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5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41.
目的 总结体外循环非心脏手术病人的术前评估与麻醉。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8例病人的 9次体外循环行非心脏手术的麻醉情况 ,其中 6次经左或右股动、静脉、1次右经锁骨下动、静脉建立部分体外循环 ,2次常规体外循环。结果 该组病人平均体外循环时间 96~ 1 84 (1 31± 31 )min ,平均手术时间 4~ 9.5 (5 .9± 1 .8)h ,平均出血量 6 0 0~ 35 0 0 (1 35 0± 96 7)ml,平均输血量 4 0 0~ 30 0 0 (95 0± 886 )ml,平均尿量 4 0 0~ 1 80 0 (1 0 0 1± 4 5 0 )ml,术后平均呼吸支持时间 4 .5~ 96 (2 8.5± 30 .8)h。 1例病人术后 4 2d死于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结论 体外循环用于呼吸道难于维持、循环功能难于稳定或特殊要求的病人具有明显优点 ,加强麻醉前评估和麻醉管理有利于麻醉、手术成功进行  相似文献   
42.
533例汶川地震伤员感染流行病学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综合性医院在地震等自然灾害中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对伤员感染的救治水平.方法 选择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后转送至重庆6所三级甲等医院的533例地震伤员,结合创伤ISS和AIS评分,根据伤情及其与院内外感染的关系和抗生素敏感性等指标进行全面的回顾性分析.结果 533例后送伤员中,ISS<16分456例(85.6%);ISS 16-25分65例(12.2%),ISS>25分12例(2.3%).骨折433例(81.9%).头、颈部损伤42例,面部损伤7例,胸部损伤114例,腹部、盆腔损伤81例,四肢、骨盆损伤314例,体表损伤205例.仅有1处骨折180例,2处骨折139例,3处及以上骨折114例,截肢32例,挤压综合征21例,院内手术处理281例.感染79例,院外感染占87.3%.合并感染伤员抗生素敏感性实验结果显示,病原菌以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氏菌、鲍曼复合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C群链球菌为主,少数发生产气荚膜杆菌感染.敏感及耐药抗生素谱系各不相同且有部分重叠.抗生素选择应以头孢类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等为主.结论 在自然灾害紧急条件下,对伴有不同程度感染的骨折伤员,科学使用抗生素并采取综合有效的防护性救治措施对于加强伤员早期救治,预防严重创伤并发症,促进伤员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3.
巨大左心室瓣膜置换术病人的麻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方平  杨天德  陶军  吴悦惟  李洪  杜智勇  黄河  钟河江  谭虎 《重庆医学》2003,32(8):990-990,997
目的总结巨大左心室 (LVEDD>70mm)瓣膜置换术的麻醉.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2002年12本科为58例心脏瓣膜病合并巨大左心室的患者施行麻醉的有关情况.该组患者术前平均LVEDD70~108(82.6±9.3)mm, 术前心功能分级(NYHA1)心功能Ⅲ级42例,Ⅳ级16例,采用小剂量咪唑安定(1~2mg)、氯胺酮(15~20mg)、芬太尼((0.05mg)、万可松多次给药,复合利多卡因咽喉部表面麻醉作麻醉诱导,术前用GIK溶液、术中用1,6-二磷酸果糖作心肌保护,用多巴胺、硝普钠和磷酸二酯酶抑制剂--氨力农维护循环功能.结果全组病人麻醉诱导平稳、无血流动力学的较大紊乱,手术后严重低心排死亡2例 (3.45%,2/58)、总死亡率为8.62%(5/58).结论加强围术期心肌保护、适当的麻醉诱导和联合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是巨大左心室瓣膜置换术麻醉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44.
钟河江  杨天德  粟永萍 《重庆医药》2009,38(15):1870-1872,1875
目的观察严重烧伤早期小鼠腹腔巨噬细胞c~Jun激活区结合蛋白1(JAB1)蛋白表达变化,探讨安定一氯胺酮对其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将成年健康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严重烧伤组、安定~氯胺酮组和严重烧伤后安定~氧胺酮处理组,以20%~30%体表总面积(TBsA)Ⅲ度烧伤作为严重烧伤模型,肌肉注射安定0.4mg/kg、氯胺酮10mg/kg给予麻醉。收集腹腔巨噬细胞提取总蛋白,运用Westernblotting方法检测各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JAB1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在严重烧伤后30min,小鼠腹腔巨噬细胞JAB1蛋白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于6h时达到最低(P〈0.01),严重烧伤后12h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然而,严重烧伤后应用安定氯胺酮麻醉,小鼠腹腔巨噬细胞JAB1蛋白表达水平在各时相点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严重烧伤可引起小鼠腹腔巨噬细胞JAB1蛋白表达水平的早期下降,而严重烧伤后应用安定一氯胺酮麻醉能显著抑制JAB1蛋白表达水平下调。  相似文献   
45.
