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2篇
医药卫生   156篇
  2023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目的:观察小剂量吗啡和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联合应用于关节内注射对膝关节镜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①选择2002-02/2003-01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骨科关节外科行择期膝关节镜手术患者100例,其中男52例,女48例,年龄16~56岁,术前均无服用镇痛药物史。美国麻醉医师协会手术前分级Ⅰ~Ⅱ级,无明显的心、肺、肝等病史,且均对治疗方案知情同意。②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联合用药组和吗啡组,每组50例。联合用药组手术后在关节内注射盐酸吗啡1mg和复方倍他米松1mL(比利时先灵葆雅制药厂生产,批号:4JBBKA35A,规格:1mL(5mg/2mg)/支);吗啡组注射盐酸吗啡1mg(沈阳第一制药厂生产,批号:020316,规格:1mL(10mg)/支)。③观察给药后8和24h采用目测类比评分(0 ̄10分,评分越高表示疼痛越强烈)在患者双足站立、膝关节伸展状态下进行镇痛效果评估。术后48h观察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④数据间差异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间的进一步差异性比较采用q检验。结果:行择期膝关节镜手术患者100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目测类比评分:给药后8h,联合用药组与吗啡组相近,分别为(1.41±0.74),(1.52±0.65)分(q=2.72,P>0.05)。给药后24h,联合用药组明显低于吗啡组[(1.46±0.61),(2.53±1.24)分,q=3.42,P<0.05]。②不良事件和副反应:两组均未出现静脉应用吗啡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结论:小剂量吗啡和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联合应用于关节内注射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单纯使用吗啡,且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不同切口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对早期伸膝功能康复情况的影响。方法本组共收治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276例,413个膝关节置换术,男39例,女237例,年龄42—83岁,平均63.3岁。其中分组施行标准髌骨旁切口、股内侧肌中间切口、股肌下小切口置换膝关节。术后部分采取积极康复训练,观察术后患侧伸膝抬高的时间。结果显示小切口组与其他切口组均差异较大,功能有显著改善,但手术时间、止血带时间显著延长,出血量大大增加。积极鼓励和劝告组则与所有各组均有较大差异。结论本研究提示止血带时间、疼痛可能并非股四头肌手术后功能受损的主要原因。手术切口创伤对股四头肌功能是有一定的影响,但是积极鼓励和劝告的则具有多方面的优势。但是尚需进一步的研究来验证。  相似文献   
103.
低位颈椎骨折脱位与颈椎矢状径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选取128例低位颈椎骨折脱位的患者,分成4组:完全瘫痪,不完全瘫痪,根性损;作,无脊髓神经损伤。测量初次X线片骨折脱位处椎管最小矢状径及相邻的未伤节段椎管矢状径,Pavlov值。结果:损伤节段管最小短状径:除C组与D组外,其余各组间相差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04.
正常双腿站立位股骨上段应力分布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分析双腿站立位时正常人体股骨上段的应力分布,验证该部位应力与结构的对应关系。方法 在建立股骨上段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基础上,确定边界条件,加载负荷,用三维有限元分析软件计算并图示股骨上段应力分布。结果 股骨上段应力分布结构合理,验证了结构与功能的对应关系。结论 三维有限元分析与方法是一种简便实用的生物力学研究方法,可作为实验生物力学研究的验证和补充方法。  相似文献   
105.
目的评价以羟基磷灰石(HA)广泛涂层假体进行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的中期效果。方法1997年2月~1999年5月,对96例以HA广泛涂层股骨假体的初次置换患者进行临床和放射学随访研究,主要评价Harris评分、大腿疼痛和并发症,以Kaplan-Meier法评价股骨假体的使用寿命。结果60例患者获得平均8年(7~9年)随访,Harris评分从术前的平均42分提高到术后的90分,仅2例大腿疼痛。无其它并发症发生,未见假体柄周围放射学透亮线,所有假体均获得骨性稳定,并出现重新塑型。假体8年生存率达100%。结论HA广泛涂层股骨假体具有骨传导作用,可抗轴向力和抗扭转力,且手术风险低,能够获得较好的同定。  相似文献   
106.
