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169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BcAg)是病毒核壳蛋白,主要存在于受感染的肝细胞核内,它反映血清中Dane颗粒的存在及肝内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复制.  相似文献   
62.
脂肪肝是一种多病因引起的获得性疾病 ,它可导致脂质在肝细胞内大量沉积。药物是脂肪肝的少见病因 ,同样 ,脂肪肝是药物性肝病的少见形式。药物可引起微泡性或巨泡性脂肪肝 ,肝细胞脂肪变性可主要累及门静脉周围或小叶中心区。肝细胞坏死程度不等 ,取决于药物的种类。本文就药物性脂肪肝的发病机制、病理所见、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治作一简要论述。1 发病机制凡是能使肝细胞脂质成分的合成和 /或摄入增加 ,或释放和分解减少的机制 ,均能使脂肪在肝细胞内堆积 ,发生脂肪变性。常见的障碍是 :正常的肝脂肪代谢被干扰 ,肝细胞合成脂质增加 ;或…  相似文献   
63.
观察了肝病患者20例静脉注入胰高糖素后血浆cAMP的改变。胰高糖素1mg溶于10ml生理盐水,以10μg/kg体重剂量静脉注入。并在空腹,注入胰高糖素后15、30、45、60min采血测血浆cAMP浓度。健康成人空腹为16±1pmol/ml,慢性肝炎者也在正常范围,肝硬化是26.1±1.5pmol/ml,高于健康成人组。健康成人cAMP高峰在注射胰高糖素后15min,慢性肝炎、肝硬化组高峰后移,重症肝炎反应低下,且无高峰,与健康成人及慢性肝炎组差异明显。因此对重症肝炎者施以胰高糖素-胰岛素疗法是否能改善肝实质损害,尚值得进一步商榷。  相似文献   
64.
近年来国内很多采用胰高糖素——胰岛素作为综合治疗重症肝炎方法之一,但本法似应仅限于急性重症(重症坏死),对已经具有曲张的食管静脉慢性活动性肝炎或肝硬化,则有引起静脉曲张出血的可能,应引起注意。有报道用胰高糖素后血流增加伴曲张食管静脉饱满度增加,甚至引起再出血。本文对39例进行了胰高糖素负荷试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5.
丙型肝炎病毒与其它病毒的联合感染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丙型肝炎病毒(HCV)与其他一些血液传播的病毒有共同的传播途径,所以极易发生联合感染,导致病情的复杂化。本文就HCV与其他病毒联合感染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6.
近年来,由于放疗设备的改进和治疗技术的提高,给肿瘤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生存希望。但对于大部分的癌症患者,认真细致的护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我院1989年5月~1998年5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Carisolv应用于根管化学机械预备后对根管冠方微渗漏的影响。方法:将48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离体牙随机分为3组,在根管预备过程中分别采用20 g/L氯亚明、Carisolv、EDTA处理根管,并均采用冷牙胶侧方加压技术进行根管充填。扫描电镜观察各组根管充填剂与根管壁之间的黏结效果;染色法检测根管冠方微渗漏的长度。采用SPSS 16.0软件包对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扫描电镜观察发现氯亚明和Carisolv组根管充填剂与根管壁间均存在微缝隙,最大宽度分别为64μm和10μm,EDTA处理组充填剂与根管壁贴合紧密。微渗漏测量显示,EDTA组染料渗入长度最低,与其他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次为Carisolv组,但与氯亚明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Carisolv作为根管预备化学制剂,对根管冠方微渗漏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68.
穆玉  陈乃玲  彭伟  来卫东  张俊梅 《天津医药》2012,40(4):363-365,421
目的:研究自制羧甲基壳聚糖温敏凝胶对小鼠肺成纤维细胞(L929)增殖的影响及其组织相容性.方法:用羧甲基壳聚糖(CMCS)与甘油磷酸盐(GP)互配,制备羧甲基壳聚糖温敏凝胶,22只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1只、空白对照组3只,2%凝胶组和5%凝胶组各9只.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MTT)分别测定质量浓度为50、10、2、0.4、0.08倍的羧甲基壳聚糖温敏凝胶浸提液对体外培养的L929细胞的增殖情况;分别将2%和5%的温敏凝胶植入小鼠皮下,于3、7、14d处死,常规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凝胶周围组织的炎症反应.结果:培养24 h~96 h,0.4倍及0.08倍浸提液组与阴性和阳性对照组的O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48、72、96 h后,除50倍浸提液组外其余各实验组与阴性和阳性对照组的O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0.4倍浸提液促细胞增殖作用最为明显;凝胶植入后前3d,实验组以急性炎症为主,随着时间的延长各实验组炎症细胞逐渐减少至消失.结论:羧甲基壳聚糖温敏凝胶对L929细胞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且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在牙周病治疗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9.
目的进一步明确外周血细胞免疫在HBV感染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对20例急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23例慢性乙肝患者、20例正常献血员进行了研究,用氮蓝四唑实验(MTT)测定乙肝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对HBV不同区抗原的增殖反应。结果在急性乙肝患者PBMC对抗原的增殖反应大于慢性乙肝患者及正常对照,PBMC对HBcAg的增殖反应最高,HBeAg次之,而对HBsAg的反应均较弱。另外,无论在急性、慢性患者,其PBMC对抗原的增殖反应水平与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的变化无明显相关性。血清HBVDNA阴性、HBeAg阴性的慢性肝炎或慢性肝炎急性发作患者,其PBMC对HBV抗原的增殖反应较弱,在血清HBVDNA或HBeAg阳性患者,增殖反应较强,而当血清HBVDNA、HBeAg均阳性时,增殖反应最强,表明外周细胞免疫与HBV的复制及清除相关。结论HBV感染后,外周血中存在对HBV抗原的细胞免疫,这种细胞免疫可能与乙肝的发病及HBV的清除有关。  相似文献   
70.
血清HBcAg对判断病毒复制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清 HBc Ag对判断病毒复制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 5 82份有一项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阳性的血清以 EL ISA法进行检测 HBc Ag、抗 - HBc Ig M,并以 PCR- EL ISA法检测 HBV DNA定量。结果 结果 HBc Ag阳性组与阴性组的 HBV DNA阳性率分别为 91 .4 % (6 4 / 70 ) ,6 2 .5 % (32 0 / 5 1 2 ) ,两组相比 ,P<0 .0 0 1 ,前者明显大于后者 ;两组的抗 - HBc Ig M阳性率相比未见差异。结论  HBc Ag与 HBVDNA同是 HBV活跃复制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