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0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目的:报道采用带血管胎胰胸腺联合移植治疗I型糖尿病的远期临床效果。方法:对1989年开始接受胎胰胸腺联合移植10年以上的10例,进行移植前后临床效果观察及各种免疫生化指标的比较,为评价远期移植效果提供可靠依据。结果:10例显效4例,胰岛素平均减量77.5%。有效6例,胰岛素平均减量58.5%。与移植后1年及5年比较,显效率下降,但仍然有效。移植前有并发症的5例,移植后病情缓解。结论:胎胰胸腺联合移植治疗I型糖尿病,远期效果较好,能够延缓及预防I型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2.
CT影像分析对经皮经肝胆道镜前入路的定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对胆道螺旋CT片的客观测量 ,对肝门部胆管进行立体定位 .方法 以肝内外胆管显影清楚 ,诊断为肝内外胆管结石的CT片 117份作为研究对象 .测量左右肝管汇合处及其体表投影点至剑突尖端的距离 ,计算出左右肝管汇合处至剑突尖端连线的长度及其与人体横断面、冠状面、矢状面的夹角 ,对肝门部胆管进行立体定位 .并比较男女之间的差异 .结果 ①左右肝管汇合处在剑突尖端平面下方 19.8± 16 .1mm .②左右肝管汇合处位于正中矢状面右侧 4 5 .5± 10 .1mm .③左右肝管汇合处在前后方向上位于距前体表 81.7± 13.0mm .④左右肝管汇合处与剑突尖端连线长度为 94 .4± 12 .1mm .⑤左右肝管汇合处与剑突尖端连线与横断面夹角为 12 .4± 9.9度 .⑥左右肝管汇合处与剑突尖端连线与冠状面夹角为 76 .6± 11.3度 .⑦左右肝管汇合处与正中矢状面夹角为 30 .2± 6 .7度 .结论 术前CT定位定向对PTCS穿刺有指导意义 ,采取剑突下肋缘点穿刺时 ,在穿刺深度上男女有显著差异 ,穿刺针与目标胆管成锐角朝向肝门  相似文献   
93.
年龄及前列腺大小与PSA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张斌  陆光生  宋金亮 《医学争鸣》2002,23(9):812-812
0 引言 我国前列腺癌 (PC)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 (PSA)作为一种肿瘤标记物得到了广泛研究和应用 .但前列腺增生 (BPH )患者 PSA阳性率为 2 1.0 %~4 7.0 % ,单凭 PSA难与 PC相鉴别 ,有诸多因素影响 PSA血浓度 .为此 ,我们测定了 BPH患者 2 18例的 PSA,分析其与患者年龄及相关因素的关系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BPH患者 2 18例 ,年龄 5 0~ 87岁 ,受检者按5 0~ 5 9,6 0~ 6 9,70~ 79,80~以上各年龄段分组 ,所有病例均为经手术病理证实之 BPH患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测定 PSA前 7d避免尿道器械检查…  相似文献   
94.
核苷(酸)类似物( nucleos (t) ide analogue,NA)类药物是目前临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B,CHB)的重要药物。该类药物凭借其强大的病毒复制抑制能力、服用简便和副作用小等优势得到广泛应用,在控制疾病向终末期肝病进展方面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然而,随着该类药物的长期使用,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发生耐药变异的危险性也随之增加,目前认为发生耐药变异是引起NAs治疗失败的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5.
"蓝碟"手辅助腹腔镜技术在外伤性脾破裂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蓝碟”手辅助腹腔镜技术在外伤性脾破裂手术中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蓝碟”手辅助腹腔镜脾切除技术治疗14例外伤性脾破裂,其中8例合并其他脏器损伤。结果14例全部成功,无中转开腹手术。手术时间45~100(平均70)m in。6例单纯性脾破裂患者术后平均住院7 d,8例有合并伤平均住院13.5 d。本组无手术并发症或手术死亡。结论“蓝碟”手辅助腹腔镜脾切除术在外伤性脾破裂治疗中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操作安全、简单灵活、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96.
