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8篇
医药卫生   12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率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测定服用氯吡格雷前D-二聚体(D-dimer)、高敏C反应蛋白、血小板P-选择素(CD62P)和糖蛋白Ⅱb/Ⅲa受体复合物的阳性表达率,并于服药后第4d再次抽血测定CD62P和GPⅡb/Ⅲa。根据服药前后GPⅡb/Ⅲa值的变化分为氯吡格雷抵抗组和非氯吡格雷抵抗组。结果110例患者中,氯吡格雷抵抗者25例(22.73%),非氯吡格雷抵抗者85例(77.27%)。氯吡格雷抵抗组服药前基础的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复合物的阳性表达率及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使用率明显高于非氯吡格雷抵抗组(均P<0.05),而CD62P的表达及其他药物应用方面(尤其是他汀类药物)在两组之间均无明显差别(P>0.05)。两组之间D-dimer、高敏C反应蛋白和基本临床情况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采用多重变量逐步Logistic回归对前述因素进行分析表明,服药前基础的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复合物的阳性表达率及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是氯吡格雷抵抗的独立预测指标(均P<0.05)。结论服药前基础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复合物的水平及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使用情况对氯吡格雷抵抗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基础血小板活化程度高的患者及服用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的患者对氯吡格雷的反应较差,受到的抗血栓的保护小。  相似文献   
92.
目的 探究杏芎氯化钠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4月—2020年10月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6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82例)和观察组(83例)。对照组给予注射用阿替普酶,0.9 mg/(kg·d),总量的10%采用静脉推注给药,其余90%给予静脉滴注,60 min内滴注完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杏芎氯化钠注射液100 mL,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脑血流灌注、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清学指标及药物安全性。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1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93%(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平均通过时间(MTT)、峰值时间(TTP)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脑血流灌注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和肽素(CPP)、CXC趋化因子配体12(CXCL12)、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VCAM-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CPP、CXCL12、VCAM-1、ICAM-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安全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杏芎氯化钠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较好,可减轻神经功能缺损,降低机体血液黏度,增加缺血区脑血流灌注量,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3.
鼻腔鼻窦软骨肉瘤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提高对发生于鼻腔鼻窦的软骨肉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鼻腔鼻窦软骨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鼻腔鼻窦软骨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复杂且差别较大,4例继发性鼻腔鼻窦软骨肉瘤患者比原发性患者病变广泛且接近颅底,预后较差,不规则的斑块状钙化点是本病典型的影像学特点。9例均是经行部分或全部肿块切除后病理确诊,病理学分级以I级多见。结论:结合既往史,临床表现和CT检查,尽早手术探查行部分或全部肿块切除术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94.
人体倾角姿态图仪对姿势平衡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人体倾角姿态图仪检测姿势平衡的正常参考值。方法:应用人体倾角姿态图仪,以4种直立状态下的姿势摇摆平均角速度(ω)作为评价人体姿势平衡的惟一参数.对167例健康者按年龄段分组进行测试。结果:4种直立状态下的ω显示姿势平稳性与性别无关.与年龄有关,姿态平稳性在20~60岁时最佳;正常个体重心摇摆的方向性差异较大,但没有明显的倾斜方向。结论:判断是否有异常的姿势平衡.应与相应年龄组的正常值作对照。本测试数据可为该检测提供正常参考值;特别是球底平台闭眼检查,可更精确地鉴别出异常的前庭脊髓系统平衡功能。  相似文献   
95.
下肢骨折及软组织损伤是创伤骨科常见病,为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再损伤、避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上传统采用软枕、海绵垫等支具抬高、固定下肢,效果较差。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自行设计并制作了下肢损伤固定支架,以便对患者实施更好的治疗和护理,于2005年8月~2007年1月临床应用56例,观察效果良好,现将制作及使用方法介绍如下。1材料与制作方法1.1材料厚度为1mm不锈钢钢板1块,直径0.6cm的不锈钢钢条1根,3cm厚的海绵1块,皮革1块,合叶1个。1.2方法(1)把不锈钢钢板分别剪成长20cm,宽3.5cm的小钢板6块。(2)把不锈钢条折成固定架,固定支架连接…  相似文献   
96.
