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6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39篇
医药卫生   42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探讨骨转移瘤术后6个月内肿瘤原位复发率、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年3月至2012年3月行手术治疗且有完整随访资料的797例骨转移瘤患者资料,将术后6个月内出现肿瘤原位复发患者纳入复发组,余纳入未复发组.复发组63例(7.9%,63/797),男40例,女23例;手术时平均年龄55.21岁.未复发组734例,男432例,女302例;手术时平均年龄56.49岁.统计学分析骨转移瘤术后6个月内肿瘤原位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统计学分析显示术前一般情况(10.9% vs6.2%)、原发肿瘤进展速度(10.1%vs 6.1%)、手术病灶部位(9.1%vs 3.9%)、手术方式(11.4% vs 6.4%)、术前是否行局部放疗(28.0% vs 6.6%)、术后是否行局部放疗(8.7%vs 2.8%)、术前是否接受敏感的全身治疗(12.2% vs 6.1%)、术后是否接受敏感的全身治疗(10.3% vs 5.6%)、术前原发病灶是否接受过局部治疗(10.1%vs 5.8%)为相关危险因素,其中术前一般情况(OR=0.534)、原发肿瘤进展速度(OR=2.164)、手术病灶部位(OR=2.906)、术前是否行局部放疗(OR=3.184)、术前是否行敏感全身治疗(OR=2.344)、术后是否未行敏感全身治疗(OR=0.468)为骨转移瘤术后6个月内肿瘤原位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骨转移瘤术后6个月内肿瘤原位复发率为7.9%,对术前一般情况差、原发灶为快速进展型肿瘤、骨转移灶位于中轴骨、术前骨转移灶曾接受放疗及敏感全身治疗的患者,应谨慎选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2.
背景:多数骶骨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术后伤口感染的发生率较高。目的:分析骶骨肿瘤术后伤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1997年9月至2010年8月行骶骨肿瘤切除术462例中术后伤口感染的预防及诊治经验。应用单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伤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对筛选出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462例中57例(12.3%)出现伤口感染,其中52例伤口细菌培养阳性,52例中17例为混合细菌。糖尿病史、手术区曾接受放疗、术中术后直肠破裂、手术历时较长、术后脑脊液漏均是发生伤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制定骶骨肿瘤切除计划以及治疗骶骨伤口感染的过程中需考虑危险因素及常见致病菌类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原花青素(OPC)联合胡椒碱(PIP)对慢性不可预知应激(CUMS)小鼠的抑郁焦虑样行为的作用,通过分析海马、前额叶皮层和下丘脑中5-HT1A受体的变化探讨相关机制。方法:将ICR小鼠分为正常组、CUMS组、CUMS+PIP(5 mg/kg)+OPC(12.5、25、50 mg/kg)组、CUMS+PIP(5 mg/kg)+OPC(50 mg/kg)+NAN-190(0.1 mg/kg)组、NAN-190组(CUMS+NAN-190 0.1 mg/kg)和氟西汀组(CUMS+氟西汀 10 mg/kg),共8个组。CUMS建模后,采用强迫游泳、悬尾、新奇食物抑制摄食实验和大理石掩埋实验评估小鼠的抑郁和焦虑样行为,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海马、额叶皮层和下丘脑的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和多巴胺(DA)]。结果:与正常组相比,CUMS组小鼠强迫游泳和悬尾实验中的不动时间显著增加(P<0.01),新奇食物抑制摄食潜伏期增加(P<0.05),大理石掩埋实验颗粒数增加(P<0.01);给予OPC(25、50 mg/kg)联合PIP(5 mg/kg)可改善由CUMS引起的抑郁焦虑样行为。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发现,OPC(25、50 mg/kg)联合PIP(5 mg/kg)用药可显著逆转由CUMS引起的海马、额叶皮层和下丘脑中的5-HT水平下降(P<0.05),然而对NE、DA无影响(P>0.05)。使用5-HT1A受体拮抗剂NAN-190(0.1 mg/kg)可逆转OPC和PIP的改善作用(P<0.05)。结论:OPC和PIP联用可改善CUMS小鼠的抑郁焦虑样行为,这可能是通过激活中枢神经系统中的5-HT1A受体实现的。  相似文献   
14.
