椎后凸畸形的影像学特征及不同类型的手术入路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治疗17例严重僵硬型颈椎后凸畸形患者完整资料,男8例,女9例;年龄21~72岁,平均49.7岁;炎症3例,退变3例,神经纤维瘤病3例,全椎板切除术后3例,特发性2例,陈旧性颈椎骨折2例,神经肌肉源性疾病1例;后凸累及节段(4.3±1.2)个。患者临床均表现为颈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7.6±1.5)分,颈椎后凸畸形进行性发展,其中合并脊髓病变4例、神经根痛2例、不能平视3例、吞咽困难1例。患者术前均摄颈椎过伸、过屈位及颈椎牵引位X线片,并通过矢状位CT重建片评价颈椎僵硬来源。继续颅骨牵引下,根据脊髓压迫情况、后凸累及节段及僵硬来源等因素分别采用前路、后路及前后路联合手术入路,术后根据颈椎后凸Cobb角恢复及Odom标准评价疗效。结果 术后1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5年。根据CT检查结果,17例患者中,僵硬来源于前方骨性强直7例、后方6例、前后方4例。采用前路手术4例,后路2例,前后路5例,后前路3例,前-后-前路1例,后-前-后路2例。术前Cobb角平均49.3°±14.6°,末次随访平均2.1°±6.8°,平均矫正角度47.2°;Odom 标准:优7例,良8例,可2例,优良率88.2%(15/17)。1例患者术后3个月出现近端交界区后凸,遂行翻修术;17例患者术后均获骨性融合,随访期内无一例发生后凸矫正角度显著丢失。结论 CT有利于判断颈椎后凸畸形的僵硬来源;手术入路的选择取决于脊髓是否受压、后凸累及节段的长短、颈椎后凸畸形的僵硬来源等因素;僵硬来源于颈椎前方骨性强直采用前路手术,来源于后方强直采用后路手术,来源于前后方强直需前后路联合手术。  相似文献   
84.
 目的 分析后路经椎弓根楔形截骨及全脊椎截骨治疗脊柱严重畸形的围手术期并发症。方法 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采用后路经椎弓根截骨治疗73例脊柱畸形患者,其中发生至少一种围手术期并发症患者30例,男8例,女22例;年龄8~68岁,平均40.7岁。脊柱畸形包括侧凸10例,侧后凸9例,后凸11例。其中行经椎弓根全脊椎截骨22例,经椎弓根楔形截骨8例。对该30例患者发生的各种围手术期并发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除1例患者术后死于失血导致的失血性休克外,29例患者获得门诊随访,随访时间6~61个月,平均17.2个月。30例(36例次)患者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占同期接受该类手术患者总数的41.1%(30/73)。其中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16例(16/73,21.9%),包括严重神经功能障碍5例(5/73,6.8%),一过性神经功能障碍11例(11/73,15%);术后失血相关严重并发症2例(2/73,2.7%),包括出血致失血性休克死亡1例(1/73,1.4%),血肿1例(1/73,1.4%);硬膜损伤6例(6/73,8.2%),术后脑脊液漏4例(4/73,5.5%);切口感染4例(4/73,5.5%);术后胸腔积液4例(4/73,5.5%)。结论 后路经椎弓根截骨是治疗脊柱畸形的有效手术方法,但常伴发神经损伤、出血、硬膜损伤、切口感染、胸腔积液等一系列并发症,其中神经功能并发症和出血是最主要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猫眼侧方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crenel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 CLIF)后路内固定术治疗严重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degenerative lumbar spinal stenosis, DLSS)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9年10月至2021年2月因严重DLSS(至少一个节段为Schizas分级C级)接受CLIF后路内固定术治疗的71例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两组:CLIF+后路固定组, 36例46个手术节段, 接受CLIF+后路内固定术;CLIF+后路减压固定组, 35例46个手术节段, 接受CLIF+后路椎板减压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疗效及术后3、6和12个月的随访结果。主要临床评价指标包括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苏黎世跛行量表(Zurich claudication questionnaire, ZCQ)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结果两组患者术前椎管前后径、中央椎管面积、ODI、ZCQ和VAS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