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3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1.
体外循环中持续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的监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体外循环 (CPB)中持续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 (SvO2 )监测的临床意义及影响因素。方法  96例心脏直视手术CPB中采用BaxterBentleyOXYSATMeterSM 0 2 0 0连续监测SvO2 的动态变化。分析灌注流量、吸入氧浓度、温度等对SvO2 的影响。结果 CPB期间SvO2 值在复温期较降温和低温期显著性下降 (P <0 .0 5 ) ;温度下降后明显降低灌注流量 (Q) (P<0 .0 5 ) ,SvO2 稳定在正常范围 ,复温期明显增加灌注流量 ,而SvO2 仍明显低于降温和低温期 ,SvO2 与流量Q显著相关 (r =0 .5 2 6 0、P <0 .0 5 ) ;为维持SvO2 在正常范围 ,使用膜肺病人的氧浓度 (FiO2 )在降温期可明显减低 (P <0 .0 1) ,复温期可明显增加(P <0 .0 1) ,即所需FiO2 与体温呈正相关 (γ =0 .96 38、P <0 .0 5 ) ;SvO2 与MAP无相关性 (rT =0 .1784rMAP =0 .5 0 4 8、P均 >0 .0 5 )。结论 SvO2 是衡量CPB中组织氧供需平衡的一个良好的指标 ,连续监测SvO2 的动态变化可作为CPB中管理Q、FiO2 、Hct、复温等的一个重要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22.
我科从 1991~ 1999年收治 18例合并PDA心内畸形的体外循环管理方法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 18例 ,男 4例 ,女 14例 ,年龄 5~ 5 3岁 ,体重 12~ 45kg。合并房缺 5例 ,室缺 8例 ,房缺合并室缺 2例 ,法乐氏四联症 2例 ,二尖瓣狭窄 1例。术前明确诊断者 5例 ,疑诊 6例 ,漏诊 7例。  体外循环方法 :本组均采用全麻低温CPB下行PDA缝扎或结扎术 ,同期纠正心内畸形。建立CPB后 ,术者从肺动脉处压迫PDA开口 ,降温至鼻咽温 30°C左右 ,降低流量 ,迅速切开肺动脉 ,用手指或带气囊尿管堵住PDA ,至鼻咽温 2 0~ 2 5°C…  相似文献   
23.
目的比较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ercutaneous D ilative Tracheostomy PDT)和传统式外科开放性气管切开术(OperationalTracheostomy OT)的实用性及特点。方法将32例需机械通气ICU(重症监护室)患者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气管切开,其中PDT组12例(传统式PDT5例,改良式PDT7例),OT组20例,观察二组的手术切口、手术时间、出血、手术费用及并发症。结果PDT组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0.05)。PDT组较OT组手术费用明显增加(p<0.05),而改良后的PDT与OT手术费用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PDT在手术的创伤性、手术时间、减少术中、术后出血上明显优于OT,尤其是改良后的PDT明显降低了手术费用,在患者急救中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青光眼滤过术后合并睫状体脉络膜脱离的恶性青光眼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预防。方法对4例(4只眼)青光眼滤过术后合并睫状体脉络膜脱离的恶性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例(4只眼)在术后早期即出现Ⅱ°、Ⅲ°浅前房,通过眼底检查、手术及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检查发现睫状体脉络膜脱离、睫状环阻滞,经睫状体脉络膜上腔放液,并根据病情联合玻璃体水囊抽吸、前段玻璃体切除以及晶状体手术等,所有患眼眼压均恢复正常,前房加深,脉络膜脱离消失。结论睫状体脉络膜脱离是发生恶性青光眼的诱发因素,预防睫状体脉络膜脱离是预防恶性青光眼发生的关键;对术后早期即出现的Ⅱ°、Ⅲ°浅前房,及时进行UBM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可减少治疗的盲目性。  相似文献   
25.
临床常用橡胶导尿管代替吸氧管和使用一次性吸氧管给病人吸氧。由于管径较粗,插入患者鼻腔后,有明显异物感,病人常感不适。我们将一次性头皮针胶管用于病人的氧气吸人,收到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6.
3例心脏移植的供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同种原位心脏移植的供心保护方法。方法:采用4℃ Stanford液主动脉根部灌注供心停跳,取出后放入冰盐水中保存,2例修剪时经主动脉根部灌注4℃Stanford液500ml,移植过程中间断或持续24-30℃去白细胞氧合血灌注,结果:主动脉开放后1例心脏自动复跳,2例经电击复跳,术中,术后持续心排监测及B超示心功能指标满意,近期随访心功能I级,生活,工作正常,结论:4℃,Stanford液灌注保存,术中去白细胞氧合温血灌注供心保护效果好。  相似文献   
27.
患者,女,41岁.因食粽子时不慎误吞假牙及钢丝环后半小时,来我院门诊以食管异物收入耳鼻喉科病房.患者来时自感心慌,胸骨处胀痛不适,X线检查示:假牙及金属环横入食管,呈8字形显影.医生立即在局麻内窥镜下将横位变竖位的假牙与金属环一并取出.术毕嘱患者禁食观察,对症处理.患者于术后第3天进食少许流质后感胸痛不适,晚8点,T38C,嘱暂禁食.  相似文献   
28.
2004年,我科改湿纱布覆盖法为干纱布覆盖颈部固定加局部湿润法,经临床观察,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方法(1)用无菌镊子夹取8cm×16cm双层干纱布1块,纵向一端剪一5cm的开口,开口端压于气管导管托盘下固定,另一端覆盖在气管套管外口,使之形成一“门帘”。(2)护士用一次性5ml注射器抽取生理盐水,均匀地喷洒在套管外口正上方面积3cm×3cm的干纱布上即可[1,2]。优点(1)新方法适用于清醒、昏迷、躁动患者。患者翻身、叩背时,纱布不会滑脱至床单上造成污染,既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又节约了纱布。(2)新方法纱布不易移动、滑脱,呼吸道湿润效果得到保证,…  相似文献   
29.
心脏换瓣木后,出现心律紊乱、心脏骤停发生率较高。木后严密的心脏监测与及时有效的抢救措施,显得十分重要。现将我科收治的心脏换瓣术后当日心脏骤停、经抢救成功的一病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0.
陈爱武  李卉  许菲  连丽红 《四川医学》2006,27(9):930-931
目的探讨改良式和传统式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的临床疗效及实用性。方法将13例需气管切开患者分为两组,PDT组6例,改良式PDT组7例,观察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费用、并发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无明显差异(P〉0.05),但改良式PDT较PDT手术材料费明显降低(P〈0.05)。结论改良式PDT在手术的简便易行性、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方面与PDT相当,但手术材料费明显减少,提高了性价比,更利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