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300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51.
目的研究棉酚(gossypol)对胃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方法将不同浓度棉酚与胃癌细胞株SGC-7901作用,采用MTT法检测凋亡情况。结果经棉酚处理后增殖能力降低,细胞显示明显凋亡征象,并随药物浓度增加和作用时间延长而增加。结论棉酚在体外能诱导胃癌细胞SGC-7901发生凋亡,抑制细胞增殖,是一种具有潜在抗肿瘤作用的药物,值得进一步临床试验。  相似文献   
52.
目的:考虑到甲状腺结节的三维立体形状,超声检查一般通过横切面和纵切面综合观察甲状腺结节的特征,为此我们提出了双路卷积神经网络的甲状腺结节识别模型,旨在提高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水平.方法: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超声数据库中选取经手术或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NAC)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结节1 105枚,每个结节均提供横...  相似文献   
53.
全冠边缘材料与位置对人牙周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全冠边缘材料和位置对人牙周组织的影响.方法 对需作全冠或双端固定桥修复并符合纳入标准的20例患者的30颗牙,在牙体预备前、全冠或双端固定桥黏固后7~8周,分别记录其颊侧牙龈的菌斑指数(PLI)、牙周探诊深度(PD)、龈沟出血指数(SBI),并测量其龈沟液(GCF)量、龈沟液的天冬氨酸转氨酶活性(AST活性).全冠或固定桥黏固前后分别测量冠边缘间隙.暂时冠和全冠黏固后对患者各行1次口腔健康教育.结果 全冠黏固后7~8周,全冠对应牙龈的PD、 SBI≥2频率、GCF量及AST活性没有明显变化, PLI≥1的频率明显下降.结论 具有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制作精良的全冠黏固后7~8周,金属边缘、烤瓷边缘、平龈冠边缘、龈下冠边缘均不会引起人牙龈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涂布极固宁TM后对全冠固位力的影响。方法制作面聚合度(TOC)为10°和20°的全冠牙预备体各10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TOC10°和20°的全冠牙预备体各5个。制作铸造全冠20个。实验组涂布极固宁TM后玻璃离子黏固剂黏固全冠,对照组直接玻璃离子黏固剂黏固全冠。材料实验机上测两组全冠拉脱时的最大拉力值。扫描电镜观察表面并能谱仪分析。结果TOC为10°的实验组全冠和对照组全冠拉脱时的最大拉力值分别为(443.59±74.20)N和(509.07±69.05)N,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TOC为20°时实验组和对照组全冠拉脱时最大拉力值分别为(291.57±49.27)N和(390.82±91.44)N,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结论TOC为10°的牙预备体表面经极固宁TM处理后对玻璃离子黏固剂黏固的全冠的固位力没有影响;而TOC为20°时牙预备体表面经极固宁TM处理后的固位力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55.
目的 评价超声双重造影(DCUS)对胃间质瘤(GST)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6例胃间质瘤的DCUS表现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26例胃间质瘤中病理诊断为低危16例,高危10例.口服胃窗超声造影检查定位诊断正确率76.9%(20/26),DCUS定位诊断正确率为100%(26/2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胃间质瘤的生物学行为与病灶大小、形态、内部有无坏死、液化及超声造影增强模式有关(P<0.05),与病灶的边界及有无转移无关(P>0.05).26例患者中,口服胃窗超声造影检出病灶中坏死液化区7例,DCUS检出病灶中坏死液化区13例,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26,P=0.035).结论 DCUS可用于胃间质瘤的定性和定位诊断,可为胃间质瘤的治疗方案选择提供指导和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56.
例1男,60岁,因进食后上腹胀伴上腹痛2周入院.查体贫血貌,腹部饱满,中上腹及右上腹压痛,血红蛋白77g/L,CEA 39.42 us/mL,大便隐血(+).胃镜见胃窦后壁侧一巨大溃疡灶,边缘隆起,病理为印戒细胞癌.  相似文献   
57.
目的 评价双重超声造影在胃癌手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62例经胃镜活检证实的胃癌患者术前行双重超声造影检查进行术前分期,并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 对照.结果 胃窗超声造影术前T分期的准确率为72.9%,其中T1、,12、13和T4期的准确率分别为66.7%、60.0%、76.9%和71.4%;诊断区域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为74.5%(35/47),特异度为66.7%(8/12),准确率为72.9%(43/59),Youden指数为0.41.双重超声造影T分期的准确率为88.1%,其中T1、T2、T3和T4期的准确率分别为66.7%、80.0%、89.7%和100%;诊断区域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为89.4%,特异度为75.0%,准确率为86.4%,Youden指数为0.76.胃窗超声造影和双重超声造影术前T分期的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但两者诊断区域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重超声造影对胃癌术前分期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8.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value of double contrast-enhanced uhrasonography using oral and intravenous contrast agents in preoperative staging of gastric cancer.Methods Sixty-two patients with biopsy-proven gastric cancer were enrolled into this study,and were examined by double contrast-enhanced gastric uhrasonography preoperatively.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postoperative pathologic findings.Results The accuracy of oral contrast-enhanced gastric uhrasonography and double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 in determining the T stage of gastric cancer was 72.9%(T1:66.7%,T2:60.0%,T3:76.9%,T4:71.4%)and 88.1%(T1:66.7%,T2:80.0%,T3:89.7%,T4:100%),respectively,with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methods(P =0.036).The sensitivity,specificity,accuracy and Youden index of oral contrast-enhanced gastric ultrasonography and double contrast-enhanced uhrasonography in assessment of lymph node metastasis were 74.5%,66.7%,72.9%,and 0.41 versus 89.4%,75.0%,86.4%,0.76,respectively.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accuracy of assessment for lymph node metastasis was observed(P > 0.06).Conclusion Double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 is useful for preoperative staging of gastric cancer,especially for T staging.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探讨LKB1和VEGF-C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LKB1和VEGF-C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同时对其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LKB1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率为27.1%,显著低于正常组织;VEGF-C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率为67.14%,显著高于正常组织;而且,LKB1表达与VEGF-C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736,P=0.000)。胃癌组织中LKB1和VEGF-C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的组织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显著相关(P<0.05)。 结论 LKB1和VEGF-C有望成为胃癌分子诊断和病期评估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60.
原发性小肠肿瘤9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提高小肠肿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年来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96例小肠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恶性肿瘤占72.9%;术前确诊率为56.3%;腹痛、腹部肿块、肠梗阻、肠出血是小肠肿瘤最常见的临床表现;首选检查方法为小肠气钡双重造影,内镜和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检查是提高其诊断率的主要方法;良性肿瘤行局部肠段切除,恶性肿瘤中39例行根治性切除,15例行姑息性切除术,16例行各种未切除的手术.结论小肠肿瘤术前诊断困难,手术切除是小肠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