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26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2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61.
邓铁涛教授是当代著名的中医药理论家、临床家、教育家,邓老在几十年的医学实践中,博览群书,融贯古今,精研医理,兼容并蓄,积累了丰富的临床诊疗经验,邓老在中医药许多学术领域的研究多有建树,例如:在中医诊断学、脾胃学说、中医史等有开创性研究,对重症肌无力、冠心病、SARS等疑难病症的治疗屡有奇效、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262.
中医与未来医学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方医学是当今世界医学的主流,它植根于西方文化.中医学是世界上惟一有5000年连续历史的、独立于西方医学的医学,它植根于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263.
血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铁涛 《新中医》1999,31(3):7-7
血证的辨证论治,名著有唐容川的《血证论》。该书从血证的病因病机到辨证论治,都有独到的见解,有可以重复的临床经验,已近百年的古籍,至今仍然值得我们学习研究。记得80年代,曾参加一次有关血证的学术会议。有论文认为生大黄对吐血患者,不论体质虚实都有效,因而...  相似文献   
264.
辨证论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辨证论治”成为讨论的一个亮点。有人认为无证可辨,如何辨证论治?有一位老中医居然怀疑辨证论治之价值!有人认为辨证论治应改为辨病论治。本人对此问题有如骨梗在喉,不吐不快。辨证论治之精神,来源古远,但加以提倡宣扬,是在解放之后、中医学院成立之初...  相似文献   
265.
319例冠心病患者证候分布规律分析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目的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了解胸痹心痛患者的证候分布规律。方法对2004年1-12月间在我院住院的319例经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胸痹心痛患者进行病例调查,分析了证候分布规律,对证型、证候要素、常见症状、舌脉象与冠脉造影结果间的关系、中医证型与血脂之间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胸痹心痛患者证候中气虚占比例最大,占87.1%,其次为血瘀和痰浊,分别为79.9%和78.7%。分析显示冠脉不同病变支数间舌象、脉象,均以舌淡暗、苔白腻、脉弦滑为主。不同的证候组间血脂水平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以气虚为核心,以痰浊和血瘀为重要病理产物的病机为冠心病的病机所在。  相似文献   
266.
温病学说是有清一代对于发热性流行性疾病研究的重大科学成果。解放以来运用温病学说治疗急性传染病取得显著的疗效,特别是治疗乙型脑炎、钩端病、出血热、登革热等,直到今天经过大量病例统计,治疗效果居世界领先地位。但三十多年来,中医教育把《温病学》列为经典著作,不看作是临床学科。温病学教师脱离临床,临床医生又好用抗菌素,温病学这一宝贵文化遗产不为中医学生所重视,实属  相似文献   
267.
温病专题讲座:第四讲 外感与伏气,卫气营血与三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铁涛 《新中医》1989,21(7):41-43,45
外感与伏气,卫气营血与三焦,是温病学说的重要理论,同时又是有争议的问题。本讲对这些问题提出个人的不成熟见解。一、外感与伏气对温病的病因病机,按《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冬伤于寒,春必病温。”《素问·金匮真言论》:“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这就是伏气的来源。《伤寒论》继承《内经》这一学说,在《伤寒例》中:“中而即病者名曰伤寒,不即病者,寒毒藏于肌肤,至春变为温病,至夏变为暑病。”但另外提出非其时而有其气的时行病与疫气等不同于温病。《伤寒论·平脉法》:“师曰:伏气之病,以意候之,今月之内,欲有伏气。假令旧有伏气,当须脉之。”“伏气”之说直至明代吴又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