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7篇
医药卫生   24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病人女,36岁.9年来在月经来潮后48 h内反复发作右侧气胸17次.X线胸片证实右肺压缩在5%-45%不等,经2次胸腔闭式引流、1次细针穿刺抽气、14次卧床休息,在1周左右康复;仅2008年2月右肺压缩45%,伴胸腔积液,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1个月康复.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探讨心脏术后永久性起搏器植入的病因、预防措施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8年12月64例心脏术后行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患者的临床资料.64例患者中,风湿性心脏瓣膜病46例(同时合并冠心病1例),退行性主动脉瓣病变5例,感染性心内膜炎3例,先天性心脏病6例(主动脉瓣二叶畸形2例、部分房室管畸形2例、法洛四联症1例、Ebstein畸形1例),冠心病2例,二尖瓣脱垂及肥厚梗阻性心肌病各1例.行双瓣置换(DVR+TVP)22例,主动脉瓣置换(AVR)9例,二尖瓣置换(MVR)25例(其中同期行CABG术1例),部分房室管畸形矫治术2例,单纯行CABG术2例,Bentall术1例,左室流出道疏通及二尖瓣置换1例,法洛四联症根治术1例,Ebstein畸形矫治术1例.结果 本组64例患者中,术后出现房颧伴心室长间歇者31例,三度房室传导阻滞11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19例,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2例,双结病变1例.出现心脏传导系统功能障碍后采用VVI起搏器者41例,DDD起搏器者23例.无晚期死亡.结论 心脏术后出现传导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房颤伴心室长间歇、病窦综合征及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前两者主要发生于术后远期,一旦出现且伴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均需行永久性起搏器植入;后者多发生于术后早期,与手术部位有一定关系,术中注重心脏瓣膜结构与房室结及传导束的解剖关系是预防的关键.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持续时间超过2~3周者需行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  相似文献   
103.
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 是由细菌、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感染心内膜所引起的炎症,常累及心瓣膜、心内膜及动脉内膜,以感染性赘生物形成为特征.IE 的发生一般均存在一定的心脏基础病变,对于存在左向右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患者,很容易导致左右心瓣膜的同时感染受累.对于四个瓣膜同时受累的IE 患者相对较为少见,目前国内外对此也缺乏相关的外科治疗报道,故本中心回顾性分析我院3 例四个心脏瓣膜同时受累的IE 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外科治疗措施、疗效及预后.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二尖瓣手术后再次行瓣膜手术的病因和治疗方式。方法:分析2006年1月—2009年12月28例接受再次二尖瓣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再次手术的病因:二尖瓣成形术后瓣膜进行性病变10例,瓣膜置换术后瓣周漏7例,生物瓣置换术后瓣膜衰败6例,二尖瓣置换术后瓣膜狭窄5例。其中合并人工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4例,3例血培养阳性,1例瓣膜培养阳性,血栓形成致人工二尖瓣瓣下狭窄1例。结果:术后死亡2例,手术病死率为7.14%。2例死亡患者的死因皆为人工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随访5个月~5年,随访中2例患者出现严重的房室传导阻滞,行永久起搏器置入术。所有患者术后超声心动图示人工二尖瓣无明显异常,心功能恢复至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I~II级。结论:二尖瓣成形术后瓣膜进行性病变已逐渐成为二尖瓣再次手术的主要原因之一,而术前严格把握二尖瓣成形术的适应证能减少患者再手术的风险。而人工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作为瓣膜手术严重和高致死率的并发症,应对其有充分的认识,应早发现、早检查、早治疗,为手术争取足够的时间。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手术在食管平滑肌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6月至2009年1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87例食管平滑肌瘤患者在电视胸腔镜辅助下行食管平滑肌瘤摘除术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1例,女26例;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38.2岁。食管中段平滑肌瘤66例,下段9例,上段12例。肿瘤最小直径约0.5cm,最大体积约10.5cm×5.2cm×4.0cm,均为食管壁内型和纵隔型。87例患者中在全电视胸腔镜辅助下行食管平滑肌瘤摘除术80例;另7例术中采用辅助小切口完成手术。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恢复顺利,无死亡及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第1d进流质食物,术后第3d进普通食物。术后病理检查:均为食管平滑肌瘤。随访81例,随访时间6个月~6.5年,平均3.8年,食管平滑肌瘤无复发。结论电视胸腔镜辅助下行食管平滑肌瘤摘除术是食管平滑肌瘤首选的治疗方法,对食管平滑肌瘤直径〉1.0cm者,应积极在电视胸腔镜下手术摘除。  相似文献   
106.
总结23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累及冠状动脉的冠状动脉病理特征、外科处理方法及效果. 临床资料 2002年至2009年5月我们共手术治疗A型主动脉夹层147例,其中夹层累及冠状动脉共23例.23例中男16例,女7例;年龄42~69岁,平均59.3岁.冠状动脉内膜完整17例,其中夹层仅累及冠状动脉开口13例,冠状动脉血管形成夹层4例;冠状动脉内膜撕裂6例.累及左冠状动脉5例,累及右冠状动脉10例,左、右冠状动脉均受累8例.  相似文献   
107.
