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14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71.
关于单纯疱疹性角膜炎药物治疗的循证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拟用循证医学的方法评价、治疗单纯疱疹性角膜炎研究常用药物的有效性。首先,我们电子检索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MEDLINE和Cochrane图书馆(2008第1期),并与研究者联系以获得更多相关研究资料。由两名评价员独立检索和提取资料并交叉核对,对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价,并以循证医学方法对其进行分析。结果共检索到文献284篇,符合纳入标准的共73篇。对入选文献进行逐篇分析,内容包括随机方法、基线资料、纳入和排除标准、盲法、失访说明、统计学处理等,最后用Meta-分析得出结论:疱疹净的治愈率要低于阿糖腺苷,三氟尿苷,溴乙烯去氧尿苷以及阿昔洛韦,而后四种抗病毒药物的疗效几乎相近。干扰素与抗病毒药物合用比单用其中任何一种的疗效更好,而干扰素的剂量和种类并不能决定疗效的好坏。应用循证医学可帮助临床医师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把握临床科研的方向;更可为卫生决策机构提供决策的依据,以避免有限的卫生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72.
圆锥角膜是一种先天性发育异常,是一种以角膜扩张为特征,致角膜中央部向前凸出、变薄呈圆锥并产生高度不规则散光的角膜病变。其病因不明,有研究表明基质金属蛋白酶可能参与了它的发病过程,现将这方面的研究近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3.
视区切削直径大小对LASIK手术患者波前像差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研究视区切削直径大小对LASIK手术后患者波前像差的影响,以便指导临床LASIK手术方式的选择。 方法:采用WFA1000型主观像差仪得到近视眼患者37例72眼。LASIK术前和术后1mo单光区手术组55眼(视区直径6.5mm),多光区手术组17眼(视区直径4.5~5.0mm)的波前像差变化数据;然后用Matlab软件分析其结果,并做统计分析。 结果:视区切削直径大小与像差密切相关,直径越大,术后产生的像差越小。 结论:多光区光滑技术由于较单区技术带来更多的像差,所以在手术时,建议首选单区方式。  相似文献   
74.
将基于问题式学习融入眼科学教学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基于问题式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融入眼科学实习教学中的教学改革,受到老师和学生的欢迎。PBL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培养学生临床技能、临床思维及自学能力方面体现出了明显优势,同时,带教老师的综合素质也得到了提高。实践证明,PBL教学模式是培养创新能力型人才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5.
熊洁  邓应平  王琳 《华西医学》2006,21(2):301-302
目的研究分析化脓性角膜溃疡的诱因、病原体及预后等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更有效依据。方法对1997年到2004年于我院眼科住院的、诊断明确的65例化脓性角膜溃疡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65例角膜溃疡中,有24例(36.9%)诱因不明,18例(27.7%)为外伤引起,17例(26.2%)因配戴角膜接触镜引起,还有6例由继发感染造成。通过对其中60例的微生物涂片及培养,34例得到了阳性结果(阳性率56.7%),其中12例细菌培养阳性,以表皮葡萄球菌(4例,33.3%)和绿脓杆菌(4例,33.3%)为主;14例真菌培养阳性,以镰刀菌(12例,85.7%)和曲霉菌(2例,14.3%)为主;涂片发现4例棘阿米巴;此外有4例培养发现为细菌和真菌混合感染,针对病原体给以敏感抗生素联合药物治疗32例(49.2%),行角膜移植19例(29.2%),结膜瓣遮盖5例(7.6%),9例(13.8%)行眼内容物剜除术,治愈51例(治愈率78.5%),4例好转(6.2%),10例无效(15.4%)。结论化脓性角膜溃疡危害极大,应重在预防。及时的病原学检查、合理使用有效的治疗手段对于挽救患者的视功能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76.
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adical keratotomy,R K)是上世纪80年代由前苏联引入我国的一项屈光不正矫正手术,曾广泛应用于低、中度近视的矫正。由于其手术方式本身的缘故,术后常出现视觉质量不佳,屈光回退以及不规则散光等问题困扰患者[1]。随着屈光手术的不断丰富与发展,人们越来越希望能够再次手术矫正R K术后屈光回退、散光等并发症。针对这部分人群,临床医生们曾通过角膜表层屈光术及角膜板层屈光术进行矫正,术后获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角膜相关问题无法解决。  相似文献   
77.
