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1篇
医药卫生   7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61.
骨关节病亦称骨关节炎 ,是老年常见病 ,多发于髋膝关节 ,其他关节也可以发病。如果不及时治疗 ,会导致其病变加重、行动不便 ,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在无置换人工关节之前 ,尚无根治的方法 ,我院从 2 0 0 0年 1 0月至 2 0 0 1年 1 0月用玻璃酸钠 (SH)SooliumHy  相似文献   
62.
目的: 比较小儿闭合性股骨干骨折三种方法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骨牵引加石膏外固定、单臂多功能外固定支架及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小儿闭合性股骨干骨折79例,从临床功能、愈合时间、并发症、X线片检查及经济方面对治疗结果进行综合评定比较。结果: 牵引固定组住院时间长于外固定架组和内固定组(P<0. 001), 外固定架组愈合时间短于牵引组和内固定组(P<0. 05), 费用明显少于牵引组、内固定组(P<0. 01)。结论: 单臂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小儿闭合性股骨干骨折效果理想, 综合评价优于骨牵引加石膏外固定和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  相似文献   
63.
目的:通过观察氟喹诺酮类药物和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作用于大鼠跟腱后的细胞学表现,验证两药是否对跟腱有损伤作用,以及两者是否具有协同效应。方法:实验于2007—08/09在甘肃中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完成。①实验材料:SPF级健康成年Wistar大鼠40只,雌雄各半,体质量200~250g。实验用药盐酸环丙沙星片(国药准字H23022275)为哈药集团生产;醋酸泼尼松龙注射液(浙卫药准字(1996)第185301号)为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国药准字H37023473)为山东华鲁制药有限公司生产。②实验分组及给药: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动物分为4组:生理盐水组8只,给予生理盐水2mL灌胃和局部注射生理盐水1mL/kg;环丙沙星组10只,给予盐酸环丙沙星800mg/kg;强的松龙组10只,给予1:2醋酸强的松龙注射液和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1mL/kg。联合作用组12只,给予盐酸环丙沙星800mg/kg和强的松龙1mL/kg。各组给药1次,d。⑨实验评估:分别于给药后2周、4周对实验动物进行体位、步态的行为学观察,局部组织病理学检查及流式细胞仪检测。实验过程对动物的处理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结果:40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行为学观察:用药后联合作用组大鼠跛行出现最早,环丙沙星组、强的松龙组次之,生理盐水组未出现。②大体标本观察:环丙沙星组、强的松龙组、联合作用组大鼠跟腱不同程度变为灰褐色,无定形外观肌组织。③光镜和电镜检测: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其他3组大鼠跟腱损伤表现加重。④流式细胞仪检测: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其他3组大鼠跟腱组织细胞凋亡率高(P〈0.01),并且联合组高于其他两组(P〈0.05),3组4周凋亡率高于2周(P〈0.01)。结论:氟喹诺酮类及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应用后均对跟腱细胞有损伤作用,两者联合应用对跟腱的损伤作用更强;不论喹诺酮类还是糖皮质激素,其损伤作用均随时间延长而增强。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硬膜外注射对腰神经根性疼痛大鼠相关行为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5/06在兰州大学实验中心神经机能实验室及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外科实验室完成。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60只,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2只。分别为假手术组、对照组、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1mg/L,50mg/L和100mg/L3个剂量组。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1,50,100mg/L3个剂量组,将大鼠白体尾椎间盘取出无机械压迫移植于k4-5神经根表面,通过硬膜外置管注射不同浓度的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对照组以等量磷酸盐缓冲液代替,假手术组仅置管不做任何注射。使用前用磷酸盐缓冲液稀释,分别在术前1d及术后不同时间(1,4,7,11,14,21,28d)观测疼痛相关性行为指标。结果:60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大鼠腰神经根无明显机械压迫:放置自体椎间盘可提高同侧下肢机械和热刺激痛觉敏感性。②硬膜外应用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能改善大鼠的疼痛相关性行为:与对照组比较,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1mg/L组,50mg/L组和100mg/L组在术后1,4,7d的机械刺激过敏程度明显减轻(P均=0.0001);各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组热痛觉敏感显降低,在术后4,7,14d差异有极显性(P均=0.0001)。结论:白细胞介素1在椎间盘相关性腰腿痛发病中具有与炎性疼痛相关的某种作用,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对自体椎间盘所致神经根炎性反应有抑制作用,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硬膜外应用有可能提高腰腿痛的治疗效应。  相似文献   
65.
目的比较LARS(ligament advanced reinforcement system)与自体骨-髌腱-骨(bone-patellar tendon-bone,BPTB)移植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的疗效。方法将2007年7月-2011年7月收治并符合选择标准的50例单膝ACL损伤患者,根据重建韧带材料不同随机分为两组。关节镜下24例采用LARS重建(LARS组),26例采用BPTB重建(BPTB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受伤至手术时间及致伤原因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术后两组采用相同方法行膝关节功能锻炼。结果术后两组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3年。Lachman试验、前抽屉试验和轴移试验均为阴性。两组各1例发生股骨、胫骨螺钉松动;BPTB组2例、LARS组1例发生膝关节疼痛。LARS组术后2、6个月时Lysholm评分及Tegner评分均显著高于BPTB组(P<0.05),术后12、24个月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各时间点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KDC)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KT-1000测定两组术后各时间点胫骨前移距离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自体BPTB相比,LARS重建ACL手术创伤小、术后早期膝关节功能恢复快,但远期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66.
