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5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10篇
医药卫生   76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4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丙酸睾酮对大肠杆菌RecQ解旋酶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体外丙酸睾酮对大肠杆菌RecQ解旋酶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及二者的相互作用机制。方法分别运用荧光偏振技术、ATPase试剂盒和紫外吸收光谱技术分析丙酸睾酮对大肠杆菌RecQ解旋酶活性和DNA结合活性、AT-Pase活性和构象的影响。结果丙酸睾酮能够影响E.coliRecQ解旋酶的活性。低浓度促进解旋酶活性,高浓度抑制;抑制RecQ解旋酶与dsDNA的结合活性,其抑制常数Ki小于7×10-5 nmol.L-1;对与ssDNA结合活性的Ki为7×10-3 nmol.L-1;对ATPase活性抑制作用的时间相关性较弱;影响RecQ解旋酶的构象变化,但峰位无偏离。结论提示丙酸睾酮与RecQ解旋酶具有弱相互作用,二者具有两个结合位点。  相似文献   
63.
扁平苔藓是常见皮肤病,疣状扁平苔藓是扁平苔藓的肥大型,常见于胫前。现报告1例发生于右足踝部的疣状扁平苔藓。患者男,42岁。右足外踝后起疣状斑块二十余年。1996年4月24日来诊。20余年前相继在右外踝后出现黄豆大角化性丘疹,后相互融合并上下扩延形成疣状角化斑块,皮报发展缓慢,但周围陆续出现散在新疹,时有瘙痒。曾在外院以疣状痣、皮肤结核行冷冻治疗均未治愈。家族中无遗传病史,亦无类似患者。体检:系统检查无异常发现。皮肤科情况:右外踝后见一4cm×7cm条索状角化斑块,表面粗糙肥厚,质硬是紫褐色,上覆鳞屑,无渗出及破溃…  相似文献   
64.
前列腺液中白细胞对支原体吞噬的清华显微仪观察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通过清华显微仪在支原体感染致前列腺炎的前列腺液中观察白细胞对支原体吞噬的过程,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取新鲜前列腺液用清华显微仪对白细胞吞噬支原体的全过程进行相差视野直视活体动态观察。结果:该仪对白细胞吞噬支原体的全过程能清晰地观察到,达到电镜观察同样的效果。结论:清华显微仪在支原体前列腺炎的诊断,指导治疗,预防等方面具有临床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65.
66.
67.
临床上重症药疹主要包括中毒性表皮松解坏死(TEN)型药疹,剥脱性皮炎(ED)型和重症多型红斑(SJS).我院皮肤科自2000-05~2004-12共收治重症药疹24例,经全力抢救无一例死亡,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后乙肝病毒发生YMDD变异情况,及未接受拉米夫定治疗的乙型肝炎患者中是否存在天然变异的情况。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结合Taqman荧光技术对海南地区110例慢性乙肝患者进行HBV YMDD检测,一组80例接受拉米夫定治疗及保肝治疗,另一组30例为对照组只给予保肝治疗,治疗1年对患者HBV多聚酶基因YMDD基序定性检测,观察是否有突变。结果:拉米夫定治疗组在用药1年后有31例发生YMDD突变.其中YIDD变异有15例,YVDD变异有7例,YIDD+YVDD变异有9例,变异株中有19例伴HEV DNA、ALT水平高于正常水平;而对照组有11例发生YMDD突变.其中YIDD变异有2例.YVDD变异有1例.YIDD+YVDD变异有8例。结论:在未经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中存在YMDD变异株,临床上在应用拉米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前.应对患者是否存在YMDD变异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69.
目的分析125株萘啶酮酸耐药性沙门氏菌gyrA基因QRDR区变异情况及其对氟喹诺酮类药物敏感性的影响。方法用常规血清学方法鉴定沙门氏菌分离株血清型,通过微量稀释法测定其对萘啶酮酸和3种氟喹诺酮的敏感性,用PCR方法扩增沙门氏菌gyrA基因QRDR的序列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这些分离株涉及18个血清型,最常见的血清型为德尔卑沙门氏菌和肠炎沙门氏菌,它们的分离率分别为22.4%(28/125)和19.2%(24/125)。沙门氏菌分离株对萘啶酮酸的耐药率为39/125。3种氟喹诺酮药物对萘啶酮酸耐药性沙门氏菌的最小抑菌浓度明显比萘啶酮酸敏感株高。萘啶酮酸耐药性沙门氏菌gyrA基因QRDR的序列分析表明,所有萘啶酮酸耐药性沙门氏菌gyrA基因的83或87位点发生了突变,83位点发生点突变的菌株对萘啶酮酸的MIC范围大于或等于1024μg/ml,而87位点突变的菌株的MIC范围为32~512μg/ml。结论沙门氏菌分离株gyrA基因发生点突变的位点与萘啶酮酸耐药水平高低存在关联,且导致对三种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敏感性下降。  相似文献   
70.
目的: 应用锥形束CT(CBCT)研究成人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临床症状、体征与关节区CBCT影像学改变之间的联系,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81例同时具有CBCT影像资料及临床检查记录资料的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Invivo 5 软件重建影像资料后进行颅面测量并记录。选定关节区图像后,记录颞下颌关节骨性改变,按Helkimo方法整理并记录临床检查结果,应用SPSS 22.0软件包对实验结果进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 Helkimo指数与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髁突骨质变化(P<0.01)及关节窝骨质改变相关(P<0.05),但与颞下颌关节间隙改变不相关(P>0.05)。结论: 应用CBCT对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关节区骨质改变进行观察(包括下颌骨髁突、关节窝骨质),对临床诊断及判断疾病严重程度有一定指导意义,但是对颞下颌关节间隙改变无提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