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6篇
医药卫生   149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基底动脉狭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报告应用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基底动脉狭窄的初步经验。方法 14例基底动脉狭窄患者应用球囊膨胀支架行腔内成形术治疗。结果 9例恢复正常管径,5例狭窄程度减少80%以上,无手术相关并发症。所有患者均恢复满意,无TIA再发作或中风;8例影像学随访6-12个月,均无血管再狭窄。结论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基底动脉狭窄的早期结果是令人满意的,但需要远期的临床及影像随访结果。  相似文献   
62.
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与多发性硬化 (MS)的发病机制均与免疫有关 ,两者有时能同时出现 ,故极易误诊。现报道1例SLE伴发MS患者如下。1 病例 女 ,35岁。因再发双下肢无力伴发热 2周于 2 0 0 1年 1 0月 8日入院。 1 980年开始因高热、四肢关节痛、面部红斑 ,抗核抗体与双链DNA检测阳性 ,尿常规有蛋白尿 ,血沉1 2 0mm/h ,遂诊断SLE ,口服强的松治疗。 1 984年起出现双下肢无力 ,小便失禁。查体 :双下肢肌力 2级 ,肌张力增高 ,T2 以下浅深感觉减退 ,双膝反射活跃 ,双巴氏征、夏道克征均阳性。胸髓MRI提示胸髓T2~ 1 0 …  相似文献   
63.
脑静脉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CVT)包括大脑深、浅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是急性脑血管病中较为特殊、少见的疾病,占所有卒中的0.5%~1%[1-2].因其病因、临床症状和体征缺乏特异性,给诊断带来困难,其误诊率可达50%[3],且由于病情变化迅速,如不及时诊断和治疗,早期死亡率达4.3%%[4].因此,CVT的及时确诊至关重要.影响CVT诊断的因素,包括年龄、危险因素、临床症状、血浆D-二聚体(D-dimer,D-D)水平和影像学检查等[3].本研究通过比较CVT早期诊断组和延迟诊断组之间的差异,探讨影响CVT早期诊断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64.
目的 探讨氧糖剥夺(OGD)条件下p75神经营养素受体(p75NTR)在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中的表达变化和作用。方法 SH-SY5Y细胞OGD模型的建立采用三气培养箱无糖无血清培养方法。模型成功建立后设立3组:无血清常规培养组(对照组)、OGD组和OGD+p75NTR竞争性阻断剂LM11A-31处理组(OGD+LM11A-31组)。在细胞培养12 h时用利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3组细胞存活率,乳酸脱氢酶(LDH)活力检测试剂盒测定LDH释放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细胞比例,蛋白质印迹法检测p75NTR的蛋白表达。结果 成功构建SH-SY5Y细胞OGD模型。细胞培养12 h时,对照组、OGD组和OGD+LM11A-31组细胞存活率分别为(94.80±4.06)%、(50.34±5.55)%、(64.68±4.59)%,LDH释放活力分别为(46.93±5.49)U/L、(353.09±30.67)U/L和(282.20±25.60)U/L,凋亡细胞比例分别为(1.82±0.45)%、(14.98±2.59)%和(7.36±1.98)%,p75NTR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06±0.01、0.41±0.02和0.19±0.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7.94、142.10、36.28、221.20,P均<0.05)。多重比较显示,OGD组细胞存活率低于对照组,LDH释放活力高于对照组,凋亡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p75NTR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onferroni法,P''均<0.05);而LM11A-31处理后OGD+LM11A-31组细胞存活率高于OGD组,LDH释放活力低于OGD组,凋亡细胞比例低于OGD组,p75NTR蛋白表达低于OG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onferroni法,P''均<0.05)。结论 OGD条件下p75NTR在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中表达增加,可能促进了神经损伤和凋亡。  相似文献   
65.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血压管理对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LVO)血管再通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8年3月至2019年6月我院脑血管病中心连续收治的行血管内治疗后血管成功再通[脑梗死溶栓(TICI)分级≥2b级]的前循环AIS-LVO患者.对预后良好(改良Rankin量表评分≤2分)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6.