吸烟大鼠骨折愈合过程中骨痂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骨折愈合过程的完成受众多因素影响,吸烟是否对骨折愈合也有影响? 目的:探讨吸烟与骨折愈合的关系。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6-03/08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骨科中心完成。 材料:健康雄性Wistar大白鼠80只,体质量(280±25) g。香烟(兰州牌,烤烟型,每支含焦油7 mg,烟碱10 mg,兰州卷烟厂生产)。 方法:80只雄性Wistar大白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不吸烟)、吸烟戒烟组、轻度吸烟组和重度吸烟组,每组2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各组大鼠均于手术前1个月开始吸烟。吸烟戒烟组与轻度吸烟组每只大鼠合5支香烟,重度吸烟组每只大鼠合10支香烟,2次/d,1 h/次,6 d/周。术日,吸烟戒烟组动物开始戒烟,轻度吸烟组、重度吸烟组继续吸烟。4组大鼠均制作骨折模型。 主要观察指标:分别于术后第1,7,14,21,28天利用X射线摄片与病理切片测量各组大鼠骨痂最大直径。 结果:组间相比,在纤维骨痂形成期及骨性骨痂形成期骨痂直径最大,随着骨痂的改造塑形,骨痂直径又趋减少;骨折14,28 d,轻度、重度吸烟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骨痂最大直径值差异有显著意义(P < 0.01),轻度吸烟组与重度吸烟组间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P < 0.05)。 结论:吸烟是骨折愈合的不利因素。吸烟影响骨痂含量,使骨痂的形成减少,从而延缓骨折的愈合过程。  相似文献   
67.
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诱导下自体静脉桥接修复神经缺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背景:采用自体神经游离移植修复神经缺损效果比较理想,但有其弊端.为此寻求一种更佳修复神经缺损的治疗方法.目的:验证及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诱导下自体静脉桥接神经缺损对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采用Wistar大鼠建立周围神经缺损模型.随机将大鼠分为3组.实验组采用自体静脉桥接并注入神经生长因子;对照组采用自体静脉桥接并注入生理盐水;标准组采用自体神经桥接.分别于术后1,3个月,对实验动物进行活体观察,电生理检测及组织学检测.结果与结论:3组实验动物均有神经再生及修复表现,但程度不同.实验组失神经表现恢复的较对照组早,电生理检测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快,组织学检查再生神经纤维数量及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金标准"的自体神经桥接组比较无显著性意义(P>0. 05).结果提示采用自体静脉桥接+神经生长因子诱导对周围神经缺损后的再生、修复具有有促进作用,可以使再生神经纤维的数量增加并显著提高再生神经纤维质量.  相似文献   
68.
背景:全髋关节置换后非类固醇类抗炎药常被用来预防异位骨形成,但是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尚无定论.目的:用荟萃分析的方法定量评价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应用非类固醇类抗炎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BM、CNKI、VIP数据库,追查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全面搜集有关全髋关节置换后应用非类固醇类抗炎药的随机对照试验,用RevMan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结论:共纳入13篇随机对照试验(4 70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组相比,低剂量的阿司匹林组在预防异位骨形成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RR=0.99,95%CI(0.87,1.14),而中到高剂量的非类固醇类抗炎药组在预防异位骨形成方面差异有显著性意义[RR=0.44,95%CI(0.30,0.64);在轻度的胃肠道不良反应方面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RR=2.15,95%CI(1.28,3.61)],在改善髋关节疼痛方面和躯体功能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MD=-0.1,95%CI(-0.1,0.4)];7 Gy放疗组和非类固醇类抗炎药相比异位骨形成发生率分别为11.1%和16.0%.除低剂量的阿司匹林外,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应用中到高剂量非类固醇类抗炎药可显著降低患者异位骨的形成,但非类固醇类抗炎药组轻度的胃肠道反应较高,有限的证据表明非类固醇类抗炎药和安慰剂组在髋关节疼痛缓解和躯体功能改善方面无显著性差异,7 Gy放疗组在降低异位骨形成发生率方面优于非类固醇类抗炎药组.  相似文献   
69.
目的 回顾分析采用骨栓加钢板联合内固定的方法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使用这种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方法简单,固定牢靠,效果良好。方法 收治58例胫骨平台骨折,切开复位,用骨栓加钢板联合内固定,术后两周使用CMP被动和主动非持重功能锻炼,八周后逐渐负重。结果 随访时间6个月-6年,58例随访56例。随访率为97%。按Merchant评定分标准,本组病例优良率达89.3%。结论 采用切开复位,骨栓与钢板联合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方法较为简单,损伤小,疗效可靠,可防止胫骨平台塌陷的并发症,有利于患者下肢早期功能锻炼。适合基层医院操作和掌握。  相似文献   
70.
目的 研究TNF—α在吸烟对骨折愈合影响过程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吸烟与骨折愈合的关系及其可能机理。方法 将80只雄性Wistar大自鼠随机分成对照组(不吸烟)、被动吸烟组(按吸烟时间及吸烟量分为2组:轻度吸烟组和重度吸烟组1、吸烟戒烟组共4组;制作大鼠骨折模型后用一定吸烟量对实验组大鼠进行干预。分别于术后1、7.14、21、28d取各组大鼠血浆,检测血浆TNFα水平。结果 术前1d,3个实验组大鼠血浆TNF-α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28d,3个实验组大鼠血浆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吸烟时间延长,同组间TNF-Q水平逐渐升高。结论 吸烟是骨折愈合的不利因素,吸烟升高血浆TNF-α水平可能是吸烟刺激骨吸收,使大鼠骨吸收增强,导致骨折延迟愈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