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7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45篇
医药卫生   1412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109篇
  2011年   99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陈云  黄平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25):6143-6144
目的:探讨不典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诊断、误诊原因。方法:复习收治在我院并确诊,初治被误诊的SLE 31例临床资料。结果:分别被误诊为慢性肾炎、结核性胸膜炎、风湿性关节炎、血小板减小性紫癜、再生性障碍性贫血、慢性结肠炎、病毒性肝炎、结核性心包炎、心肌炎、肺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癫痫、精神病13种疾病。结论:不典型SLE缺乏特异性,易发生误诊。详细询问病史、系统体检,及时选做相关检查(血、体液、骨髓找狼疮细胞、自身免疫抗体),以便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类风湿因子(RF)、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红细胞沉降率(ESR)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检测75例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45例非RA的风湿病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hs-CRP、ESR、抗CCP抗体和RF水平;比较抗CCP抗体和RF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示值;测定RA患者的实验室指标。结果RA组和非RA组抗CCP抗体、RF、hs-CRP、ESR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RA组抗CCP抗体和RF水平均高于非RA组(P<0.05),而RA组的hs-CRP和ESR水平与非RA组无明显差异(P>0.05);两者联合检测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均明显高于单独检测(P<0.05);抗CCP抗体阳性的RA患者CRP、ESR均高于阴性者(P<0.05)。结论 联合检测抗CCP抗体和RF有利于提高RA检测的特异性,对RA的早期诊断有意义;抗CCP抗体对疾病活动的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3.
在临床因月经不调就诊的患者中,肾阴虚型患者月经过少-月经后期-闭经之间关系密切,三者间呈现渐进发展的趋势。本观察根据中医异病同治理论,应用滋阴补肾汤治疗肾阴虚型月经过少-月经后期-闭经患者27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4.
目的:对早孕绒毛的滋养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利用HBV感染血清对滋养细胞进行体外感染,探讨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对HBV的感染率及HBV在细胞中的复制状态.方法:利用胰蛋白酶和胶原酶联合消化培养法原代培养早孕胎盘中的滋养细胞,并进行免疫组化鉴定,获得纯度较高的滋养细胞后进行体外的HBV感染,通过细胞免疫化学染色、ELISA及PCR法分别检测细胞上清中的HBsAg,细胞中的HBVDNA及cccDNA.结果:原代培养的滋养细胞,细胞生长良好,特异性角蛋白一7阳性,纯度高.原代滋养细胞在与HBV阳性血清共同孵育后均未出现明显的细胞病变,感染后24h和48h在滋养层细胞细胞浆中可见HBsAg的阳性表达,被感染细胞呈散在分布.感染后48h起可检测到弱阳性的HBsAg及HBVDNA,感染后细胞内未检测出cccDNA.结论:利用联合酶消化法建立了胎盘中滋养细胞的体外培养系统.HBV能够在体外感染原代培养的滋养细胞,对被感染细胞的生长无明显影响.HBV可能不在滋养细胞中复制.  相似文献   
65.
目的 探讨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在冠状动脉(简称冠脉)慢性完全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 CTO)患者的表达及其对侧支循环形成的影响。方法 选择80例行冠脉造影术提示冠脉CTO病变患者,根据冠脉造影术中侧支循环级别水平(0~3级),分为侧支循环良好组(Rentrop分级2~3级)40例,侧支循环不良组(Rentrop分级0~1级)40例。冠脉造影术后、PCI术前采集所有患者静脉血,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方法测量血浆MCP-1水平。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判定CTO患者侧支循环形成的促进因素;采用ROC曲线界定MCP-1的cut off值评价其预测侧支循环价值。结果 (1)侧支循环良好组MCP-1浓度(118.13±16.24) pg/mL与侧支循环不良组(81.80±15.40)p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MCP-1水平是侧支循...  相似文献   
66.
目的:设计合成nNOS-PSD-95解耦联剂和加巴喷丁?普瑞巴林的孪药,获得新型神经病理性疼痛治疗药物?方法:将 nNOS-PSD-95解耦联剂及其类似物与加巴喷丁?普瑞巴林以酰胺连接,用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评价目标化合物的镇痛作用?结果:所有目标化合物具有程度不同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的镇痛作用,nNOS-PSD-95解耦联剂和加巴喷丁?普瑞巴林的孪药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镇痛作用强于单靶点药物?结论:nNOS-PSD-95解耦联剂和加巴喷丁?普瑞巴林的孪药比单靶点药物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具有更好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67.