<正>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是继手术、放化疗、靶向治疗后,临床应用最广泛的肿瘤免疫治疗方式,ICIs是通过抗体抑制免疫检查点的活性,恢复并提高T细胞的功能,调动机体免疫系统,增强抗肿瘤免疫能力,从而起到抑制和杀伤肿瘤的作用[1]。目前上市的ICIs有两种: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及配体PD-L1抑制剂,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 4(CTLA4)抑制剂。在临床应用较多的PD-1抑制剂包括:特瑞普利单抗、卡瑞利珠单抗、  相似文献   
97.
我院自1998年10月至1999年5月应用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塞30例,经精心医疗与护理,取得满意疗效,现将临床观察与护理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30例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46岁~62岁,平均53岁;30例中失语14例,偏瘫20例,意识障碍7例,肌力0~Ⅰ级5例,Ⅱ~Ⅲ级11例,Ⅲ~Ⅳ级4例;经头脑 CT 扫描,多发性梗塞7例,基底节区梗塞14例,额叶梗塞9例;病程4小时~24小时;全组病例诊断均符合第二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规定的脑梗塞诊断标准;对有出血倾向、新近手术、严重肝病以及长期应用抗凝剂者,不在本组选例之列。患者入院确诊后,即立即应用降纤酶10~U 溶于0.9%生理盐水100ml 静脉滴注,以50滴/min 的速度滴入,第2、3天分别给以5~U 静滴,共3天,同时酌情给予降颅压、降血压等治疗。疗程结束后,症状和体征明显好转,肌力提高Ⅱ级及Ⅱ级以上,生活能自理者12例;失语症状明显好转和/或肌力提高Ⅰ级及Ⅰ级以上者16例;治疗前后症状与体征无明显改善者2例,治疗过程中未发现降纤酶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98.
2006年8月~2008年8月,我们对实施颈椎手术51例患者行系统的围手术期呼吸道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51例,男26例,女15例;年龄20~74岁,平均46.8岁.其中下颈椎骨折脱位伴不同程度的瘫痪29例,脊髓型颈椎病9例,颈椎病神经根型6例,颅底骨凹陷2例,寰枢椎脱位3例,脊髓空洞1例,行颈椎管内脊膜瘤1例.  相似文献   
99.
目的 评估阿霉素心力衰竭动物模型的建模效果及其在不同实验阶段的心脏结构与功能改变。 方法 建立大鼠阿霉素心力衰竭动物模型,采用两种造模方法:(1) 阿霉素模型1组为腹腔内注射阿霉素,每次2.5 mg/(kg·只),2周内注射6次,累积剂量15 mg/kg,造模周期为4周;(2) 阿霉素模型2组6周内注射6次,造模周期为8周,其余相同。雄性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1组、阿霉素模型1组、正常对照2组、阿霉素模型2组,每组6只。超声心动图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苏木素-伊红(HE)染色评估心脏组织结构。 结果 超声心动图检测结果显示,阿霉素模型1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较正常对照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P=0.032)。HE染色2种阿霉素模型均存在细胞肥大、肌纤维纹理走向不规则,心肌细胞胞浆空泡化。评估心肌细胞间质纤维沉积面积,阿霉素模型1组高于正常对照1组(t=4.455,P=0.002),阿霉素模型2组与正常对照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20,P=0.060)。阿霉素模型1组在实验中期、末期阶段心脏结构和功能呈动态改变。在整个实验周期中,心脏扩张明显,心脏左室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指标如二尖瓣血流速度、二尖瓣环心肌组织动度持续降低。右室功能指标如肺动脉峰流速及速度时间积分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 结论 阿霉素模型1组建模成功。在整个实验周期,阿霉素模型1组心脏结构扩张,左室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持续降低。右室功能呈现实验中期降低、实验末期上调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100.
目的:评估鼻内联合应用鼻用抗组胺药氮卓斯汀鼻喷剂(AZENS)和鼻用激素丙酸氟替卡松鼻喷剂(FPNS)改善持续性非变应性鼻炎(NAR)鼻塞症状的有效性。方法:162例持续性NAR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AZENS+FPNS)和鼻用激素组(FPNS),比较2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2周及6周时鼻塞症状的评分,并对治疗方案(包括方便性、不良反应、费用、疗效)进行总的满意度评价。结果:2组患者的鼻塞症状在治疗前、治疗2周和6周的3次评分均呈现逐次下降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治疗2周和6周时,联合治疗组患者鼻塞症状的改善明显优于鼻用激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治疗组患者对治疗方案总的满意度评价优于鼻用激素组(P<0.05)。结论:鼻内联合用药能更快速有效地改善持续性NAR的鼻塞症状,同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