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8篇
医药卫生   235篇
  2022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2.
目的探讨封闭式负压吸引与造口袋在肠外瘘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2009年5月-2012年8月应用负压吸引与造口袋对6例肠外瘘患者进行治疗。结果 6例中2例瘘口于50 d完全闭合,4例瘘口周围皮肤糜烂溃疡3~7 d愈合,瘘口好转时经2期缝合后于85 d完全闭合。结论封闭式负压吸引与造口袋联合应用对肠瘘瘘口及周围皮肤起到了有效的保护作用,促进瘘口愈合,其操作简便易行,还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降低了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93.
目的观察美兰在术中检测预防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的应用。方法入组病例共151例,剔除无法切除肿瘤或不适宜结直肠吻合的病例19例,进入临床研究病例共132例,研究组65例,对照组67例。年龄37—85岁,平均58.7岁;男性75例,女性57例,男女比例1.32;肿瘤下极距肛缘5.0-11.0cm(术中测量),平均6.4cm;肿瘤大小3.5—9.5cm,平均5.2cm;择期手术121例,急诊手术11例。研究组在完成肠吻合后从肛门注入美兰1支+生理盐水50mL,观察吻合口有无关兰渗漏。术后6个月随访率100%。两组患者对比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结果术中使用关兰溶液检测吻合口,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使用美兰溶液检测直肠癌切除后吻合口,定位准确,直视下修补,明显降低或避免了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该法简单实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4.
目的 对溪黄草抗乙肝抗肿瘤活性部位进行初步筛选,为进一步分离活性成分奠定基础.方法 首先在HepG2.2.15细胞模型上对三种不同方法萃取所得的溪黄草提取物进行抗乙肝活性筛选,以用于进一步分析提纯.用MTT实验检测细胞毒性,ELISA和实时定量PCR检测细胞上清液中HBsAg、HBeAg的分泌及乙肝病毒DNA含量.然后,用硅胶柱色谱法进一步提取分离活性最大的提取物,用MTT和ELISA检测所分离各组分的抗乙肝活性.最后,在MCF-7,BGC-823和HepG2细胞中检测细胞毒性最大的三个组分的抗肿瘤活性.结果 乙酸乙酯萃取分离所得的提取物抗乙肝活性最大,可显著降低HepG2.2.15细胞的HBsAg、HBeAg抗原的分泌,并抑制乙肝病毒DNA的复制,被用来进一步分离提纯.从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出14个组分,其中A3和A5组分对HBsAg有较好的抑制作用,A9组分对HBeAg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并均存在明显的量效关系,且治疗指数均比乙酸乙酯提取物的要高.A6,A7和A11组分细胞毒性大,对不同的肿瘤细胞有不同的抑制活性.结论 溪黄草的乙酸乙酯提取物及其分离成分具有很强的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的作用,从而具有很好的抗乙肝病毒活性,进一步提取分离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纯化而具更强的活性.此外,一些分离成分对不同的肿瘤细胞还有很高的细胞毒性,具一定的抗肿瘤作用.本实验为溪黄草在临床的使用及其作为潜在的高效抗乙肝和肿瘤药物的进一步研究开发工作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5.
刘忠亮  方向  陈玉祥  李俊 《西部医学》2012,24(7):1288-1289
目的探讨降低合并糖尿病的直肠癌患者保肛手术后吻合口瘘和感染的发生率。方法将57例合并糖尿病的直肠癌患者,在术前、术中和术后均严密监测血糖并严格控制血糖在规定范围内。结果本组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例,发生切口感染3例,泌尿系感染3例,肺部感染1例。结论对于合并糖尿病的直肠癌患者,只要在术前、术中和术后均严密监测血糖并严格控制血糖在规定范围内,就能降低保肛手术后吻合口瘘和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同时性多原发性结直肠癌的病因、诊断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2182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结直肠癌,其中同时性多原发性结直肠癌22例。结果:本组同时性多原发性结直肠癌发病率1.01%,双重癌20例,三重癌2例,共46个病灶。结论:同时性多原发性结直肠癌,可发生在结直肠任何部位,结肠镜检查是同时性多原发性结直肠癌最可靠的诊断方法,B超、x线、CT及MRI有助于诊断,术中应作全结肠直肠仔细探查,治疗按规范化根治性手术一次切除,尽量保留正常肠管,不必作次全切除或全结肠切除。  相似文献   
97.
