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36篇
  免费   738篇
  国内免费   475篇
医药卫生   17549篇
  2024年   73篇
  2023年   307篇
  2022年   333篇
  2021年   335篇
  2020年   290篇
  2019年   274篇
  2018年   357篇
  2017年   211篇
  2016年   242篇
  2015年   277篇
  2014年   814篇
  2013年   546篇
  2012年   664篇
  2011年   677篇
  2010年   680篇
  2009年   737篇
  2008年   751篇
  2007年   776篇
  2006年   621篇
  2005年   773篇
  2004年   705篇
  2003年   595篇
  2002年   494篇
  2001年   505篇
  2000年   570篇
  1999年   554篇
  1998年   496篇
  1997年   527篇
  1996年   479篇
  1995年   427篇
  1994年   446篇
  1993年   304篇
  1992年   263篇
  1991年   221篇
  1990年   239篇
  1989年   187篇
  1988年   104篇
  1987年   132篇
  1986年   97篇
  1985年   75篇
  1984年   76篇
  1983年   57篇
  1982年   59篇
  1981年   33篇
  1980年   46篇
  1979年   21篇
  1978年   18篇
  1977年   11篇
  1976年   10篇
  1960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992.
接触丙烯腈工人疾病谱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了解丙烯腈 (ACN)对作业工人的慢性损害。方法 收集接触ACN作业工人1998年健康体检表 ,上海某地区不接触ACN及其他毒物的某大学的教师、行政、科研人员 1998年高校健康体检表 ,对其疾病谱进行筛选、统计和分析。结果 ACN对人体健康的慢性损害 ,主要是消化系统 ,尤其是肝脏损害 ,职业接触ACN 2 0年以上肝脏患病率最高 (12 .5 % ) ,在ACN接触人群中其患病率随工龄增大有增高的趋势 ;ACN对人体循环系统也有慢性、蓄积性损害。结论 ACN对人体消化系统、循环系统 ,尤其对肝脏有慢性损害。  相似文献   
993.
化工行业职业性机械伤害危险因素的病例-交叉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化工行业机械伤害的有关诱发因素,估计其作用强度。方法 采用病例-交叉设计的方法。以操作和检修时受伤的化工工人为研究对象,每个对象在受伤后2d内完成调查,收集他们受伤前10min、上一工作日同一段时间和受伤前1周内有关诱发因素暴露的信息,用配对时间段方法和一般频数法进行分析,评估各种诱发因素的危险度。结果 一般频数法分析的结构表明,操作方法异常、设备工具缺陷、工作紧迫、注意力不集中、不使用防护用品、精神状况较差、与同事配合不协调、工作环境发生变化等瞬时危害因素的RR值及95%可信限的下限均大于1。配对时间段方法分析的结果与其相拟,但95%可信限较宽。结论 化工行业职业性机械伤害的发生存在着诸多诱发因素。病例-交叉研究中的一般频数法与配对时间段方法相比,前者所得结果较为可靠,研究的相对效率较高。建议进一步使用多个时间段方法进行研究,以减小混杂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4.
通过对临床路径和电子病历关系的探讨,分析基于临床路径管理的电子病历改进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临床路径信息模块的功能、形式、应用前提和实施原则。认为基于临床路径的电子病历是医院管理改进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995.
目的:了解医患双方对于医院暴力先兆的认知现状,为预防工作场所暴力提供先兆评估依据.方法:在两家综合性医院抽取患方人群和医方人群,进行关于医院暴力先兆的问卷调查.结果:医务人员沟通技巧差、态度冷漠、未向患方解释病情或预后估计、工作环节出错、用药不合理、医疗费用过高、医务人员推卸责任,病人得不到尊重和重视,这些医院暴力的先兆得到双方认可.结论:医患双方对于医院暴力先兆的认知存在差异,医方对主观过错因素的重视需加强.  相似文献   
996.
