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3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初步体外构建组织工程人工心脏瓣膜。方法:种子细胞选用胸骨骨髓,抽取后分离出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扩增待用。脱细胞瓣膜支架的构建应用破膜剂曲拉通-脱氧胆酸钠对新鲜猪主动脉瓣膜36片(实验组)进行处理48h后,与对照组未经处理的猪主动脉瓣膜(36片)进行对比,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脱细胞效果。将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接种于脱细胞瓣膜支架上静态培养7d,观察细胞-支架复合体生长状况。结果:曲拉通-脱氧胆酸钠法脱细胞彻底,保持原有纤维结构。种植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7d后可生长于瓣膜支架的表面。结论:曲拉通-脱氧胆酸钠法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猪瓣膜脱细胞方法;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在脱细胞猪瓣膜支架上较好地黏附和生长,从而初步构建组织工程人工心脏瓣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Ang)Ⅱ受体拮抗剂(氯沙坦)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 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氯沙坦低、中、高剂量组(5、10、20 mg/kg)。模型组及氯沙坦组均采用反复烟熏联合气管内两次滴入脂多糖(LPS)复制COPD大鼠模型。对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进行分类并计数,苏木素-伊红(HE)染色检测肺组织病理形态,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肺组织中白细胞介素(IL)-1β、干扰素(IFN)-γ、IL-4、IL-6、IL-10、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MMP抑制剂(TIMP)-1含量,Western印迹检测Janus激酶/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JAK/STAT)信号通路激活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肺泡断裂,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数目均显著提高,IL-4、IL-10及TIMP-1含量显著降低,IL-1β、IFN-γ、IL-6及MMP-9含量显著升高,JAK2及p-STAT3表达量显著上调(均P0.01);与模型组比较,氯沙坦低、中、高剂量组肺泡结构完整,少量炎性细胞浸润,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数目均显著降低,IL-4、IL-10及TIMP-1含量显著升高,IL-1β、IFN-γ、IL-6及MMP-9含量显著降低,p-STAT3表达量显著下调,氯沙坦中、高剂量组JAK2表达量显著下调(均P0.01)。结论氯沙坦可能通过阻断JAK2/STAT3信号通路抑制COPD大鼠炎症。  相似文献   
13.
经肋间小切口心脏直视手术28例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回顾分析经肋间小切口心脏直视手术的经验。方法 2010年5月至2011年8月,经右侧肋间小切口施行心脏直视手术28例,其中二尖瓣置换13例,二尖瓣置换加三尖瓣成形2例,二尖瓣置换加冠脉搭桥1例,房间隔缺损3例,房间隔缺损修补加三尖瓣成形3例,左房粘液瘤4例,主动脉瓣置换2例。结果 患者全部治愈出院。术后皮下气肿2例,二次开胸止血一例。体外循环时间55.6±14.3分钟,主动脉阻断时间31.4±12.5 分钟。术后气管插管时间7.2±1.8小时,术后住院时间8.2±2.4天。术后随访3-14月,心功能良好。结论 肋间小切口心脏直视手术保持胸廓连续性,与传统胸正中切口比较,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可以在部分心脏手术患者群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联合藻酸双酯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2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3例。对照组静脉滴注藻酸双酯钠注射液,0.1 g加入到生理盐水500 m L,1次/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麝香保心丸,2丸/次,3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15 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心电图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AQ评分、心绞痛发作次数和心绞痛持续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77%、98.08%;两组心电图总有效率分别为80.95%、96.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AQ评分均显著升高,心绞痛发作次数和心绞痛持续时间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SAQ评分高于对照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和心绞痛持续时间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联合藻酸双酯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显著降低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16.
心血管外科临床教学的新特点和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新技术的开展,心血管外科飞跃发展,知识点更新迅速,临床带教更显复杂及重要.结合心血管外科临床工作的新特点,总结、应用5项新的教学方法.临床教学实践证明这5项新教学方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和临床思维能力,摆脱依赖性,鼓励、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7.
阮昕华  姜楠 《天津医药》2007,35(5):387-388
冠状动脉瘘是指正常或异常的冠状动脉或其分支与心脏各腔或其属支间存在的异常交通,临床少见。笔者通过对2000年1月-2006年3月手术治疗的8例进行分析,探讨其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18.
Bentall手术治疗Marfan综合征及主动脉根部瘤3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医学检查设备逐步完善和临床诊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大血管疾患需要进行外科干预,笔者总结我院近年来实施Bentall手术治疗马凡综合征(Marfans Syndrom)及主动脉根部瘤36例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血管腔内带膜支架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20世纪90年代末期由国外引进的一种全新的治疗方法。此方法具有创伤小、适应证广、治疗效果确切、康复迅速等优点,为高龄高危患者提供了治疗机会。2003年2月-2004年4月,笔者采用血管腔内带膜支架治疗急、慢性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7例,胸主动脉假性动脉瘤1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足的临床护理及心理护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糖尿病足的临床特点,探讨糖尿病足的护理对策。方法分析14例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所采用的治疗和护理措施。结果空腹血糖较治疗前显著下降,12例糖尿病足完全愈合,2例基本愈合。结论严格控制血糖,积极控制感染,重视患足的护理,根据患者不同的个性特点及心理状况,采取相应的健康和心理护理,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