陈玉祥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0):589-589
<正>结肠黏液性囊肿属临床罕见疾病,查阅相关文献未见报道。我们诊治1例,现报道分析如下。1病例患者,男性,70岁,因3月前无意中发现右下腹部长包块,因无不适,未引起重视;近日发现包块有所长大,于2011年10月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好,心肺未见异常,腹平、软,右中下腹部可扪及10×5cm大小包块,边界清楚,表面光滑,无压痛,不活动。WBC 4.58/L,  相似文献   
98.
目的 采用乙醇注入-硫酸铵梯度法制备伊立替康长循环脂质体,并初步考察其体外抗肿瘤的生物活性.方法 乙醇注入-硫酸铵梯度法制备伊立替康长循环脂质体,以结直肠癌细胞SW480,肝癌细胞HepG2,乳腺癌细胞MCF-7三种细胞为模型,MTT法检测伊立替康长循环脂质体对各种细胞的杀伤能力,同时采用荧光染色法,考察伊立替康长循环脂质体对乳腺癌细胞MCF-7形态及凋亡的影响.结果 与游离伊立替康溶液相比,伊立替康长循环脂质体对人直肠癌细胞SW480,肝癌细胞HepG2,乳腺癌细胞MCF-7有明显的抗肿瘤活性,能够改变MCF-7细胞的形态,促进其凋亡.结论 伊立替康长循环脂质体体外实验表明其能提高药物的抗肿瘤活性,其效果优于伊立替康注射液,体内实验有待于下一步进行.  相似文献   
99.
近红外激光热疗对人宫颈癌Caski细胞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近红外激光热疗对人宫颈癌Caski细胞的体内体外实验研究,评估该项技术的可行性。方法:首先对人宫颈癌Caski细胞进行近红外激光照射;再对裸鼠肿瘤模型进行近红外激光诱导照射。通过针对宫颈癌细胞的体内体外试验,观察肿瘤细胞的形态变化,肿瘤模型的病理变化以及肿瘤体积质量的变化等,从而分析该疗法的可行性和效果。结果:体内体外实验表明,宫颈癌Caski细胞及裸鼠成瘤模型经近红外激光热疗作用后,细胞明显变形、坏死,细胞增殖受到明显抑制,其中4w功率组的细胞抑制率达77.04%。裸鼠种植的肿瘤出现明显坏死,其质量体积明显减小。结论:近红外激光热疗可以明显抑制人宫颈癌Caski细胞的增值,可使宫颈癌肿瘤模型体积减小,可作为宫颈癌治疗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0.
异位胰腺(heterolopic pencreas)是一种少见的疾病,本文报告1例并复习文献,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1病历摘要 女,67岁。因无明原因出现反复腹胀伴嗳气、返酸3个月余。在当地医院治疗诊为消化不良,经服中药治疗效果不佳,来院经作胃镜报告十二指肠息肉收入院。查体:T 36℃,P 81次/min,R 19次/min,BP 162/89 mm Hg。一般情况好,心肺未见异常,腹平、软,无压痛,未扪及包块。实验室检查:WBC 3.45×109/L,Hb 137 g/L,肝肾功正常。上消化道造影未见异常,胃镜报告十二指肠球部广基息肉。经术前准备,在全麻下剖腹探查,见十二指肠一、二段交界处肠壁外有0.5 cm×0.5 cm×0.5 cm包块。肠壁内有1 cm×1 cm×1 cm息肉样包块,手术行肠壁外包块切除及经胃切开十二指肠息肉样包块切除,病愈出院。病理结果:大体观察:十二指肠壁外包块,位于浆膜外,有部分包膜,质中硬,切面呈灰白色。肠壁内包块位于黏膜下,表面黏膜完整。镜检:肠壁外包块包膜部分完整,见有导管。肠壁内包块有完整结构的腺泡、导管和胰岛成分。2讨论2.1病因学十二指肠异位胰腺少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