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8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卡介苗对结核分枝杆菌IFN-γ酶联免疫斑点检测法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卡介苗(BCG)对结核分枝杆菌IFN-γ酶联免疫斑点(简称Elispot)检测影响,评价Elispot检测在诊断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的价值。方法对98例某高校学生同时进行Elispot检测和PPD皮试,其中27例PPD皮试结果和Elis-pot检测均为阴性的受试者进行卡介苗接种。结果 98例受试者中,48例PPD皮试阳性,13例Elispot检测阳性,两种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上述27例受试者接种BCG后PPD皮试结果全转为阳性,Elispot检测仍为阴性。在BCG接种前后,ESAT-6和PoolA作用下IFN-γ分泌水平均无差异;但在BCG作用下,BCG接种后IFN-γ分泌水平显著高于接种前。结论 Elis-pot检测体外IFN-γ应答反应不受卡介苗接种影响,在诊断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的价值优于PPD皮试。  相似文献   
102.
三种PCR方法在HBV基因整合位点确定中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反向PCR(Inverse-PCR,IPCR)、Alu-PCR、接头PCR(Cassette-ligationmediated-PCR,CLM-PCR)三种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在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HBV DNA)整合位点筛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手术获取1例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肝癌患者的肝癌组织,提取基因组DNA,设计相应引物,分别采用三种PCR方法进行扩增,将PCR产物回收,克隆至PMD18-T载体进行基因测序,利用BLAST工具进行序列比对,分析三种方法在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整合位点确定中的效果.结果 采用Inverse PCR方法检测PCR产物后得到7个特异性电泳条带,克隆后得到测序结果22个,经序列比对发现3个整合位点;采用Alu-PCR方法,产物电泳得到13个特异性条带,得到测序结果32个,序列比对未发现整合位点;采用CLM-PCR方法,得到12个特异性电泳条带,得到测序结果4个,未发现整合位点.结论 在查找HBV整合位点的研究中,IPCR方法具有较稳定的扩增能力及较高的位点检测率.  相似文献   
103.
HHV-6感染在鼻咽癌发病中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计鼻咽癌组织中人疱疹病毒6型(HHV—6)在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发病中的意义。方法:PCR检测27例正常鼻咽组织、21例异型增生及42例鼻咽癌组织中HHV一6DNA和EB病毒(Epstein—barr vims,EBV)DNA存在状况,用免疫组化检测36例NPC组织中EBVLMPl蛋白的表达及40例NPC组织中p53基因的表达。结果:异型增生和NPC组织中HHV一6 DNA的阳性率分别为4.7%和26.2%,EBV DNA分别为4.6%和95.2%;正常鼻咽组织不存在HHV一6DNA,EBVDNA为25.9%。NPC组织中EBV—LMPl蛋白阳性率为47.2%,HHV一6阳性NPC中LMN表达阳性率(81.8%)显著高于HHV一6阴性者(32.0%)。HHV一6阳性与阴性的NPC中p53表达的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但HHV—6阳性的NPC中p53表达强度显著性增高。结论:NPC组织中存在HHV—6的感染,与EBV—LMP1蛋白表达上调呈正相关。提示在NPC的发生中HHV—6可能直接参与和(或)通过上调EBV—LMP1的表达而起作用,并可能参与鼻咽癌发病中p53过表达的调控。  相似文献   
104.
对2006年1月至10月深圳市流行麻疹期问东湖医院收治的755例麻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4个年龄段中外来人口和本地人口患者的比例,〉8月龄患者的麻疹疫苗接种史等。男女性别比为1.5:1;非深圳户籍人口454例,占60.1%;发病年龄高峰集中在8月龄~5岁(372例,占49.3%)和14~49岁(259例,占34.3%);〉8月龄患者未接种疫苗者占78.3%(526例);发病集中在5—7月份;血清麻疹IgM抗体阳性率为36.3%,热峰39℃以上者546例(72.3%),并发急性气管支气管炎380例(50.3%)。说明预防接种不健全及接种后抗体滴度下降可能是本次麻疹流行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5.
高致病性H5N1亚型人禽流感病毒性肺炎的影像学表现特点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高致病性H5N1亚型人禽流感病毒性肺炎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及胸部X线与CT影像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深圳接诊的首例由卫生部确诊,并经过抢救治疗痊愈的高致病性H5N1亚型人禽流感病毒性肺炎患者的相关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胸部影像学特点是:①磨玻璃样影、大小片状影及肺实变影是人禽流感病毒性肺炎较早出现的影像表现;②病灶侵犯肺组织广泛,表现为多叶多段的两肺广泛受累;③病灶蔓延变化迅速;④肺实质、肺间质及胸膜受累可同时存在;⑤病灶吸收慢、迁延时间长,恢复期有肺纤维化的影像表现。结论影像学检查与诊断仍然是人禽流感病毒性肺炎的临床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评价及预后分析的重要手段。动态观察人禽流感病毒性肺炎的影像学变化及影像学表现特点,监测ARDS和肺部继发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利于指导临床及时有效地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06.