目的:汇总分析文献报道的室间隔肌部瘤(MuVSA)的临床特点与诊治情况。方法:从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CNKI,中国知网)、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VIP,维普网)、万方数据库以及PubMed、Wiley Online Library、Embase等数据库中检索从建库至2020年12月发表的...  相似文献   
68.
目的 探讨对于终末期肾病患者,分析其出现心血管事件同血清胎球蛋白A 以及冠脉钙化表现出的关系.方法 将我院2012年9月-2014年3月收治 的76例终末期肾病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将其设为观察组.对其实施血清胎球蛋白A 检测以及实施相关因素检测.针对58例患者临床实施冠状动脉多层 螺旋CT钙化研究.针对所有患者,均进行为期18个月的随访.将未处于终末期慢性肾病44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结果 对于观察组76例终末期肾病 患者,对其进行为期18个月随访,对心血管事件出现情况进行统计,共出现60例次,因为出现心血管事件最终死亡患者12例,最终死亡率为15.79%;而对于非终末 期肾病患者,出现心血管事件6例次,未出现死亡患者.在死亡率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 <0.05);在血清胎球蛋白A 水平方面,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 组患者(P <0.05);经过回归分析发现,患者出现心血管事件除同LDL存在相关性之外,同患者的血清胎球蛋白A 以及CRP水平具有密切关系.经过回归分析发 现,患者出现冠状动脉钙化是导致出现心血管事件的主要原因.结论 对于终末期肾病透析患者,其出现心血管事件以及出现心血管事件死亡同患者的血清胎球 蛋白A 下降以及出现了冠状动脉钙化具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9.
甲状腺滤泡源性肿瘤的良恶性鉴别是临床及病理诊断中经常遇到的难题。我们对Ret、Mucin-1(MUC1)和Galec-tin-3(Gal-3)基因产物在良恶性甲状腺滤泡源性肿瘤的表达进行了研究,结合术前诊断情况分析良恶性病变的临床病理指征,以期为甲状腺肿瘤的术前诊断提供有价值的线索。1材料与  相似文献   
70.
目的 应用3.0T高场磁共振3D-TOF序列对抑郁症模型大鼠的大脑中动脉血管进行研究,明确大脑中动脉血管在抑郁模型大鼠中的变化.方法 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抑郁组,每组20只.对照组不处理,抑郁组按制备抑郁模型处理.分别于0,4,6,8周对其进行MR扫描,并采用Mimics软件进行血管勾画.对比分析大脑中动脉直径及长度变化及与建立抑郁大鼠模型时间关系.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随着抑郁模型应激周数的增加,抑郁组大鼠大脑中动脉相应发生改变,即于第4周发生管径显著变细[左侧直径:对照组(0.31±0.05)mm,抑郁组(0.28±0.04) mm,t=2.76,P<0.05;右侧直径:对照组(0.30±0.05) mm,抑郁组(0.27±0.03) mm,t=2.61,P<0.05],第6周长度显著减少[左侧长度:对照组(5.6±0.77)mm,抑郁组(4.9±0.73) mm,t=2.84,P<0.05;右侧长度:对照组(5.5±0.76) mm,抑郁组(4.8±0.72) mm,t=3.11,P<0.05],第8周管径与长度较对照组均发生更为显著改变[左侧直径:对照组(0.31±0.05) mm,抑郁组(0.22±0.02) mm,t=5.50,P<0.01;右侧直径:对照组(0.30±0.04) mm,抑郁组(0.21±0.02) mm,t=5.57,P<0.01;左侧长度:对照组(5.6±0.78) mm,抑郁组(4.3±0.70) mm,t=5.49,P<0.01;右侧长度:对照组(5.5±0.79) mm,抑郁组(4.2±0.71) mm,t=5.45,P<0.01].结论 抑郁大鼠大脑中动脉的改变一定程度揭示了其脑血管和抑郁症疾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