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44篇
  免费   222篇
  国内免费   63篇
医药卫生   3229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121篇
  2022年   101篇
  2021年   93篇
  2020年   102篇
  2019年   120篇
  2018年   114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91篇
  2014年   151篇
  2013年   187篇
  2012年   221篇
  2011年   205篇
  2010年   179篇
  2009年   182篇
  2008年   175篇
  2007年   175篇
  2006年   146篇
  2005年   102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椎板后路阻滞与竖脊肌平面阻滞是近年发现的新型区域阻滞,此2 种阻滞方式皆被报道为椎旁 阻滞的改良技术,并逐渐应用于各类手术的围手术期镇痛。尽管穿刺部位相似,但目前国内外缺乏两者比较 的临床对照研究。区别于以往区域阻滞技术,该文从解剖结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等方面对椎板后路阻滞 与竖脊肌平面阻滞进行总结及比较,旨在探讨两者的临床应用特点及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2.
83.
目的观察中医定向透药联合穴位贴敷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髋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研究,收集2017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骨伤科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88例,按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采用围手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行中医定向透药联合穴位贴敷,每日1次,疗程1周。比较2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患肢疼痛长海痛尺评分、术后感染发生率及术后患侧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均<0.01),术后第1天、第3天、第5天患肢疼痛长海痛尺评分,术后感染发生率均明显降低(P均<0.05);术后第7天、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侧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中医定向透药联合穴位贴敷能有效减轻术后疼痛,促进患侧髋关节功能康复,减少术后感染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84.
周坤鹏  赵雪  陈慧  何莹  张月英 《医学研究杂志》2020,49(9):173-176,106
目的 探讨连续竖脊肌平面阻滞(erector spinae plane block,ESPB)对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镇痛及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胸腔镜下肺叶或肺楔形切除术患者64例,随机分为连续ESPB镇痛组(E组)和静脉镇痛组(P组),每组32例。E组于麻醉诱导前行ESPB并置管,术后行连续ESPB镇痛,镇痛泵配方为0.3%罗哌卡因240ml,运行方案5ml/h。P组不做干预,术后行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镇痛泵配方为舒芬太尼2μg/kg+托烷司琼6mg+0.9%NaCl注射液稀释至100ml,运行方案2ml/h,单次剂量0.5ml,锁定时间15min。评估术后1h(T1)、6h(T2)、18h(T3)、24h(T4)、48h(T5)静息及咳嗽VAS疼痛评分。ELISA法检测麻醉前(T0)、术后1h(T1)、6h(T2)、24h(T4)血清IL-6、IL-10含量。记录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及术后镇痛补救药物用量。记录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E组T1~5时点静息及咳嗽VAS均低于P组(P<0.05)。与T0比较,两组T1、T2、T4时点血清IL-6、IL-10含量增高(P<0.05)。E组血清IL-6含量在T2、T4时点低于P组(P<0.05),血清IL-10含量在T1、T2、T4时点高于P组(P<0.05)。E组术后镇痛补救药物用量少于P组(P<0.05)。E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P组(P<0.05)。结论 对于胸腔镜手术患者,连续ESPB比PCIA(舒芬太尼2μg/kg)能提供更好的术后镇痛效果,减轻患者炎性反应,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85.