联体婴儿均为男性 (32周 ,剖腹产 ) ,术日为出生后 95d ,甲、乙两婴共重 9.40kg ,甲婴体形稍大 ,乙婴稍小。两婴连接部为胸骨中部至脐 ,联体周径为 38cm。CT、MRI和B超提示心脏相互独立 ,乙婴心脏突入到甲婴胸腔内 ,心脏疑有相连。甲婴右心室增大、房间隔缺损 (直径 6 .2mm) ;乙婴有动脉导管未闭。两婴肝实质融合 ,连接部直径约 8~ 1 0cm。  麻醉处理 :术前常规禁食、禁饮 ,入室后取其自然卧位 ,手术间温度维持在 2 4~ 2 8℃。两婴分别肌注东莨菪碱 0 .1mg、氯胺酮 40mg ,入睡后分别行足背动脉穿刺直接监测动脉压 ,…  相似文献   
46.
急诊体外循环心血管手术病人的麻醉(附20例病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急诊体外循环心血管手术的麻醉。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本科1996年12月~2003年3月20例急诊体外循环心血管手术的麻醉前准备、麻醉诱导方法、循环功能维护和并发症防治等问题。该组病人麻醉前心功能分级(NYHAl)心功能Ⅲ级8例,Ⅳ级12例,心源性休克4例,采用小剂量咪唑安定、氯胺酮、芬太尼、万可松多次给药,复合利多卡因咽喉部表面麻醉作麻醉诱导,术中用GIK溶液或二磷酸果糖作心肌保护。结果 该组病人麻醉诱导基本平稳、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术后低心排4例(20.0%,4/20),1例肾功能不全(5.0%,1/20),2例呼吸功能不全(10.0%,2/20),3例死亡(15.0%,3/20)。结论 急诊体外循环心血管手术的麻醉应着重强调麻醉前心血管功能的维护、对循环干扰小的麻醉诱导、术中心肌和重要脏器功能保护以及术后的呼吸、循环支持。  相似文献   
47.
由于麻醉操作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不同程度的麻醉风险,尤其是小儿的发育不完全,出现麻醉风险的情况也更多,教师在带教过程中,必须强化学生麻醉风险意识,通过以身作则帮助学生认识到麻醉操作规范的重要性,并不断增强自己的技术能力,成为更加优秀的麻醉师。  相似文献   
48.
临床麻醉实习教学中对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床思维是临床诊断与治疗的前提和基础。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是提高学生临床应用能力的主要手段。根据临床麻醉教学的需要,在教学中以临床实际问题为中心,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学生自身素质的培养,鼓励学生形成正确的临床思维能力。这些教学方法培养和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临床思维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9.
目的总结和探讨主动脉缩窄合并心内畸形同期手术治疗的麻醉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主动脉缩窄合并心内畸形患者同期施行主动脉缩窄及合并的心内畸形矫正术的麻醉、监测、循环管理和重要器官保护的情况。患者先在全身浅低温(鼻咽温33℃~34℃)及控制性降压麻醉下,采用左胸后外侧切口入胸,矫正主动脉缩窄;然后经正中胸骨切口、体外循环麻醉下行心内畸形矫治手术。结果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维持稳定,肺动脉压力控制满意,无1例低心排综合征。手术期间鼻咽温31.5%~33.5℃,阻断主动脉时间15~47min,平均(30.3±9.9)min。体外循环时间25~65min,平均(53.4±13.2)min。无麻醉死亡,未发生截瘫、急性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结论主动脉缩窄合并心内畸形同期手术治疗的麻醉处理较复杂,维护心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的稳定、调控肺动脉压力和防治重要器官功能不全是麻醉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50.
JAB1、LPS对糖皮质激素受体转录激活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钟河江  杨天德  粟永萍 《重庆医学》2004,33(11):1608-1610
目的体外观察JAB1基因转染对糖皮质激素受体转录活性的调控作用. 方法采用体外培养COS-7细胞,脂质体法共转染含全长人JAB1基因质粒pCDNA3.1-JAB1、pCMV-hGRα及含CAT报告基因质粒pMAMneo-CAT,设置不同剂量梯度的pCDNA3.1-JAB1质粒,转染36h后用ELISA方法检测氯霉素乙酰转移酶(CAT)活性来观察JAB1基因转染对GR转录激活活性的影响.结果随着pCDNA3.1-JAB1质粒剂量的增加,CAT浓度也逐渐上升,表明GR的转录激活活性也逐渐增加.LPS能显著地降低CAT浓度,但共转染pCDNA3.1-JAB1质粒可反转CAT活性的降低.结论 JAB1能增强GR的转录激活活性,LPS能抑制GR的转录激活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