静电纺丝纳米纤维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研究,其在骨组织工程应用中仍未解决的问题是同时满足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生物活性和力学性能。骨组织工程主要构成要素是支架、细胞和生长因子。静电纺丝复合纳米纤维支架材料具有纳米级别的天然骨分级结构和天然骨的多孔结构,改进复合支架材料可促进细胞的浸润生长、干细胞分化和组织形成。本文重点探讨通过静电纺丝技术改进复合支架的性能,及其在动物实验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07.
胸椎黄韧带骨化症较少见,常造成胸椎管狭窄,压迫脊髓,手术治疗难度较大。我院收治2例,报告如下。例1,男,35岁。因双下肢感觉运动障碍进行性加重6个月入院。曾于外院行胸椎板切除减压术,术后双下肢感觉运动障碍加重,大小便正常。X线片示:T4~T10。棘突间隙有致密影突入椎管。CT片示:T4~T10。黄韧带骨化,椎板增厚,小关节突增生,谁管严重狭窄。MRI示T4~T10。椎管后方低信号影,呈锯齿样突向前面,严重压迫脊髓,脊髓信号无改变。体检:T7平面以下皮肤感觉减退,双下肢肌萎缩,双下肢震颤,膝、跟位反射亢进,踝阵挛阳性,…  相似文献   
108.
人工肩关节置换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索人工肩关节置换术治疗肱骨近端严重 3~ 4部分骨折方法。方法 本组 4 5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 ,男 14例 ,女 31例 ,年龄 31~ 78岁 ,平均 5 6 1± 7 8岁。 9例Neer分型 4部分和 1例 3部分粉碎性骨折行人工肩关节置换术 :单极人工肩关节 8例 ,双极人工肩关节 1例 ,全肩关节置换术 1例。结果 人工肩关节置换术后随访 2个月~ 4年 ,平均 1 3年。 10例患者 8例完全不疼 ,1例肩关节上举运动痛 ,返修术后缓解。 1例腋神经损伤致三角肌瘫痪 ,肩关节不稳。患者活动范围基本正常。除 1例外 ,其余较满意。假体X线片示置位较好 ,未见透亮区、无松动。结论 对于肱骨近端严重 3~ 4部分骨折 ,人工肩关节置换术是一个可望取得良好疗效的治疗方法。术中应尽可能重建大小结节的解剖复位 ,修复肩袖损伤 ,术后积极的功能康复训练有助于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感染性人工关节生物膜中细胞外多粘质物质(Extracellular Slime Substance)对抗生素抑菌或杀菌作用的影响。方法:利用人工关节的动物模型提取ESS,通过药敏试验(纸片扩散法)测定ESS对抗生素菌环直径大小的影响。结果:含有ESS的试验组的抑菌环的直径明显小于对照组的抑菌环的直径。结论:ESS能明显降低抗生素的杀菌或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将维多利亚运动评估研究院髌腱肌腱病量表(VISA-P)翻译成中文版量表(VISA-P-Ch),并对其信度和效度进行研究。方法 将英文版的VISA-P按规定翻译成中文版的VISA-P-Ch,用该评分表对30名髌腱肌腱病病人及30名健康受试者进行测试,1周内进行重测,用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ICCs)评价重测信度。用主成分及因子分析结构效度;通过VISA-P-Ch与Blazina分级之间的相关性来分析量表的效标效度;对髌腱肌腱病组和对照组进行区分效度评价。结果 VISA-P-Ch评分量表重测的ICC=0.972。主成分及因子分析共选出3个公因子,解释总变量的78.6%。髌腱肌腱病组和对照组的VISA-P-Ch评分分别为(71.0±10.5)分、(98.9±1.2)分,两组间总分和量表内各问题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VISA-P-Ch评分表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和可实施性,能用于中文区髌腱肌腱病病人的评价和随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