多环芳烃遗传毒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多环芳烃类化合物是广泛存在于各种环境介质中的一类有机污染物,并能通过呼吸、饮食、饮水、皮肤接触等多种途径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产生严重危害。关于多环芳烃的毒性研究已经涉及遗传毒性、肝脏毒性、生长发育毒性及致癌性等方面,该文综述了其遗传毒性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DNA损伤、染色体损伤以及遗传易感性等。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分析北京市海淀区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及传播链。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应用现场调查和大数据技术分析传播链。结果 2022年4月27日至5月13日, 海淀区发生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全基因组测序系Omicron变异株(BA.2.2进化分支);涉及感染者38例,确诊病例34例,无症状感染者4例;临床分型以轻型(88.2%)为主,无重型、危重型和死亡病例;早期临床症状以咽部不适(50.0%)、咳嗽(29.4%)为主;17 d内传播7代,涉及3起社区聚集、2起单位聚集和8个家庭内传播;暴露方式以同住(47.6%)、同时空暴露(31.6%)为主;代间距MQ1,Q3)为3(1,6)d;总续发率为1.5%(37/2 482),其中家庭续发率为36.7%(18/49)。结论 本起Omicron变异株疫情临床症状轻,家庭、社区聚集性明显,疫情传播速度较快,同时空暴露感染风险较高,需利用信息化技术全面摸排密切接触者,以快制快,有效阻断疫情传播。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观察早期婴儿维生素D营养状况,为合理地补充维生素D提供依据。方法 以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出生的72例婴儿为研究对象,自生后15 d起口服维生素D补充剂,满月起逐月询问生活史和体检。于出生及4月龄时分别采集脐血和静脉血,测定血清25-(OH)D、钙、磷和碱性磷酸酶浓度。结果 脐血25-(OH)D平均水平(21.91±5.75)nmol/L,72例(100.0%)维生素D缺乏;婴儿4月龄时血清25-(OH)D平均水平(108.12±45.30)nmol/L,10例(13.9%)维生素D缺乏。血清25-(OH)D平均水平在每日摄入维生素D 200 U~组升至(112.37±37.98)nmol/L,在400 U~组升至(133.97±34.93)nmol/L。但维生素D不足和缺乏者在每日摄入维生素D 200 U~组6例(23.1%),400 U~组仅2例(7.1%)。新生儿及婴儿血钙、磷、碱性磷酸酶水平均正常。结论 北方地区冬季新生儿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生后尽早补充可以显著改善维生素D营养状况。每日补充200 U维生素D可显著提高早期婴儿血清25-(OH)D水平;若要达到维生素D营养充足,至少补充400 U维生素D。  相似文献   
999.
[目的]了解女童血清中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EDs)的水平及其与性早熟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以2011年杭州市某儿童医院内分泌科确诊为性早熟的女童219人为病例组,杭州市4所小学的健康女童271人为对照组,采用超高效液质联用技术测定女童血清中有机氯农药DDT的代谢产物DDE和20种邻苯二甲酸酯(DEHP、DBP、DIDP、DIBP、DNOP、DHXP、DEP、DAP等),及其4种代谢产物(MEHP、MBP、MEP等),以及2种洗涤剂的降解产物(4-OP、4-NP)和双酚A,共28种EEDs的含量。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检出的EEDs与女童性早熟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血清中检出14种EEDs,其中两组DDE、DEHP、DIBP、DBP、DIDP、MBP检出率均较高(50%~100%)。病例组DNOP(χ2=30.191,P〈0.001)和DIDP(χ2=71.100,P〈0.001)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病例组血清中DDE、DEHP、DNOP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Z值分别为8.350、3.435、5.487,P〈0.001);而DEP、DAP、DIBP、DBP、DHXP、MEHP、MBP、MEP含量则明显低于对照组(Z值分别为4.389、9.290、5.592、2.962、4.703、5.384、3.607、3.650,P〈0.01);多元回归显示,DNOP(b=0.128,P〈0.001)和DDE(b=0.357,P〈0.001)的含量与性早熟呈正相关,而DAP(b=-0.183,P〈0.001)和MEP(b=-0.055,P〈0.01)的含量与性早熟呈负相关。[结论]两组女童血清都检出EEDs,DDE、DNOP的水平升高可能与女童性早熟的发生相关,DEP、DAP、DIBP、DBP、DHXP、MEHP、MBP、MEP存在低检出水平。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研究“儿心量表”修订后《中国儿童发育量表》的结构效度及校标效度,为制定全国常模以及诊断性发育量表提供可行性依据。方法 在北京市地区抽样人群中,用《中国儿童发育量表》初始修订表进行测试;运用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及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方法确定量表的结构及结构效度;以Gesell发展量表为外在校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共测试0~84月龄儿童2 779名,男童1 468名,女童1 311名。男:女比为1.1∶1,按项目实际受试人次计,共测试77 329人次。具有鉴别力的(CR值,P<0.05)项目占99.2%(259/261)。将量表每3个月的项目为一个整体(子集)进行因素分析, 9个子集的KMO值分别为0.938、0.954、0.933、0.932、0.940、0.942、0.948、0.976、0.956;旋转后提取因子特征值大于1的累积方差贡献率分别为66.9%、 55.2%、57.6%、59.4%、50.5%、59.7%、61.0%、59.7%、59.2%。量表的5个维度与提取因子载荷匹配基本吻合。通过对以因素分析的9个子集进行强制性验证性因素分析,5个维度构想与实际数据的拟合度良好。考虑发展量表特点及验证性因素分析样本量要求,再将前后连续、相邻月龄项目进行组合即1月龄与2月龄,2月龄与3月龄之后以此类推,再进行验证分析,分析参数CFI及NNFI均大于0.9,RMSEA在0.08以下占79.2%(19/24),最大为0.98,仍提示五维度的构想合理。与Gesell量表的关系(Pearson)系数为0.637。结论 修订后《中国儿童发育量表》结构效度较高,测验项目鉴别力强,五维度的量表结构合理,符合诊断性发育评估量表参数,可作为制定全国常模的基础量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