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1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23篇
医药卫生   46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建立等位基因特异扩增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ASPCR)检测艾滋病病毒(HIV)V106I耐药突变位点的方法,用于快速检测低比例的V106I突变。方法针对HIV的V106I多态性位点设计引物,建立检测方法。构建野生型和突变型质粒标准品,检测野生型质粒、突变型质粒和临床样本,评价方法的准确性、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 5份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感染者本底血清标本(2份存在V106I耐药突变位点,3份不存在V106I耐药突变位点),特异性引物扩增105野生型质粒和突变型质粒的循环阈值(Ct值)之差(△Ct)为10.26,ASPCR法能正确区分野生型和突变型质粒,临界值为9.26;对100%~0.01%的突变型质粒和野生型质粒混合物的检测显示,突变比例高于1%时得到相应的ΔCt值均9.26,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的突变比例与理论值具有较好的吻合度,ASPCR法检测V106I突变的灵敏度可达到1%突变比例。结论建立的ASPCR方法可用于检测临床样本V106I耐药突变位点。  相似文献   
52.
53.
目的 观察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AI)辅助系统用于CT检出肋骨新鲜骨折的效能。方法 由2名高年资影像科医师对1 000例急诊CT所示肋骨新鲜骨折患者进行逐层标注,再由另2名高年资医师进行审核;将图像导入深睿医疗Dr.Wise®骨折CT影像辅助检测系统(简称Dw_AI)。于1 000例中随机抽取60例(40例肋骨新鲜骨折、20例无骨折)作为数据集2,以其余940例为数据集1(902例肋骨新鲜骨折、38例无骨折)。由1名影像科主任医师(CR)基于数据集1独立评估肋骨新鲜骨折,将其结果与Dw_AI结果进行对比,评估Dw_AI的效能。由2名低年资和2名中等年资医师参与多阅片者多病例(MRMC)临床试验,基于数据集2,分别于病灶、肋骨和患者级别评估Dw_AI辅助不同年资医师诊断的效能。结果 数据集1 全部940例中, 2 946支肋骨存在3 452处新鲜骨折;Dw_AI对各级别肋骨新鲜骨折的敏感度均高于CR(P均<0.05)。数据集2全部60例中,112支肋骨存在123处新鲜骨折;Dw_AI辅助下,不同年资医师诊断各级别肋骨新鲜骨折的敏感度均有所提高(P均<0.05)。结论 AI辅助系统用于CT检出肋骨新鲜骨折的效能较佳,且能提高医师、尤其低年资医师的诊断敏感度。  相似文献   
54.
55.
目的了解CD4 T淋巴细胞的活化在长期感染非进展者(LTNP)及典型进展者(TP)之间的差异,探讨HIV感染的免疫基础。方法收集24例HIV-1感染患者(7名LTNP患者,17名TP患者)及15例健康对照的抗凝血标本,流式细胞术检测CD4 T淋巴细胞的活化标志物CD38并检测其CD4计数等指标;bDNA方法检测患者体内的病毒载量。结果与正常人相比,LTNP患者的CD4 T淋巴细胞的活化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TP患者的活化程度明显增高(P<0.01);HIV感染者CD4 T淋巴细胞CD38的表达水平与CD4计数呈正相关,与病毒载量呈负相关。结论随着疾病的进展,CD4 T淋巴细胞的活化程度逐渐增高;LTNP患者CD4 T淋巴细胞的活化程度没有明显增高可能是其疾病长期不进展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6.
2017年11月3日—4日,第二届全国传染病高峰论坛——肝病和艾滋病临床免疫与细胞治疗会议在北京召开.来自感染病、免疫、创伤修复、肿瘤、生物治疗等多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大会围绕以下几个主题进行了学术交流和讨论:①细胞治疗政策管理法规;②艾滋病的免疫治疗;③病毒性肝炎治愈;④疑难危重肝病细胞治疗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优化痔上黏膜套扎术治疗脾虚气陷型Ⅲ期内痔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120例脾虚气陷型Ⅲ期内痔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优化痔上黏膜套扎术组(简称"优化套扎组")和痔切除术组,每组各60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出血、尿潴留、肛门坠胀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肛管静息压及术后复发情况。结果:术后,优化套扎组患者的肛门疼痛、出血、尿潴留情况均优于痔切除术组(P0.01),而两组患者的肛门坠胀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优化套扎组患者的肛管静息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痔切除术组患者的肛管静息压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且较优化套扎组亦明显升高(P0.01);术后6个月,痔切除术组患者的肛管静息压较术后1个月明显降低(P0.05),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复发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的痔切除术比较,优化痔上黏膜套扎术可有效减轻痔术后的疼痛及相关不适症状,且术后肛内压力稳定,对脾虚气陷型Ⅲ期内痔患者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8.
目的评价牙冠延长术在牙体缺损达龈下的残根残冠修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口腔科2004年12月至2007年11月收治的48例患者52颗牙体缺损达龈下的患牙,术前按断端位于龈下最深距离分为浅缺损组(28颗患牙,距离<2.5mm)和深缺损组(24颗患牙,2.5mm≤距离≤4.0mm),均采用牙冠延长术暴露龈下牙体断面,术后6周行桩冠修复。分别记录手术前后牙周探诊深度(PD)、菌斑指数(PLI),龈沟出血指数(SBI)和牙齿松动度,观察临床疗效。结果两组病例术后6周牙体断端均暴露较好、龈缘颜色正常。术后6个月修复满意率为80.77%。浅缺损组术后无松动,修复效果满意。深缺损组术后半数出现I度松动,修复效果欠佳,两组修复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阶段两组的PD、PLI、SBI均明显优于术前(P>0.05)。结论牙冠延长术有利于残根残冠的保存和修复,但要注意适应证的选择。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质膜 Ca2+-ATP 酶异构体2(PMCA2)基因的多态性与突发性耳聋的关系。方法采用分组研究的方法,对164名受检者进行调查和听力测试,按听力学评价的结果将其分为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的突发性耳聋组(n=82)和听力正常组(n=82);用 PCR 和等位基因特意扩增法检测 PMCA2基因上 rs2289274和 rs6790640两个单核苷酸位点的多态性。结果在突发性耳聋组中,rs2289274位点基因型频率分别为 AA 55.8%,AG 17.4%,GG 26.8%,等位基因频率 A 64.5%和 G 35.5%。在听力正常组中,rs2289274位点基因型频率分别为 AA 26.8%,AG 28.0%,GG 45.2%,等位基因频率 A 41.1%和 G 58.9%。在突发性耳聋组中,rs6790640位点基因型频率分别为 CC 18.3%,CT 35.4%,TT 46.3%,等位基因频率 C 36.3%和 T 63.7%。在听力正常患者组中,rs6790640位点基因型频率分别为 CC 2.4%,CT 63.4%,TT 34.1%,等位基因频率 C 34.1%和 G 65.9%。两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及其等位基因频率在突发性耳聋组和听力正常患者组之间部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MCA2基因 rs2289274和 rs6790640两个单核苷酸位点的多态性可能是突发性耳聋的遗传易感性因素。  相似文献   
60.
肉糜制品的质地测定有多种方法,如W-B剪切、穿刺和压缩试验等.通过结果比较,发现3种方法测得的硬度值呈线性相关,而且每种试验硬度值和功也都线性相关.对于因样品脂肪含量不同所导致的硬度变化,压缩试验最为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