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4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8篇
医药卫生   36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5 毫秒
41.
患者,男,20岁。自感吞咽不畅10余年,进食时有坠落感,进食后需饮温水冲下,活动时胸内有水波冲击感并呼吸困难。几年前行内镜检查示先天性贲门狭窄,末行治疗。近感进食后胸骨后下方疼痛、憋气,食物难以咽下,遂来我院诊治。查体:体温36.6℃,脉搏:82次/分,发育良好,营养欠佳。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基于跨理论模型的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14例2型糖尿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108例采用常规治疗及常规护理;实验组106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跨理论模型护理干预,干预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及心功能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血糖控制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心功能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基于跨理论模型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血糖,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43.
导管化疗加放疗及X-刀治疗食管癌6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从X线角度对照观察导管化疗加放疗及X刀治疗晚期食管癌后的疗效.方法晚期食管癌60例,其中经导管化疗加放疗30例(综合组),X刀治疗30例(X刀组).各治疗组前、中、后各摄食管X线吞钡片充盈、粘膜象各一张,以观察疗效.结果治疗后总生存率,综合组1,3,5a分别为73%,443%,273%.X-刀组由于开展近2a2mo,除一例治疗后形成食管气管瘘死亡外,其余仍在观察.治疗效果和病变长度、X线分型、病理类型及有否转移有关.X刀治疗组治疗后食管狭窄率明显高于综合组.通过本组病例的X线对照分析X线吞钡观察晚期食管癌治疗前后的改变情况可作为判断预后的标准之一.结论从X线角度观察导管化疗加放疗治疗晚期食管癌疗效好于X-刀治疗,且X刀治疗狭窄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44.
郭建平  张剑 《吉林医学》2014,(2):272-273
目的:探讨肝素对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凝血机制的影响及治疗效果。方法:将80例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凝血机制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凝血机制各指标:全血黏度、全血还原黏度以及红细胞比容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2.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肝素治疗急性发作期肺心病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凝血机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45.
全胃切除术后吻合口瘘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1]。目前治疗多采用禁食,全肠外营养或空肠造瘘等方法。而这些方法的使用有时会受到某种因素的限制。我们根据这类病人瘘口距口鼻较近及瘘口以下肠管动力及吸收功能正常的特点,利用导管介入法把自制的带导丝的细硅胶管...  相似文献   
46.
端粒酶在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的表达及其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Wistar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及其分化细胞的端粒酶活性,探讨神经干细胞维持其生物学特性的分子生物学基础及神经干细胞分化调控的内在机制。方法显微镜下分离大鼠胚胎室管膜下区细胞,在含生长因子的神经干细胞完全培养液中培养形成神经干细胞,然后在不含生长因子而含10%血清培养液中分化14~16d,应用改良的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TRAP)研究神经干细胞及其分化细胞的端粒酶活性。结果Wistar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表达较强的端粒酶活性,而分化后的细胞则不再表达端粒酶活性。结论端粒酶活性的改变可能是胚胎神经干细胞诱导分化的机制。随着端粒酶活性的逐渐下降,胚胎神经干细胞随之分化为具有一定生物学特性的细胞。  相似文献   
47.
目的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方法(ERP)研究刺激耳石器和水平半规管对人听觉认知活动的不同影响。方法17名受试者进行了相同梯形刺激曲线的Z轴和偏心50 cm旋转。旋转过程分为各持续150 s的3段:10°/s匀速旋转、0.6°/s2的匀角加速度旋转和0.6°/s2减加速度旋转。在旋转过程中,受试者按要求完成听力认知任务,即等概率中文阿拉伯数字语音信号2~9,听到奇数(靶信号)用按键进行反应,听到偶数(非靶信号)不按键。记录试验期间的脑电图,并对记录作了处理。结果偏心匀速旋转时ERP的N1和P2波幅低于对照,N2和P3潜伏期相对于对照减慢,非靶信号ERP的额区和颞区P2潜伏期相对于对照和Z轴旋转延长。偏心加速度或负加速度旋转时相对于Z轴旋转,反应时缩短。偏心和Z轴加速度旋转时相对于对照ERP的N1和P2波幅降低。偏心加速度旋转相对于Z轴旋转ERP的N1和P3潜伏期减慢,P2潜伏期和靶信号ERP的N2潜伏期加快。偏心和Z轴负加速度旋转时相对于对照靶信号ERP的P3峰值波幅降低,靶信号ERP的N1和P3潜伏期减慢,偏心负加速度旋转时非靶信号ERP的P3潜伏期快于Z轴旋转。结论偏心匀速旋转单纯刺激耳石感受器对听觉脑认知过程产生抑制作用;偏心加速度旋转同时刺激耳石和半规管时对脑认知过程的抑制作用减弱,可能与前庭感受器向中枢传入冲动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48.
白介素—2治疗癌性胸水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癌性胸水是晚期较为常邮的并发症,多见于晚期肺癌或肺转移癌,临床上治疗比较困难,症状难以缓解,预后不佳。我们对48例癌性胸水的患者,分别用环磷酰胺和白细胞介素-Ⅲ,两种药物胸腔内灌注,进行疗效分析比较。结果表明IL-2胸腔内灌注的临床症状缓解有效率达80.0%,而CTX的缓解有效率为47.8%,两者间有统计学的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9.
总结资料完整的318例大肠癌根治术病例。结果表明大肠癌术后生存期与肿瘤的组织学类型,临床分期关系密切。另发现高发化大肠病或(和)临床分期为A期的病例,术后可不化疗;而中低分化大肠癌或(和)临床分期为B、C期的病例,应常规辅以术后化疗,可提高疗效。本组资料的疗效与发病年龄有关,与性别无关。  相似文献   
50.
DSA检查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附3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由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igitalsubtractionangiog raphy,DSA)技术的应用,使颅内动脉瘤诊断率大为提高,也使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预后明显改善。本文对近年来我院收治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35例的DSA影像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DS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1 资料与方法本文所分析的 35例病人,系 1999 ~2002年来我院就诊的患者,其中男 21例,女 14例,平均年龄 53岁 ( 30 ~75岁 )。全部病人有头痛、呕吐等临床症状,其中 26例临床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前来我科做全脑血管DSA检查。造影设备为岛津 2400型DSA血管造影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