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9篇
医药卫生   187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66年   4篇
  1965年   5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2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观察大鼠胃经沿线脂肪条带结构与针刺镇痛效应的相关性。方法:实验于2003-10/2004-04在南通大学江苏省神经再生重点实验室完成。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成脂肪酶预处理胃经脂肪条带结构组(A组);脂肪酶预处理“足三里”穴组(B组);脂肪酶预处理胃经脂肪条带旁结构组(C组);生理盐水预处理胃经脂肪条带结构及穴位组(D组),每组6只。在运用脂肪酶、生理盐水预处理各组大鼠前后针刺“足三里”,进行针刺前后痛阈测定。结果:24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A,B组在预处理后50min,24h针刺前后的痛阈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1.328~2.094,P>0.05);与预处理前24h的针刺后痛阈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4.975~5.023,P<0.01)。C组和D组预处理后50min针刺前后的痛阈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9.308,t=7.938,P<0.001)。与预处理前24h针刺后痛阈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0.369,t=0.476,P>0.05)。②在脂肪酶预处理后48h时针刺前后痛阈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t=10.413,P<0.001)。在脂肪酶预处理后6h时未预处理侧针刺前后的痛阈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2.661,P<.001),与50min,24h两时段针刺后痛阈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12.68,P<0.05)。结论:胃经沿线脂肪条带结构的连通与阻断对针刺镇痛效应的产生有着重要的依存关系,这种阻断作用是可逆的。  相似文献   
102.
目的:分析《解剖学杂志》2006~2009年发表教学论文被引情况,以评价和提高载文质量.方法:以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为统计源,检索《解剖学杂志》2006~2009年发表教学论文载文量、录用率、被引频次、下载频次及被引频次前10篇论文等,对其进行分析.结果:2006~2009年投稿论文逐年增加,退稿率为52.91%;发表论文受基金资助比为28.49%;其中112篇论文被引用405次,单篇平均被引次数为3.6次,单篇被引最高频次为44次,单篇被引用5次以上者23篇;载文被引≥10次的作者共4位.载文被引频次和论文数量基本符合“二八定律”,即较少的高被引论文拥有较高的总被引频次.结论:《解剖学杂志》2006~2009年发表教学论文质量处于中等水平,刊载的高被引频次教学论文能够反映和影响目前教学改革的现状和主流范式.  相似文献   
103.
小腿骨间膜前面的血管分布及其与穴位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探讨胫前动脉在骨间膜前面的分支分布及其与穴位“地”部的关系。以乳胶及墨汗灌注血管,在小退骨间膜上,用巨微解剖、图象分析等方法观测了骨间膜血管的分支分布特点。结果:小腿骨间膜有胫前动脉特定的呈节段性的骨间膜支分布;骨间膜支多分布于胆经及胃经沿线,在相当于外踝尖3、4、5、7寸处的血管密度值明显高于各寸之间区域。提示小腿骨间膜血管主要呈节段性分布,骨间膜胆经及胃经沿线穴位区血管较密集。  相似文献   
104.
为比较筋膜皮瓣与普通皮瓣的愈合强度和柔顺性变化,在猪两后肢外侧,设计长宽比为2.5∶1的带蒂筋膜皮瓣或普通皮瓣,术后两型皮瓣愈合处拉力下降,远端切口愈合强度明显低于近端;筋膜皮瓣者高于普通皮瓣相应部位。随愈合时间延长,两型皮瓣切口愈合强度均增加,于第4周末,筋膜皮瓣各部间已无明显差异,普通皮瓣远端者仍不及近端。两型皮瓣术后应力—应变曲线左移、分散。筋膜皮瓣术后各部位曲线分散但差异不显著;普通皮瓣分散且差异显著。筋膜皮瓣具有切口愈合强度大,组织柔顺性好等生物力学特点,适于修复复杂、特殊部位软组织缺损、但长宽比宜有限度  相似文献   
105.
Thirty feet of Chinese adult cadavers were dissected under an operativemicroscope to observe the extensor hallucis brevis and extensor digitorum brevisand their vessels and nerves in order to design myocutaneous flaps.It was be-lieved that the lateral tarsal artery and the lateral branch of the deep peronealnerve are the best choice to be included in the pedicle when muscle flaps ormyocutaneous flaps are to be obtained from the dorsum of foot.The size of themuscles may be enlarged both laterally and medially as the clinicalcondition requires.  相似文献   
106.
107.
足底皮瓣血管神经的巨微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手术显微镜观测了50侧成人尸体足底皮肤的血管和神经。足底中间区皮肤的血供主要来源于足底内、外侧动脉。足底外侧动脉发生的皮动脉支数、外径和分布范围都优于足底内侧动脉,设计足底皮瓣时,应予重视。翻起足底皮肤,皮动脉在浅筋膜表面呈点状分布。在足的跟部、蹠骨头部和中部,皮动脉点的外径、单位面积的点数和总截面积,彼此间均有显著差异。这与足底的不同部位承受不同重力的功能密切相关。足底皮动脉大多有一支静脉伴行,它们可经足底内、外侧静脉汇入胫后静脉,也可经足底浅静脉网汇入足背浅静脉。  相似文献   
108.
1983年2月对我校1982年级学员进行了系统解剖学(不包括尚未学习的中枢神经系统部分)的期末考试。821中队参加考试的学员共192人,其中男生160人,女生32人;经高考录取的高中毕业生(下称“地方生”)142人,来自部队的学员(下称“部队生”)50人。考题包括填充题(占30%)、选择题(占30%)、填图题(占10%)、名词解释(占10%)和问答题(占20%)五种类型共55个小  相似文献   
109.
本文对50侧成人标本的斜方肌进行了观察,部分标本作了X线造影摄片。测量了全肌上、中、下三部的长度,宽度和厚度。本文还对可供移植进作固定用的二个腱性部分作了观察和测量。根据血供,斜方肌全肌或肌的上、中部可以颈横动脉浅支及其伴行静脉、副神经以及颈丛的斜方肌支做成肌瓣。取下部作肌瓣时,应以肩胛背动脉为蒂。斜方肌上、中部表面的皮肤除可以和斜方肌一起做成肌皮瓣外,还可以单独做成皮瓣,而下部的皮肤最好和肌肉一起做成肌皮瓣。肩胛冈可以同斜方肌一起作成肌骨瓣,为此本文测量了肩胛冈的长度,及其营养动脉的长度和外径。  相似文献   
110.
临床资料在50例成人尸体下肢巨微解剖基础上我科自1986年3月应用小腿内侧皮瓣及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大范围缺损4例,均获成功,外形及功能满意。4例中男3例,女1例。年龄44~72岁。颊及腮腺癌各2例。皮瓣及肌皮瓣各2例。皮瓣面积7.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