目的 比较高阶像差在屈光性弱视眼与矫正视力正常眼中的分布特征,探讨高阶像差在弱视眼中的作用机制,评价高阶像差在弱视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使用德国Wave Light公司的Allegro Wave Analyzer像差分析仪对74眼进行像差检查,将检查结果 中的Zernike多项式的像差均方根值(RMS)的分布情况进行统计,根据矫正视力分成视力正常组和弱视组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两组间相比,RMS4、RMS5、RMS6和RMSh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弱视组明显高于视力正常组.两组的高阶像差均方根值均以RMS3为主,依次呈递减趋势.彗差和y轴彗差在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阶像差增高和弱视形成有关.彗差、尤其是y轴彗差对矫正视力有重要的影响,提示弱视诊断应包括高阶像差的内容.  相似文献   
78.
目的 比较上皮下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Epi-LASIK)去除或保留上皮瓣对近视矫正术后早期和随访1年的临床效果.方法 33例患者(66只近视眼),每例患者的随机眼(由随机掷硬币决定)接受常规Epi-LASIK手术(Epi-LASIK眼),而在对侧眼,采用去除Epi-LASIK手术中的角膜上皮瓣的手术方式(去瓣Epi-LASIK眼).所有的眼睛术后戴隐形眼镜包扎.在手术后第1 d、第3 d、第5 d记录手术眼主观疼痛评分、上皮愈合时间和裸眼视力(IICVA).上皮愈合完成之前每天随访,在术后第1月、第3月、第6月和第12月定期随访.随访时记录手术眼裸眼视力、等效球镜屈光度、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分数.结果 术后主观疼痛评分在第1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第3 d、第5 d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pi-LASIK眼评分较高.两组的UCVA、Haze和等效球镜在所有随访时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之间的上皮愈合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研究中Epi-LASIK和去瓣Epi-LASIK治疗近视有相等的术后视力和屈光结果,但去瓣Epi-LASIK皮愈合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79.
目的 探讨前弹力层下激光角膜磨镶术(SBK)手术中运用负压吸引圆环与椭圆环对患者术后角膜散光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1年3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近视激光中心行SBK患者51例(102眼),在制作角膜瓣时,分别采用圆环和椭圆环,其中圆环组23例,椭圆环组25例,另外3例左右眼分别使用圆环与椭圆环,圆环眼纳入圆环组,椭圆环眼纳入椭圆环组.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检查患者术前、术后水平及垂直方向角膜曲率,并计算患者术前、术后散光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术后1周,圆环组角膜散光值为(-0.84±0.71)D,椭圆环组角膜散光值为(-0.90±0.54)D,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排除术中矫正散光值的影响,术前与术后1周角膜散光值差值椭圆环组为(0.58±0.77)D,圆环组为(0.57±0.76)D,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病例术中术后均未出现游离瓣、不全瓣、纽扣瓣等角膜瓣并发症,术后角膜愈合过程也未出现层间异物、瓣溶解、感染等严重影响视力的并发症.结论 相对传统负压吸引圆环来说,SBK手术中负压吸引椭圆环不会引起角膜散光值增加或降低.  相似文献   
80.
目的比较眼反应分析仪(ORA)与非接触眼压计(NCT)测量眼压结果的差异,分析ORA、NCT测量结果与角膜中央厚度(CCT)的关系。方法近视患者57例(114只眼),于准分子激光手术前行ORA测量,得出角膜补偿眼压(IOPcc)和Goldmann相关眼压值(IOPg)两个数值,NCT测眼压3次取平均值。结果 ORA测得IOPcc平均值16.85 mm Hg,IOPpg平均值15.26 mm Hg,NCT眼压计测得平均值15.66 mm Hg;IOPcc>NCT>IOPg。IOPcc、IOPg与NCT所测眼压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CT和IOPg均与CCT呈正相关(r:分别为0.463和0.419,P<0.05);IOPcc与CCT无相关性(r:0.230,P>0.05)。结论 ORA测量屈光不正患者的眼压与NCT测量结果存在一定差异,其中IOPcc不受角膜厚度的影响,在临床运用中准确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