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0篇
医药卫生   168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目的:了解大鼠体内天然抗体IgM在非协调性异种心脏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以培养豚鼠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为异种心脏移植的细胞实验模型,通过补体结合实验、免疫组化等方法研究大鼠抗体IgM对该细胞的作用,了解异种抗体IgM在异种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机制。结果:在该模型中,大鼠抗体IgM可与豚鼠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结合并能激活补体,产生对该细胞的损伤,而经小鼠抗大鼠IgM处理后的大鼠血清,对豚鼠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作用明显减轻。结论:在该实验模型中,异种天然抗体IgM是激活补体引起超急性排斥反应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瓣周漏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瓣周漏的治疗经验。方法:21例瓣周漏患者,主动脉瓣瓣周漏11例,二尖瓣瓣周漏10例。对其中4例无明显症状和体征者行内科保守治疗,17例有贫血和(或)心力衰竭者行外科手术治疗。手术直接修补瓣周漏漏口4例(术后2例复发);另13例及2例复发者手术时重新换瓣。结果:术后早期残废例(11.8%)。长期生存的19例随访3个月至15年,晚期死亡2例;余17例中,心功能Ⅰ、Ⅱ级者1  相似文献   
13.
儿童瓣膜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报道87例儿童瓣膜性心脏病患者的外科治疗。其中男58例,女29例,年龄4-14(平均10.2)岁,其中二尖瓣置换36例,主动脉瓣置换13例,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双瓣置换6例,主动脉瓣成形13例,二尖瓣成形19例。所用心脏瓣膜均为机械瓣。同期处理三尖瓣关闭不全41例,室间隔缺损23例,房间隔缺损9例,佛氏窦瘤破裂8例,动脉导管未闭3例。术后早期并发症包括:低心排综合征7例,呼吸衰竭3例,心律失常5例。早期死亡4例,病死率4.60%。随访0.5-14.5(平均6.51)年,晚期死亡3例,病死率3.61%。儿童瓣膜性心脏病手术治疗时,首先应尽量选择瓣膜成形术;对人工心脏瓣膜替换术者,瓣膜尽量选用成人型号,术后常规行华法林抗凝治疗,并要重视对患儿术后风湿活动的治疗。  相似文献   
14.
糖皮质激素对兔脑、肺和肝组织糖皮质激素受体的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放射配基结合分析法,研究地塞米松(Dex)对兔脑、肺、肝的糖皮质激素受体(GR)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静脉注射Dex5mg/kg后兔肺、肝胞液GR的结合量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P<0.001,脑胞液GR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提示糖皮质激素(GC)对兔不同靶器官GR的调节存在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C)治疗心脏手术后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 方法 对33例因心脏手术后出现室性心律失常使用IABC的病例进行分析,观察心律恢复情况、ST段转复情况、监测桡动脉和主动脉压力波形,记录血管活性药物用量。 结果 所有患者在应用IABC后1~2小时室性心律失常由原来的Ⅱ~Ⅴ级恢复到0~Ⅰ级(Lown分级)。ST段的抬高或降低在30分钟~1小时后恢复正常。所有患者在应用IABC后,桡动脉压的基础收缩压均在早期有所下降,从90±19mmHg下降到78±21mmHg(P<0.05);基础舒张压从71±16mmHg上升到131±25mmHg(P<0.01);平均动脉压增加。多巴胺用量由8±2μg/ml  相似文献   
16.
IABP在术后危重心脏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报告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术后危重心脏病患者的疗效。方法 对12例心脏手术后并发心源性休克及低心排的患者应用IABP治疗。其中双瓣置换术2例,二尖瓣置换加冠状动脉搭桥术1例,单纯冠状动脉搭桥术8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加左室室壁瘤切除重建术1例。结果 8例顺利脱离IABP,成功率为66.7%(8/12)。结论 IABP是抢救重心脏病患者的有效措施,对危重心脏病有适应证者应及早使用。  相似文献   
17.
报告药物治疗无效、射频导管消融失败的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发育不良(ARVD)顽固性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1例患者,在电生理导引下行右室前游离壁隔离术治疗成功。术后随访7个月无室速发作,左室收缩功能正常。提示部分右室隔离术对有生命危险和药物治疗无效及射频导管消融失败的ARVD室速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漏斗部-大动脉反位(SDI)型法乐四联症(TOF)是我院1988年新发现的一种罕见TOF。国内至今未见报道。现报告我院1995年11月不用管道对1例SDI型TOF成功根治的体会。患者女,12岁。出生后即发现有心脏杂音和口唇紫绀。平素易疲劳,喜蹲踞。体...  相似文献   
19.
Several studies suggest that Ginsenosides have a protective effect on myocardialischemia and reperfusion injury.Using the isolated working rat heart model the effect ofthe St.Thomas' Hospital cardioplegic solution containing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Ginsenosides on the enhancement of myocardial protection following hypothennic ischemicarrest(20 ℃,120min)was evaluated.The concentrations of Ginsenosides in thecardioplegic solutions were 0(control),50,100,and 150μg/ml,respectively.Recoveries ofaortic flow,cardiac output,and minute work markedly improved by adding Ginsenosidesto cardioplegia.Dose-response tests indicated the best protective effect in the group using100 μg/ml,where the generation of 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materials(malondialdehyde,MDA)markedly reduced.These results showed that Ginsenosides may enhance themyocardial protection of the St.Thomas′ Hospital cardioplegic solution,and that additionof Ginsenosides to cardioplegia may protect the ischemic myocardium from free-radical in-jury.  相似文献   
20.
单纯二尖瓣置换术3416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探讨单纯二尖瓣置换术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复习1978年12月至2003年12月期间施行单纯二尖瓣置换手术3416例的病例和随访资料,统计分析术后近、远期病死率、死亡原因、并发症以及影响疗效的高危因素。结果风湿性二尖瓣病变占91.80%,合并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或器质性病变达50.32%,合并慢性疾病者为8.92%。手术死亡率为3.25%,主要死因是心力衰竭;总随访时间24735.83病人·年,20年累计生存率为(86.36±0.74)%;晚期病死率为0.84%病人·年,心力衰竭仍是主要死因。血栓栓塞为0.18%病人·年,与抗凝有关出血为0.68%病人·年;手术前心功能IV级、肾功能衰竭、严重感染和多脏器功能衰竭是显著影响手术死亡的高危因素。结论合理选择手术时机、重视三尖瓣关闭不全和心律失常的处理、积极防治风湿病复发有助于改善二尖瓣病变的手术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