1978年12月至2008年8月,收治右心系统心内膜炎病人32例.现就选择手术时机、手术方法和围术期处理的经验总结报道如下. 资料和方法本组男19例,女13例.年龄7~56岁,平均29.5岁.病程10天~21个月.临床表现均有发热,反复发生肺炎和肺栓塞13例,右心功能不全11例,同时有左心功能衰竭2例.25例经抗生素治疗,手术前体温恢复正常.血培养阳性18例,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7例、表皮样葡萄球菌2例、草绿色链球菌4例、肠球菌2例、表皮样葡萄球菌和棒状杆菌混合感染1例、霉菌2例.合并心脏畸形19例;心脏手术后感染心内膜炎4例,介入治疗后心内膜炎4例,其中起搏器安置术后三尖瓣心内膜炎2例、室间隔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三尖瓣心内膜炎各1例;静脉吸毒成瘾者心内膜炎4例;不明原因三尖瓣心内膜炎1例.合并左心瓣膜心内膜炎7例.  相似文献   
108.
胸部降主动脉瘤体外循环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胸部降主动脉瘤手术中采用不同体外循环方法的临床效果及对大脑的保护作用。方法分析2001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院术前经磁共振成像(MRI)确诊为胸部降主动脉瘤6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56例,女9例;年龄15~71岁,平均年龄48.1岁;病程6d~4个月(19.0±6.5d)。术前临床诊断为DeBakeyⅢ型夹层41例,马凡综合征手术后并存或并发Ⅲ型夹层9例,假性动脉瘤7例,真性动脉瘤8例。施行人工血管补片修补降主动脉破口2例,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置换术63例,其中降主动脉置换术+肋间动脉移植术18例。结果 65例患者采用的体外循环方法包括左心转流13例,全心转流12例,深低温停循环(DHCA)全身逆行灌注(TBRP)30例,改良上下半身分离体外循环10例。体外循环时间51~212min,DHCA时间18~75min,逆行灌注时间18~73min,上半身停循环时间21~31min,下半身停循环时间39~67min。所有患者无1例手术死亡;未发生大脑并发症,无1例瘫痪并发症发生。术后早期死亡2例,均死于无尿性肾功能衰竭。结论根据胸部降主动脉瘤发生的解剖部位和范围选择不同的体外循环方法 ,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选择的标准是要有利于手术操作,器官保护效果确实,操作方法简单。  相似文献   
109.
目的分析成人法洛四联症(TOF)患者外科治疗的远期疗效,探讨围手术期处理要点。方法自2000年1月至2008年3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共收治年龄≥14岁TOF患者149例,其中男78例,女71例;年龄14~53岁,平均年龄26.3岁。有20例患者先行主肺动脉分流术,再行根治术;129例行一期根治术。右心室流出道拓宽38例,跨瓣补片107例,同种主动脉带瓣管道重建右心室流出道4例。结果全组手术死亡6例,病死率为4.0%(6/149),4例为术后发生严重低心排血量综合征(LCOS)和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2例为严重肾功能衰竭死亡。术后发生胸腔积液11例,灌注肺10例,严重低心排血量综合征9例,严重心律失常7例,再次开胸止血术7例,再次气管内插管6例,室间隔缺损残余漏5例(再次手术行室间隔缺损修补2例、经皮介入封堵2例),肾功能衰竭2例。术后随访134例,随访率93.7%(134/143);随访时间3~102个月(47.2±28.6个月)。晚期死亡2例,1例于术后12个月因继发感染性心内膜炎死亡,1例术后29个月猝死。发生室间隔缺损残余漏1例(2mm小缺损),患者活动和生活正常;肺动脉瓣跨瓣压差大于40mmHg4例,重度肺动脉瓣反流2例;未发现三尖瓣中重度反流。随访期间生存132例,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心功能分级(NYHA)Ⅰ级121例,Ⅱ级11例。结论由于长期右心室流出道狭窄和缺氧,成人TOF患者病情较为复杂,术前应全面评估,术后积极治疗并发症,对左心室和肺动脉发育不良的患者应先行分流术;成人TOF根治术后近期和远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总结部分型房室间隔缺损(PAVSD)外科治疗的近远期疗效和二尖瓣处理的方法。方法我院1990年1月至2008年5月手术治疗PAVSD患者109例,男47例,女62例,年龄7个月至62岁,平均(28.3±12.7)岁。原发孔型房间隔缺损21~50mm,二尖瓣前瓣均有不同程度的裂隙,轻至重度二尖瓣反流96例,三尖瓣中重度反流47例。二尖瓣前瓣裂隙均予间断缝合,同时行瓣叶交界环缩12例,二尖瓣成形环15例,双孔二尖瓣9例;二尖瓣置换术6例。原发孔房间隔缺损修补均采用自体心包片,冠状静脉窦开口隔入左心房91例,留在右心房者18例。同期行动脉导管未闭结扎7例。左上腔与右心耳吻合1例,左上腔直接结扎3例,将冠状静脉窦开口隔入右心房左上腔未做处理3例。右室流出道拓宽2例,主动脉瓣下隔膜切除1例。结果术后早期死亡2例,死亡率1.8%。严重并发症包括再次气管插管4例,再次开胸止血1例,左心辅助1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术后随访96例,随访率90%。随访时间3个月至18年(90.8±23.5)个月。再次手术7例,距第一次手术时间为3.3~18年,平均(11.2±5.1)年。再次手术死亡1例。随访存活的95例患者生活质量和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