静脉血栓栓塞症可使血管完全或不完全阻塞而引起静脉回流障碍,导致相应的机体变化。骨肿瘤患者行手术治疗的血栓栓塞症风险较高,目前国内尚无防治共识可供借鉴。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肿瘤学组组织全国三十多位专家,参考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指南或共识,总结骨肿瘤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流行病学特点、风险因素、诊断流程及防治措施,形成本共识。该共识的实施有望提高国内相关医师对骨肿瘤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认识及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不同手术方式对骶骨软骨肉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10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38例骶骨软骨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0例,女18例;平均年龄42.5岁。除1例骶骨间叶型软骨肉瘤患者放弃治疗外,余37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12例患者接受整块切除手术,25例患者接受分块切除手术。将术后出现肿瘤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定义为疾病进展并计算其发生率;应用Kaplan-Meier法测算术后生存率、无病生存率;应用Log-rank检验对手术方式与术后生存期、无病生存期的关系进行分析;应用χ2检验比较不同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不同手术方式的术中出血量。结果:研究共纳入34例具有完整随访资料的骶骨软骨肉瘤患者,随访时间平均29.7个月(4~136个月),至末次随访时共12例死亡(35.3%),19例复发(58.8%),1例发生转移(2.94%)。应用Kaplan-Meier法测算术后总生存期平均为87.0±11.3个月,术后1年、2年、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2.2%、68.6%和59.4%;无病生存期平均为48.5±11.8个月,术后1年、2年、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52.6%、48.6%和25.5%。整块切除组与分块切除组的疾病进展发生率分别为27.3%和73.9%。整块切除能够更有效地改善骶骨软骨肉瘤患者的无病生存率(P<0.05),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中出血量与分块切除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与分块切除比较,整块切除能够有效改善骶骨软骨肉瘤患者的预后,同时其手术安全性亦令人满意,可作为骶骨软骨肉瘤患者的首选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研究脊柱原发尤文家族肿瘤的临床特点、治疗方式及预后。方法:对1997年5月~2010年6月收治的28例脊柱尤文肉瘤与原始神经外胚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7例,女11例;年龄5~45岁,平均19岁。尤文肉瘤18例,原始神经外胚瘤10例。累及颈椎4例,胸椎5例,胸腰椎多发1例,腰椎6例,骶椎12例。23例患者入院时有神经症状及体征。所有患者均行化疗,27例接受手术治疗,22例于术后接受放疗。根据肿瘤位置行前路或后路肿瘤切除、内固定手术,其中7例行整块切除手术。结果:术后随访3~12年。平均6.7年。1例胸椎后路减压术后于化疗期间因肿瘤进展、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2例术前Frankel C级和1例Frankel A级术后无改变,其余20例(86.9%)术前有不同神经症状者术后Frankel分级均改善1~2个等级。局部复发及转移共13例,包括局部复发9例(9/27,33.3%),肺转移10例(10/27,37.1%),骨转移3例(3/27,11.1%)。整块切除7例中局部复发1例(14.3%)、肺转移2例(28.6%)。转移及局部复发时间5个月~6年,局部复发及转移者全部接受二线化疗,局部复发及骨转移者6例接受再次手术。至末次随访已死亡11例,2年生存率为74.3%,5年生存率为53.3%。结论:脊柱原发尤文家族肿瘤是一类高度恶性的脊柱肿瘤,应当采取手术、放疗和化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模式。整块切除对于降低复发率和提高生存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国人骨肉瘤新辅助化疗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03年6月至2006年12月45例原发初治无转移的四肢成骨肉瘤患者。在进行了新辅助化疗+手术切除+术后化疗的标准治疗后,所有切除标本进行坏死率分析。将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肿瘤部位、血型、碱性磷酸酶水平、肿瘤体积等与肿瘤坏死率和预后进行相关分析,通过统计学方法找出相关的预后因素。结果新辅助化疗后肿瘤体积减小者14例,体积不变者20例,体积增大者11例。肿瘤坏死率≥90%者19例,肿瘤坏死率〈90%者26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26个月(3个月~46个月),3年无病生存率为60.6%。肿瘤坏死率高者预后较好,肿瘤坏死率与预后相关(P=0.028),化疗后肿瘤体积减小提示肿瘤坏死率较高,化疗前后肿瘤的体积变化与坏死率相关(γ^2=7.929,P=0.019)。结论测量化疗前后肿瘤体积变化、分析肿瘤坏死率可以预测骨肉瘤的化疗效果,推测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用基因芯片技术区分普通型软骨肉瘤与去分化软骨肉瘤组织中基因的差异表达。方法:对病理证实的普通型软骨肉瘤及去分化软骨肉瘤组织,提取细胞mRNA,用寡核苷酸芯片,与正常关节软骨组织杂交后获得荧光信号,计算机软件分析荧光信号结果,并对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分析组间显著变化的基因,然后对其进行聚类和主成份分析,筛选出差异表达的基因。结果:在所检测的人普通型软骨肉瘤与去分化软骨肉瘤组织中,31个基因有表达异常,其中高表达14条,低表达17条。结论:去分化软骨肉瘤与普通型软骨肉瘤间基因表达差异是明显的,这些差异基因主要分布于涉及TGT信号途径、Wnt信号途径、IHH/PThRP轴以及凋亡机制等多方面,且有些基因的作用目前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19.
人工关节置换治疗弥漫性腱鞘巨细胞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弥漫性腱鞘巨细胞瘤的效果。方法本组5例,男3例,女2例。年龄35~60岁,平均49岁。膝关节周围4例,髋关节周围1例。行旋转绞链式人工膝关节置换4例,人工髋关节置换1例。结果术后随访6~42个月,中位数24个月,关节功能恢复均满意,无复发。结论旋转绞链式人工关节置换术,能够充分显露关节周围,以达到彻底切除肿瘤,同时能保持关节稳定性,恢复关节良好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siRNA(smallinterferingRNA)对滑膜肉瘤细胞系HS-SY-II中融合基因SYT-SSX表达的抑制作用,为RNAi技术在肿瘤生物治疗中的应用提供实验基础。方法体外合成3条针对滑膜肉瘤特异性融合基因SYT-SSX的siRNA,转染HS-SY-II细胞系,分别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杂交方法检测SYT-SSX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情况,并用MTT比色法测定细胞的增殖活性,Annexin-FITC/PI双标记流式细胞计数检测细胞凋亡。结果设计的siRNA中,1条可以完全封闭SYT-SSX的转录,另2条分别使SYT-SSX基因表达降低至37.3%和70.1%。转染3条siRNA后,HS-SY-II细胞融合蛋白表达分别降低至75.03%、82.15%和16.59%。同时,细胞生长受到抑制,并发生细胞凋亡,凋亡率分别为32.51%、26.81%和47.19%。结论siRNA可以有效抑制HS-SY-II细胞系中融合基因SYT-SSX的表达,从而抑制细胞生长,并导致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