目的 了解江西省南昌市艾滋病患者人芽囊原虫感染状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2016年5—9月采用横断面调查法对南昌市艾滋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调查对象粪便,采用PCR法检测粪便基因组中人芽囊原虫DNA以判定感染状况;同时采集调查对象血液样本,检测其中CD4+ T淋巴细胞数量。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南昌市艾滋病患者人芽囊原虫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016年5—9月在南昌市累计调查艾滋病患者505例,人芽囊原虫感染率为4.1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南昌市艾滋病患者感染人芽囊原虫有关的危险因素包括职业([χ2] = 8.595,P = 0.049)、受教育程度([χ2] = 14.494,P = 0.001)、日常饮用水类型([χ2] = 10.750,P = 0.020)、感染HIV途径([χ2] = 8.755,P = 0.026)、是否接受抗HIV治疗([χ2] = 23.083,P = 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日常直接饮用自来水是南昌市艾滋病患者感染人芽囊原虫的危险因素[比值比(odds ratio,OR) = 7.988,95%可信区间(confidential interval,CI):(1.160,55.004)],接受抗HIV病毒治疗是人芽囊原虫感染的保护因素[OR = 0.183,95% CI:(0.049,0.685)]。结论 南昌市艾滋病患者人芽囊原虫感染率为4.16%。日常直接饮用自来水是南昌市艾滋病患者感染人芽囊原虫的危险因素,接受抗HIV治疗是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86.
目的 检测老年代谢综合症患者的白介素-6(IL-6),DD聚体,抗凝血酶Ⅲ,纤维蛋白原的表达水平,评价IL-6在老年MS线血栓性疾患中的诊断意义.方法 以28例老年代谢综合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超声、CT血管造影(CTA)、磁共振血管造影(MRA)、血管造影等检查将其分为A组(对照组)和B 组(血栓组),分别测定两组患者血清IL-6,DD聚体,抗凝血酶Ⅲ,纤维蛋白原水平.结果 B 组(血栓组)血清中IL-6,DD聚体,抗凝血酶Ⅲ,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明显高于A组(对照组),IL-6与DD聚体,抗凝血酶Ⅲ,纤维蛋白原有明显相关性(P〈0.01).结论在老年代谢综合症患者中,IL-6与DD聚体,抗凝血酶Ⅲ,纤维蛋白原等血栓检测指标有一定的相关性,表达水平对辅助诊断血栓性疾患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7.
88.
在生物医学和临床研究实践中,经常需要检测两种不同物质是否在同一样品或同一种细胞中共存,最好使用双重染色法在同一个组织样本上进行杂交.双重染色的方法有两种类型,免疫酶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化学法.目前,在实体肿瘤中,由于甲醛固定石蜡包埋组织过高的荧光信号,免疫荧光法更适合用于冰冻保存的组织[1].双重免疫酶组织化学需要选择不同显色底物、不同的抗体、不同修复方法进行搭配,操作繁琐,在科研使用比较广泛,但临床操作要求稳定性高、操作简单,所以在临床不常规使用.  相似文献   
89.
目的:克隆和分析镇江地区来源于不同疾病的(胃癌、溃疡和胃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的表皮接触诱导基因iceA1.方法:从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胃黏膜组织中分离培养获得H.pylori,PCR扩增检测iceA1基因,并克隆至pMD18-T载体上,进行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克隆和测序了镇江地区来源于不同疾病的(胃癌、溃疡和胃炎)共12株H.pylori的i c e A1基因片段,并与标准菌株60190比对,结果显示镇江地区的H.pylori的iceA1基因中存在着3处框内缺失突变热点(780del6、809del5、914del7),这些缺失突变在溃疡和胃炎中均存在,但是胃癌株只存在809del5.对缺失片段周围的序列进行分析,这些缺失序列的两端基本都与同向重复序列相连,这可能与复制过程中滑动错配的小片段缺失模型有关.结论:iceA1序列的变异性有可能作为分析H.pylori群体遗传学的有用工具.  相似文献   
90.
目的分析颅脑外伤中颅神经损伤的临床治疗效果,为制定临床治疗措施提供依据。方法176例颅脑外伤致颅神经损伤的患者进行随机分为单独高压氧治疗和高压氧联合神经因子治疗两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鼠源性神经生长因子(mNGF)。所有患者尽早行高压氧(HBO)治疗。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的临床疗效,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颅神经功能均有改善,各组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1),其中治疗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应用mNGF联合HBO治疗颅脑外伤后颅神经损伤患者更能显著改善患者功能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