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43篇
医药卫生   24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对兔长骨牵伸骨痂形成的早期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30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胫骨中段截断,5d后开始延长,每天延长1mm,10d后停止延长,待骨痂形成10d;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于牵伸骨痂中心区进行体外冲击波(ESW)处理,冲击波能量密度0.54mJ/mm2,脉冲1000次;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两组于截骨后45、60、75d取材,采用X线片、骨密度检测对牵伸骨痂形成进行观察,并行统计学分析,组织学观察比较。结果术后45d和60d,X线片及骨密度检测显示实验组牵伸骨痂形成量及骨密度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75d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组织学观察发现45d实验组成熟软骨和类骨组织形成量均较对照组多,实验组新生骨痂内毛细血管数量较多,60d实验组可见大量新生骨组织,有丰富的骨髓腔和原始骨髓,对照组以类骨组织为主,原始骨髓少,75d两组间组织学形态趋于一致。结论在兔胫骨牵伸骨形成过程中,ESW可加速骨痂的早期形成、矿化和改建。  相似文献   
52.
我院自2002年8月至2004年10月采用针刺抽液及注射强的松龙,治疗甲状腺囊肿4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3.
睑下垂矫正术可归纳为提上睑肌缩短、利用额肌悬吊和利用上直肌提吊等三种术式。目前临床较普遍采用前两种,提上睑肌缩短虽较符合生理要求,但有一定限制。额肌悬吊术的优点是不受提上睑肌残留功能的限制,适应范围广。用作额肌悬吊术的提吊物有自体阔筋膜、肌肉和丝线等。目前多采用自体阔筋膜,因其不被  相似文献   
54.
目的:评价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切除后异体骨复合人工腕关节修复重建方法及效果。方法:自2000年6月~2004年6月对8例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患者行瘤段切除、异体骨复合人工腕关节修复重建术,其中男5例,女3例,年龄24~52岁,平均38岁,平均随访33.2个月;按改良Campanacci影像学分级系统对骨巨细胞瘤进行分级,其中Ⅱ级5例,Ⅲ级3例,病理骨折2例;采用肌肉骨骼肿瘤学会保肢评分标准评定术后功能。结果:随访期内所有患者未发现肿瘤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术后无明显异体骨排异反应、感染、骨吸收和骨不连;异体骨与自体骨愈合时间平均5.6个月(4.3~8.2个月);近期人工关节假体无松动、断裂及脱位等并发症;腕关节平均活动度:掌屈38°,背伸45°,桡偏15°,尺偏20°,旋前40°,旋后65°;功能评价结果:优2例,良3例,可2例,差1例。结论:异体骨复合人工腕关节对桡骨远端肿瘤切除后骨缺损的重建是一良好的选择,远期效果尚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55.
[目的]研究儿童四肢长骨骨巨细胞瘤的发病,评价不同手术方式的效果。[方法]对1994年12月~2003年12月本院收治的骨巨细胞瘤患者进行统计分析,根据Enneking分级系统分级,Ⅰ-Ⅱ级采用肿瘤刮除,氯化锌烧灼残腔,双氧水浸泡和异体植骨的方法进行治疗,Ⅲ级采用瘤段切除大段异体骨移植重建,术后定期随访。[结果]在128例骨巨细胞瘤患者中,儿童患者8例发病率为6.3%。其中Ⅰ级2例,Ⅱ级5例,Ⅲ级1例,伴发病理性骨折2例。6例行肿瘤刮除植骨后骨修复完善,肢体无畸形,2例病理性骨折愈合良好;1例异体骨段移植骨愈合良好,无塌陷及骨折,但患肢短缩2.5cm,无移植排斥;1例腓骨上端病变行腓骨小头切除,无功能障碍。术后随访2—9a,平均5.4a,未见肿瘤局部复发和远处肺转移。[结论]骨巨细胞瘤可以发生在儿童四肢长骨,刮除、氯化锌烧灼、双氧水浸泡和异体植骨可以达到满意效果,而瘤段切除会对儿童肢体发育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56.