重症急性胆管炎(ACST)发病急骤,死亡率高。老年人ACST在发病及治疗上更有其特点。我们总结1992-1997年间经手术治疗的老年人ACST16例临床资料,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7例,女9例,年龄61-72岁,平均65.4岁。术前均确诊**S丁。合并中毒性休克8例,冠心病4例,糖尿病1例。全组病例均在积极抗休克、抗感染等治疗下待病情改善后手术,行胆总管空肠soux-y吻合2例,胆总管切开取石及T管引流术14例,其中术中呼吸心跳停止死亡1例;术后因感染性休克死亡1例,余均顺利康复。2讨论老年人胆石症和多系统多器官并发疾病都随年龄增高…  相似文献   
97.
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补片植入术治疗腹股沟疝269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补片植入术(total extraperitoneal repair,TEP)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与经验。方法2004年4月~2006年8月硬膜外麻醉或全麻下,采用食指钝性分离建立空间行腹腔镜TEP治疗腹股沟疝269例(294例次),其中斜疝175例,直疝40例,双侧疝25例,复发疝29例。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63.1±37.5)min,术中出血量(12.3±8.2)ml,术后住院时间(3.7±1.4)d,腹膜撕裂发生率8.2%(24/269),腹股沟血肿发生率2.4%(4/269),异物感发生0.7%(2/269)。269例随访6~12个月(中位时间9个月),复发率1.0%(3/294)。结论TEP治疗腹股沟疝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在创伤性急腹症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我院自2002年6月至2006年6月期间应用腹腔镜技术进行诊治的45例创伤性急腹症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5例均在腹腔镜下得到明确诊断。镜下明确诊断率为100%;34例在腹腔镜下直接或辅助下完成治疗,5例无需治疗,6例中转开腹,开腹率为13.34%;术后未发生与腹腔镜手术相关的并发症和死亡病例。结论腹腔镜技术诊治创伤性急腹症病人是安全、可行的。并具有确诊率高、创伤性小等优点,可避免不必要的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99.
目的 探讨延长针刺式空肠造口置管肠内营养在进展期胃癌术后辅助化疗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其临床疗效。方法 将72例进展期胃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36例;两组病例均于术中放置针刺式空肠造口管,A组延长空肠造口管留置时间至6个化疗疗程结束,每个化疗疗程经空肠造口管给予肠内营养液瑞能,每天1500ml,共7天,B组则于化疗前拔除空肠造口管,每个化疗疗程给予等热量普通饮食;观察A组延长空肠造口管留置及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两组化疗期间呕吐发生率及平均每日摄入量,比较两组化疗前后体重、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及血清白介素-2、NK细胞活性、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比例的变化情况。结果 A组延长空肠造口管留置及肠内营养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化疗期间A组呕吐发生率显著少于B组,平均每日摄入量显著多于B组;A组化疗前后体重、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IL-2、NK细胞活性、CD3+、CD4+、CD8+比例变化显著少于B组(P〈0.001)。结论 进展期胃癌术后辅助化疗期间延长针刺式空肠造口置管肠内营养是安全可行的,并具有减轻化疗呕吐,提高患者摄入量等优点,可以减少化疗药物对患者营养及免疫状况的影响,提高患者术后辅助化疗的耐受性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腹腔镜术后冲洗及引流策略。 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附属顺德第一人民医院2007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54例非胆源性SAP的患者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应用腹腔镜微创技术行胃结肠韧带切开,胰腺被膜切开减压,吸除胰周积液及清除坏死组织,在胰周留置多条引流管,术后采用多种灌洗及引流策略并观察疗效。 结果治愈50例,4例死亡,其中1例死于合并胰腺癌,2例死于迟发腹腔出血,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术后冲洗时间(21.6 ± 14.5)d,引流管拔除时间(35.4 ± 22.4)d,术后住院时间(38.7 ± 24.6)d。其中1例术后32 d因胰周脓肿再次行腹腔镜手术,3例胰腺假性囊肿,1例保守治疗治愈,2例经穿刺引流后治愈。 结论SAP腹腔镜手术后,合理的冲洗及引流策略,可降低SAP的病死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