目的 探讨智能预警系统在脑卒中患者院前院内衔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18年6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脑血病中心进行治疗并采用智能预警系统进行院前预警的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将院前预警定义为120在将患者转运至目的医院之前通过软件向脑卒中团队发出预警。按照院内处理方式将患者分成非脑卒中组、保守治疗组、单纯溶栓组、单纯取栓组、桥接组和脑出血组。评价各组患者救治中智能预警系统各环节的效率,急救医师判定脑卒中的能力和应用凝视-面臂语言时间(G-FAST)量表识别重度脑卒中的能力,接诊医师急救响应速度,以及初级卒中中心急救效率[入院至出院(DIDO)时间]。结果 共纳入患者248例,其中非脑卒中患者24例,脑卒中(包括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24例(保守治疗组101例、单纯溶栓组23例、单纯取栓组32例、桥接组22例、脑出血组46例)。248例患者的中位初筛时间、预警时间、响应时间分别为28.0(13.0,92.5)、11.0(7.3,15.3)、19.0(13.0,35.0)s。6名院前急救医师应用G-FAST量表识别重度脑卒中的总体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准确度分别为84%、71%、83%、72%、79%。其中8例重度脑卒中患者通过软件实行院前救治全流程监测,中位转运时间为113(82,142)min,DIDO时间为84(12,125)min。结论 智能预警系统可实现对转运时间点数据采集自动化,使数据更全面、可信度高。该系统有助于分析脑卒中患者院前院内衔接环节中急救医师、驾驶员、脑卒中团队的效率及初级卒中中心院内救治效率等,从而不断缩短院前救治时间,提高院前救治效率。  相似文献   
67.
目的 探讨信息化时间追踪管理模式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救治速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8月至2018年6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脑血管病中心接受静脉溶栓和(或)血管内治疗的AIS患者475例,分为时间追踪组(n=291)和非时间追踪组(n=184)。对比两组患者发病至入院时间(ODT)、入院至影像学检查时间(DIT)、影像学检查至静脉溶栓时间(INT)、发病至静脉溶栓时间(ONT)、影像学检查至股动脉穿刺时间(IPT)、发病至股动脉穿刺时间(OPT)、入院至静脉溶栓时间(DNT)和入院至股动脉穿刺时间(DPT)。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研究启动时间追踪与未启动时间追踪患者的ODT与DNT、ODT与DPT相关性。结果 在静脉溶栓患者中,时间追踪组DNT短于非时间追踪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23,36)min vs 33(23,43)min,Z=2.123,P<0.05];未启动时间追踪患者的ODT与DNT呈负相关(r=-0.293,P=0.001),启动时间追踪患者的ODT与DNT无相关性(r=-0.034,P=0.723)。在血管内治疗患者中,时间追踪组ODT、OPT均长于非时间追踪组[246(113,431)min vs 166(82,299)min,342(211,519)min vs 277(142,406)min],DIT短于非时间追踪组[18(14,23)min vs 26(16,34)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667、2.182、4.077,P均<0.05);未启动时间追踪患者的ODT与DPT呈负相关(r=-0.234,P=0.024),启动时间追踪患者的ODT与DPT无明显相关性(r=-0.056,P=0.424)。结论 信息化时间追踪管理模式可以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救治速度,消除ODT对DNT、DPT的影响。  相似文献   
68.