慢性乙型肝炎血清学检测与肝活检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血清学指标预测慢性乙型肝炎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的可靠性。方法 :对 9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穿组织进行炎症活动度分级和纤维化分期 ,并定量检测血清中的ALT及HBVDNA ,且放射免疫分析测定血清透明质酸 (HA)、层粘连蛋白 (LN)和IV型胶原 (IV C)含量。结果 :77 3% ( 75 / 97)患者血清ALT能反映肝组织炎症活动度。HBVDNA定量在各级各期慢性乙型肝炎中的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患者血清HA水平S1期低于S2 ,S3及S4期 ,S2期低于S4期 ;各期IV C水平仅S2与S3期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LN水平各期的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大部分患者血清ALT值能反映慢性乙型肝炎的炎症活动度。血清HBVDNA水平不能作为慢性乙型肝炎组织病变程度的预测指标。血清HA和IV C水平可用于预测肝组织的纤维化分期 ,而LN则无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07.
肠道病毒71型手足口病ELISA诊断试剂盒研制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制早期快速检测抗肠道病毒71型(EV71)抗体的ELISA血清学诊断性试剂盒,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表达纯化的EV71重组蛋白VP1作为包被抗原,建立EV71型手足口病间接ELISA的血清学检测方法 .通过与逆转录(RT)PCR方法 、EV71病毒分离试验和微量血清中和试验比较,评价抗.EV71 IgM和抗-EV71 IgG血清学诊断方法 在EV71型手足口病的诊断价值.结果 与RT-PCR比较,抗-EV71 IgM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3%、85%、81%和87%;抗.EV71 IgG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2%、74%、68%和77%.与EV71病毒分离方法 比较,抗-EV71 IgM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5%和97%;抗-EV71 IgG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5%和77%.通过直线相关分析发现,抗-EV71 IgG抗体滴度和中和抗体滴度呈显著正相关(r=0.72,P<0.05).EV71型手足口病患儿恢复期血清抗IgG滴度较急性期升高(P<0.01),但抗IgM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用VP1重组蛋白作为包被抗原,成功开发ELISA检测人血清抗-EV71 IgM和抗-EV71 IgG抗体的诊断试剂盒.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调查TTV阴性的非甲~庚型肝炎患者中TTV~like mini virus(TLMV)感染情况,对TLMV5'非编码区(5'NCR)部分基因进行分子克隆与序列分析。方法 采用巢式PCR技术检测53例T T V阴性的非甲~庚肝炎患者血清TLMV DNA,对PCR产物进行克隆、测序和分析。结果 53例病例中TLMV DNA阳性37例(69.8%),对其中8株TLMV基因克隆测序,并与Takahashi报道的TLMV序列(GenBank Accession No ab 026930、ab026931)比较,其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在64%~83%之间。结论 在T TV阴性的非甲~庚肝炎患者中存在TLMV感染。TLMV5'NCR基因变异性较大。TLMV的致病性及其与非甲~庚肝炎的关系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9.
目的:建立检测TTV的酶免疫技术,了解不同型炎患者血清中抗-TTV抗体的分布情况,并结合TTVDNA的检测,分析两者的关系。方法:以原核表达的TTV ORF1蛋白为抗原建立检测抗-TTV的ELISA方法,采用该方法检测不同肝炎患者中抗-TTV抗体;以套式PCR方法检测血清标本中TTVDNA。结果:所建立的检测TTV的ELISA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不同型别肝炎患者中抗-TT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甲型肝炎患者10.5%(4/38),乙型肝炎患者12.5%(16/128)、丙型肝炎患者8.3%(7/84),丁型肝炎患者7.7%(1/78)。统计学分析表明,非甲-庚型肝炎患者抗-TTV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型肝炎患者(P<0.01),而正常人群则显著低于肝炎患者(P<0.05)。抗-TTV阳性率与TTV DNA阳性率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在不同型肝炎患者中均可检出抗-TTV抗体,但以非甲-庚型肝炎患者阳性率高;TTV抗体可与基因同时存在于患者血清中,抗-TTV抗体可能类似抗-HCV是一传染性标志。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22(IL-22)基因启动子区单倍体型与肺结核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479例肺结核住院患者的资料,并以358名同期体检人员作为健康对照组.应用MassARRAY时间飞行质谱生物芯片技术检测各组的IL-2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rs2227472、rs2227473、rs2227478、rs2227483、rs2227485、rs2227486、rs2227487和rs2227513)基因型,计算各SNPs位点及各单倍体型的等位基因频率及比值比(OR),分析IL-22基因单倍体型与肺结核易感性的关系.结果 SNPs位点rs2227472、rs2227473、rs2227478、rs2227483、rs2227485与结核易感性相关(OR值分别为0.796、0.653、0.769、0.762和0.816,x2值分别为4.594、6.921、5.256、5.089和3.827,P<0.05或P<0.01).IL-22基因单倍体型CTTAA(病例组频率0.004,健康对照组0.032)、TATGG(病例组频率0.522,对照组0.460)在两组人群中的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值分别为0.04和1.49,x2值分别为384.623和6.690,P<0.01).结论 SNPs位点rs2227472、rs2227473、rs2227478、rs2227483和rs2227485与肺结核易感性相关.IL-22基因单倍体型CTTAA、TATGG与肺结核易感性相关,其中CTTAA为保护性单倍体型,TATGG为易感单倍体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