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40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1.
乙型肝炎病毒(HBV)持续感染与肝细胞癌的发生存在密切联系已被证实,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已注意到肝细胞内HBV DNA水平与肝癌发生的关系,观察到血清HBeAg阴性患者有高滴度的HBV DNA,且部分血清HBeAg阴转与慢性肝炎恶化、重型肝炎发生和慢性肝炎癌变密切相关。为探讨不同慢性肝病患者血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与肝损害程度以及血清免疫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197例乙肝患者血清HBVDNA水平与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结果 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显著低于慢乙肝重度,慢乙肝轻、中度及急性乙肝(P<0.01);重型乙型肝炎患者HBeAg阴性率最高(P<0.05);重型乙肝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与ALT、TBil无相关性,与C3、C4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PT、IgG、IgA、IgM呈显著负相关(P<0.05~0.01);重型乙型肝炎死亡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显著低于存活者(P<0.05).结论 重型乙型肝炎血清HBV DNA复制水平低,HBeAg阴性率高,与病毒变异有关;重型乙型肝炎血清HBV DNA水平与肝功能及免疫指标有良好相关性;定量检测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对判断病情危重程度、指导抗病毒治疗和估计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检测240例各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β2-m含量,以探讨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彩超测量肝硬化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硬化不同肝功能状态下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 (彩超 )检测 71例肝硬化患者门静脉内径 (DPV)、门静脉平均血流速度 (VPV)、门静脉血流量 (QPV)、脾静脉内径 (DSV)、脾静脉平均血流速度 (VSV)、脾静脉血流量 (QSV)并与正常人比较。结果 肝硬化患者 DPV、DSV增宽 ,VPV、VSV减慢 ,QSV增加 ,且肝功能越差 ,变化越明显 ;QPV在 Child A级、B级患者增加 ,Child C组患者减少。结论 肝硬化不同肝功能状态血流动力学改变不同 ,彩超测量肝硬化血流动力学变化对了解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V DNA定量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病人血清HBV DNA含量与HBeAg及肝损害程度的关系。方法 应用定量PCR法和ELISA法检测116例CHB病人血清HBV DNA含量与HBVM。结果 血清HBeAg阳性组HBV DNA含量显著高于HBeAg阴性组(P<0.05);CHB轻、中、重度血清HBV DNA含量逐渐降低(P<0.05)。结论 基因水平证实HBeAg是HBV复制指标;随着肝损害程度加重,血清HBV DNA含量逐渐下降;定量检测HBV DNA对判断肝损害程度、指导抗病毒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各型病毒性肝炎血清总胆汁酸(TBA)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21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空腹血清TBA水平并与常规肝功能酶学指标ALT、AST、ALP、GGT作对比分析。结果: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TBA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 < 0.01);慢性肝炎轻、中、重度及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清TBA异常率与ALT、AST、ALP、GGT异常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 0.01)。结论: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TBA水平对反映肝功能受损程度有较高灵敏性,对判断病情活动程度及预后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重型乙型肝炎血清IL-1、IL-6和TNF-α水平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探讨血清IL-1、IL-6和TNF-α在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机理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采用双抗体 夹心ELISA法检测36例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L-1、IL-6和TNF-α水平。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L-1、IL- 6、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慢性乙型肝炎、急性乙型肝炎和正常人(P<0.01);其升高水平与血清ALT、TBil、PT呈显 著相关(P<0.05和P<0.01);重型乙型肝炎死亡者血清IL-1、IL-6和TNF-α水平显著高于存活者(P<0.01)。 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L-1、IL-6、TNF-α水平与肝细胞坏死程度密切相关,检测血清中IL-1、IL-6、TNF-α对 判断病情危重程度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商陆抗病毒蛋白(PAP)对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细胞模型中 HCV 的抑制作用。方法用 HCV 阳性血清感染人肝癌细胞株 HepG2细胞.制成 HCV感染细胞模型,用不同浓度的 PAP 干预该模型;利用荧光定量 PCR 法分别于药物干预后48h、96h、144h 检测培养细胞及上清液中 HCV RNA 含量,同时以不同浓度干扰素(IFN)处理该模型作为对照。结果 PAP 处理 HepG2感染 HCV细胞模型后,细胞内 HCV RNA 含量在48h、96h、144h 各组间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在第48h,HCVRNA 含量100μg/ml 组和10μg/ml 组<1μg/ml 组<0.1μg/ml 组<0.01μg/ml 组及对照组;在第96h,HCV RNA含量100μg/ml 组和10μg/ml 组<1μg/ml 组<0.1μg/ml 组和0.01μg/ml 组<对照组;在第144h,HCVRNA含量100μg/ml 组及10μg/ml 组<1μml 组<0.1μg/ml 组、0.01μg/ml组及对照组。培养上清液中 HCV RNA 含量各组间在48h时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第96h,培养上清液中 HCV RNA 含量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100μg/ml组及10μg/ml 组<1μg/ml 组<0.1μg/ml 组、0.01μg/ml 组及对照组;第144h 时,培养上清液中 HCV RNA 含量各组间差异显著(P<0.01),100μg/ml 组、10μg/ml 组及1μg/ml 组<0.1μg/ml 组、0.01μg/ml 组及对照组。PAP 对 HCV 的抑制作用随 PAP 浓度的增加而增强,以100μg/ml 组对 HCV的抑制作用最强。IFN 干预该模型亦得出相似结果,以3.0×10~4IU/ml 组对 HCV 抑制作用最强。PAP 与 IFN 均以第48h 的抑制效果最好,在48h、96h 及144h时,PAP 对 HCV的抑制作用显著高于 IFN(P<0.01)。实验浓度的 PAP 未引起细胞死亡或脱壁,对细胞的形态、生长也无明显影响。结论 PAP 对 HCV 复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作用强于IFN。实验浓度的 PAP 对细胞形态及生长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丙型肝炎病毒对SMMC 7721细胞体外直接致病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的直接致病作用。方法:用HCV阳性血清体外感染SMMC 7721细胞,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并运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及流式细胞仪(FCM)分别检测培养细胞的存活率及凋亡率,同时用套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nest RT-PCR)检测其中的正、负链HCV RNA。结果:HCV感染后部分SMMC7721细胞发生皱缩、脱壁,8h细胞存活率为74.2%,细胞凋亡率为18.7%,至56h后细胞存活率回复至84.3%以上,而细胞凋亡率又降至7.4%以下;各时间组的细胞存活率显著低于未感染HCV的SMMC7721细胞,而凋亡率则显著高于未感染的SMMC 7721细胞。感染后24h细胞及上清中HCV RAN检测结果均阴性,48h后在细胞中可检出正、负链HCV RNA,96h后细胞中HCV RNA正链呈阳性、负链转为阴性。结论:1.HCV具有一定的直接致病作用;2.HCV感染SMMC7721后的复制不稳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音乐疗法对艾滋病( AIDS)抗病毒治疗患者负性情绪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2012年10月至2015年6月选取本院收治的接受HAART治疗的AIDS患者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音乐疗法进行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负性情绪的变化,观察两组治疗依从性、药物不良反应、治疗满意率。结果观察组干预3个月后HAMA、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用药依从性、治疗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用药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音乐疗法能有效改善AIDS抗病毒治疗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治疗满意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