目的 对CRF-1基因多态性与急性脑梗塞的相关性进行初步研究,旨在为急性脑梗塞的临床预防提高一定的科学数据和临床参考.方法 随机抽取10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为ACI组,同期与ACI组患者年龄、性别以及生活习惯大致相同的健康体检者50人为对照组,留取5 ml空腹静脉血进行RFC-1的基因及血浆半胱氨酸检测.结果 ① ACI组中血浆Hcy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显著性升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对照组血浆Hcy水平的四分位数进行分级,结果显示随着血浆Hcy水平的升高,急性脑梗塞的危险逐渐增加,并呈现出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② 经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发现,RFC-1基因位点在两组中均无统计学意义(χ2=4.4288、0.11;P=0.6877、0.71).③ 两组RFC-1基因及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在ACI组中3种基因的频率依次为25 %、39 %及36 %,健康对照组依次为:40 %、42 %及18 %,两者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等位基因频率的比较中也发现G出现显著高于A,具有统计学差异.④ 在RFC-1基因多态性与急性脑梗塞之间的关系分析中发现,携带GG基因型的者较携带AA型基因者患急性脑梗塞的风险显著升高(OR=2.95,95 % CI:1.25~6.05);而AG基因型对急性脑梗塞患者无影响.为了进一步分析,我们将AA和AG基因型者合并分析,结果发现携带GG基因者患急性脑梗塞的风险仍然升高2.15倍,但对急性脑梗塞患病危险无显著性差异.⑤ 血浆Hcy与RFC-1基因的交互作用和急性脑梗塞易感性的分析中发现,与Hcy正常且携带A等位基因者相比,RFC-1纯合突变者患有急性脑梗塞的危险升高3.69倍,单独高Hcy血症患者危险升高2.98倍,正常Hcy水平但携带GG型基因者风险升高3.17倍.在Logisitic回归模型中,Hcy与RFC-1的交互作用不明显.结论 ① RFC-1基因的80号位点A→G的突变可能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产生影响.② RFC-1基因多态性与急性脑梗塞的易感性,改基因的纯合子突变大大增加了本病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治疗中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弥散加权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阴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特征及可能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长海医院2013年9月-2015年2月单纯静脉溶栓的缺血性卒中患者,根据头颅MRI将患者分为DWI阳性组和DWI阴性组,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临床症状和出院时结局的差异。结果入组的119例患者中,DWI阳性94例,阴性25例,DWI阴性率为21%,DWI阳性组和阴性组患者性别、年龄、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发生率无显著差异。两组入院时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未见显著差异,出院时DWI阴性组的NIHSS评分中位数为0(0,1),显著低于DWI阳性组NIHSS评分中位数1(0,4)(P=0.02);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 RS)评分中位数为0(0,1),显著低于DWI阳性组m RS评分中位数1(1,3)(P0.001)。DWI阳性组出血转化率(2.1%)和死亡率(1.1%)均较低,而DWI阴性组未见出血转化和死亡病例,两组的出血转化及死亡结局没有显著差异。结论与DWI阳性缺血性卒中相比,DWI阴性缺血性卒中出院时症状较轻,恢复较好。两组溶栓后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均较低且没有显著差异,静脉溶栓对于DWI阳性及阴性的缺血性卒中都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70.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的分子诊断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强直性肌营养不良(MD)早期分子诊断方法的准确性、有效性、适用性。方法以150名正常人及8个家系共82名MD患者及成员为研究对象,应用长模板TM-PCR扩增法对其组织中MTPK基因3^ 端三核苷酸CTG重复拷贝数进行检测。结果150名正常人MTPK基因3^ 端三核苷酸CTG重复拷贝数均在5~37次之间,其中以13次频率为最多(83/150);8个家系82名受检者中86.5%(46/52)临床诊断患者与8名临床可疑患者CTG重复拷贝数高于正常;半数无症状者CTG重复拷贝数高于正常,并在后来随访中陆续出现症状;1例临床可疑MD女性患者个体的组织及其流产胎儿组织CTG重复拷贝数明显高于正常。结论运用长模板PCR扩增TM法来检测受检者DNA的分子诊断技术其准确性与有效性高,适用性广,对于MD的早期诊断及预测,对于优生优育、降低DM发病率具有重要价值,临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