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3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41.
阐述了构建知识框架在提高中药学教学质量中的作用与实践体会。从主体、支架两大模块展开讨论,论及以概念体系、功效撑起主体;以单一功效、类似功效、案例搭建支架;以及知识框架的具体运用,如章后小结、总复习、个性化学习、课题申报。体会到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将零散的知识规律化的知识框架(网、链),使教学主次分明,减少课堂信息容量,减轻教学负担,提高中药学教学质量,而为中医临床正确思维、灵活用药的高质量医疗卫生服务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42.
医患沟通中双方时疾病的认知存在较大差异,分别可得到相应的伦理辩护,却存在着知情同意与屏蔽、怀疑共存,医疗保密与伪装、公开兼容,尊重生命与低估、忽视相伴等方面的伦理冲突.在医学行善总原则下.通过求同存异中的医患互动,多方参与下的医患谈判,以病人为中心的医患决策的伦理抉择,可以实现疾病认知差异下的良性沟通.  相似文献   
43.
目的 初步探讨高频喷射和双相气道正压通气( BiPAP)两种无创通气方法治疗中心性气道狭窄引起重度呼吸困难的疗效以及两种模式的适用范围.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中心性气道狭窄引起重度呼吸困难的患者,根据采用高频喷射或BiPAP无创通气方法分成H组和B组,对比两种通气模式缓解呼吸困难及纠正缺氧的有效率.结果 H组7例,B组9例.对减轻呼吸困难的疗效评价,H组有效率为14.29%( 1/7),仅接受高频喷射呼吸机治疗者4例,有效率为25.00%(1/4),接受高频喷射呼吸机治疗无效,随后应用BiPAP呼吸机治疗有效者2例,接受BiPAP呼吸机治疗好转并撤机,再发呼吸困难后采用高频喷射呼吸机治疗无效者1例.B组中仅接受BiPAP呼吸机治疗者6例,有效率为83.33%(5/6),结合上述与高频喷射呼吸机治疗序贯应用的病例,共9例,有效8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88.8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在纠正低氧血症疗效方面,H组有效率为100.00%(7/7);B组有效率为88.89%(8/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3).结论 高频喷射呼吸机对纠正缺氧有效,但对于缓解呼吸困难症状,使患者自觉症状减轻方面效果差,较适合在术前和术中临时进行生命支持;BiPAP呼吸机缓解患者呼吸困难症状的治疗效果可能优于高频喷射呼吸机,可试用于临时缓解症状、术前准备及恶性肿瘤的姑息治疗.  相似文献   
44.
目的 评价自体髂骨松质骨移植在牙槽突畸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42例唇腭裂术后牙槽突裂患者行自体髂骨松质骨移植;术后对X线影像进行分析,评价临床效果.结果 42例中除1例移植骨外露,修整后重新缝合,创面Ⅱ期愈合,其余均Ⅰ期愈合.有3例基本无连续骨桥,植骨成活率为92.9%.结论 自体髂骨松质骨移植修复牙槽突裂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5.
目的分析观察口腔鳞癌术后VP(长春新碱+平阳霉素)辅助化疗血象变化情况及分析引起变化的可能原因。方法对2000年1月~2005年12月我科收治81例口腔鳞癌术后患者行VP方案辅助化疗前、化疗结束后一日及一周血常规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VP方案化疗结束一日后,大多数患者血细胞发生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白细胞变化最显著(P〈0.05),血小板次之(P〈0.05),红细胞不明显(P〉0.05);而化疗结束后一周,血细胞均恢复至化疗前水平(P〉0.05)。结论口腔鳞癌VP方案化疗后,患者血细胞可能会发生暂时性的升高,化疗结束后一周基本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46.
患者女性,55岁。于1996年8月因坐下时突感腰部剧烈疼痛,活动受限,尚可独立行走,来我院就诊。行胸腰段CT检查,示T_(12)椎体压缩骨折楔形变,椎管腔尚完整,给予保守治疗。自此,时常感腰部隐痛,劳累时加重,可从事日常家务劳动。两年后,无明显诱因突感下肢麻木伴有放射性疼痛,不能行走,再次来我院就诊。查体见T_(11)、T_(12)棘突后凸畸形,双侧腹股沟以下感觉功能减退,肌张力增高,呈痉挛性  相似文献   
47.