外源性TNF-α对bBMP异位诱导成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局部注射重组人α肿瘤坏死因子(rhTNF-α)对牛骨形态发生蛋白(bBMP)在小鼠体内异位诱导成骨的影响。方法:采用X线检查成骨面积图像分析、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钙含量测定和组织学检查等方法,对局部注射不同剂量rhTNF-α后bBMP诱导成骨活性的变化进行评价。结果:①bBMP5mg植入小鼠肌袋内可诱发一个完整的骨发育过程,导致异位骨软骨组织发生;②在bBMP植入区注射rhTNF-α后,bBMP诱导成骨活性受到干扰,表现为成骨活性随rhTNF-α注射剂量的增加而减小;③rhTNF-α使bBMP诱导的间充质细胞分化成骨过程受到影响,导致成骨时间延长或完全阻滞。结论:rhTNF-α在小鼠体内可削弱bBMP的异位诱导成骨能力并抑制间充质细胞分化成骨  相似文献   
57.
无脉病与眼征侯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显示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中以头臂动脉、左颈总动脉、降主动脉及肾动脉等狭窄和阻塞时临床上出现的眼部征侯,探讨了多发性大动脉炎由于受累的部位和程度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临床类型及其眼部表现。而临床眼科将多发性大动脉炎出现的眼部征侯,惯用命名为无脉病(症),其实并非所有无脉症都出现眼部症状,故眼科沿用无脉症一词实属欠妥,笔者建议改用多发性大动脉炎眼部综合症。  相似文献   
58.
目的: 提出一种基于计算机辅助设计 (CAD) 和快速成型技术 (RP) 的大块组织工程骨支架结构设计、制造方法, 观察人成骨细胞与支架的相容性及细胞生长情况。方法:应用CAD软件设计生成支架负型CAD模型, 快速成型技术制备树脂模具, 在模具中填充β- 磷酸三钙 (β- TCP), 高温烧结后制成支架。将人成骨细胞与支架复合培养, 扫描电镜 (SEM) 观察细胞生长情况。结果: 支架负型CAD模型为内部呈轮辐形网架结构的圆柱体, 制得树脂模具及支架与设计模型一致。SEM观察: 细胞增殖分化良好, 大量细胞生长入管状孔道内。结论: 该方法实现大块组织工程骨支架结构的精确设计和可控制造, 制得支架与人成骨细胞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内部结构利于细胞长入支架深部。  相似文献   
59.
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s,GCT)是一种常见的原发性骨肿瘤之一,在我国占骨肿瘤的10%~15%,高于欧美国家5%~8%的比例。其多发于骨干骺端,组织来源尚不清楚,一般认为起始于骨髓内间叶组织。由于该肿瘤在生物学行为上的不确定性及局部较高的复发率,其诊断、治疗方式的选择及预后判断常面临很多困难。  相似文献   
60.
目的micro-CT评价新型低弹β钛合金内植物对大鼠骨质疏松骨折愈合的作用及应力遮挡效应。方法SD雌性大鼠去势,建立骨质疏松动物模型,采用Utvag方法制备双股骨骨折模型,选用弹性模量分别为110GPa和30GPa的钛合金制成髓内针固定骨折,左侧为高弹组,右侧为低弹组,分别于术后2、4、6、12w行micro-CT测定,检测骨小梁的体积(BV)、样本体积(TV)、骨体积分数(BVF)、骨小梁间隙(Tb.Sp)、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梁数(Tb.N)和结构模型指数(SMI)等指标,比较两种弹性模量钛合金植入物对骨折骨痂形成的影响,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骨质疏松大鼠股骨骨折后4w,兴趣区域1(ROI1)区,低弹组除TV、Tb.Sp高于高弹组外,BV、BVF、Tb.Th均低于高弹组;术后6w,ROI1区,低弹组TV值高于高弹组,其余差异无显著性;术后12w,ROI1区,低弹组TV、BV、Tb.N、Tb.Th、SMI均高于高弹组。ROI2区,低弹组BV、BVF、SMI均高于高弹组。结论新型低弹β钛合金内植物有利于大鼠骨质疏松骨折早期骨痂的形成,并提高骨折愈合的远期质量,减少了骨折固定节段的骨量丢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