忧虑康液对抑郁肾阴虚模型大鼠的滋肾阴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忧虑康液对肾阴虚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血浆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以及足跖汗腺细胞形态学的影响。 方法 : 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并ig甲状腺素加孤养法复制肾阴虚抑郁大鼠模型。将筛选的大鼠随机分为7组,造模同时ig给药,连续21 d,氟西汀组给予氟西汀3.6 mg ·kg-1,地黄丸组给予六味地黄1.6 g(生药) ·kg-1,忧虑康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忧虑康液7.2 g, 14.4,28.8 g(生药) ·kg-1,正常组与模型组均ig等容量蒸馏水,以敞箱试验、液体消耗试验观察行为学,放免法检测血浆 cAMP、cGMP含量,HE染色法光镜下观察足跖汗腺细胞形态学变化。 结果 :模型大鼠饮水渐多而体重增长缓慢,敞箱试验和液体消耗试验有关指标显著下降,血浆 cAMP含量显著升高,足跖汗腺细胞发生明显空泡样变化、汗腺导管扩张。忧虑康液能改善模型大鼠阴液受伤及行为学异常,显著降低cAMP含量,并使足跖细胞形态及分泌的病理状况基本恢复正常;尤以高剂量与六味地黄丸作用相近。 结论 : 忧虑康液能调整β-受体系统,且呈量效关系,并能改善足跖汗腺细胞病理形态学变化;这些均是其滋阴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脑静脉窦血栓经抗凝治疗后的再通情况及再通对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对63例首次诊断CVST患者进行抗凝治疗,分别于出院时、出院后第3个月、第6个月和第12个月对患者进行MRI联合MRV复查,根据MRV和MRI结果 ,分为完全再通、部分再通和未通,使用改良Rankin量表(mRS)对患者预后评分。根据mRS评分,将患者分为完全恢复和不完全恢复组(mRS=0分为完全恢复,mRS 1~6分为不完全恢复);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mRS≤2为预后良好,mRS2为预后不良)。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因素对长期预后的影响。结果出院时(18±4)d、出院后第3个月、第6个月和第12个月的再通率分别是60%、73%、79%和81%。出院第12个月时,完全再通32例(51%),部分再通19例(30%);39例(62%)患者完全恢复,24例(38%)患者不完全恢复。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40岁、静脉窦未通是CVST不完全恢复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只有年龄≥40岁(OR=5.995,95%CI:1.195~20.922;P=0.023)是CVST不完全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完全再通患者预后明显好于未通患者(HR=3.17,95%CI:1.8~10.43;P0.001)。年龄≥40岁、男性、未通是CVST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40岁(OR=6.675,95%CI:2.195~8.922;P=0.035)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未通不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2.843,95%CI:0.87~13.472;P=0.11)。结论脑静脉窦血栓形成闭塞静脉窦的再通呈时间依赖性,完全再通患者预后好于未通患者。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盐酸左西替利嗪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在我院治疗的慢性湿疹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盐酸左西替利嗪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EASI评分及瘙痒程度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EASI评分及瘙痒程度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43%,对照组为62.8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治疗副反应。结论盐酸左西替利嗪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湿疹疗效显著,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髓内及髓外双重内固定在下颌髁突矢状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髓内髓外双重内固定术治疗18例24侧髁突矢状骨折,固定方法:单一螺钉或克氏针行髓内固定,配合一块钛板行髓外固定,伴发他处骨折者同期行精确复位固定。术后通过拍摄CT和全景X线片评价钛板固定情况、骨折段复位精准度及稳固性,通过临床检查评价咬合关系、开口度、开口型。结果术后X线全景片或CT检查显示,24侧髁突矢状骨折段均未发现术后旋转移位,对位良好;钛板和螺钉无扭曲、折断和松脱。术后咬合关系、开口度、开口型恢复良好。结论髓内髓外双重内固定具有抗骨折段旋转作用,髓内螺钉和髓外钛板在空间上互不干扰,是下颌骨髁突矢状骨折固定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