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5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18篇
医药卫生   54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口腔科医务人员自身感染的预防与控制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口腔科医务人员常被来自诊治者的口腔、咽部、血液中的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等侵袭,特别是口腔科高速涡轮手机直接与患者唾液、牙垢、血液和黏膜接触,是医患之间交叉感染的潜在危险因素。所以重视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加强清洗、消毒、灭菌,加强自身防护,提高身体素质是减少医务人员自身感染的有效预防和控制措施。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利用ICR小鼠改进获得性无助抑郁动物模型并对其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电脑程序控制的穿梭箱条件反射系统,每天360次、连续4d给予ICR小鼠不可逃避性足底电击(IS)诱导训练,每次电击持续2 s,平均间歇8 s,电流强度0.3mA.经过穿梭箱回避程序筛选,将电击诱导组小鼠分为模型组(IS组,灌胃给予溶剂,连续5d,1次/d)和氟西汀治疗组(FLU组,灌胃剂量10 mg/kg,连续5d,1次/d).诱导训练后,连续4d采用延迟的逃避行为测试程序测定小鼠的逃避失败次数和逃避潜伏期.结果 诱导训练后第2、4、8天,与非电击(NIS)组比较,IS组逃避失败次数均显著增加.在诱导训练后第2~5天,与IS组比较,FLU组逃避失败次数显著减少,逃避潜伏期显著缩短.结论 通过改进措施,利用ICR小鼠可建立稳定的获得性无助抑郁动物模型,为抗抑郁药物药效学研究提供可靠的行为学方法.  相似文献   
103.
104.
神经类固醇是指在脑内合成的中枢源性类固醇和经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发挥作用的外周类固醇及它们的代谢衍生物。按神经类固醇与GABA受体的作用方式 ,可将其分为γ 氨基丁酸 (GABA)受体激动性和GABA受体拮抗性神经类固醇 ,前者主要包括 3α 5α 四氢孕酮 (3α 5α THP)、3α 5β 四氢孕酮(3α 5β THP )等 ;后者主要有孕酮 (progesterone ,PROG)及脱氢表雄酮 (dyhydroepiandrosterone ,DHEA)及它们的硫酸酯衍生物 (PS ,DHEAS)。在应激反应中皮质酮大量释放 ,同时各…  相似文献   
105.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麻醉学、外科学以及特殊手术器械的运用,牙颌面畸形的外科矫治取得了快速发展。正颌手术是改善错牙合畸形最有效的方式,但是因其创伤大且颌面部神经丰富,患者术后常伴有剧烈疼痛。疼痛可导致患者一系列生理和心理的变化,影响早期康复和功能锻炼。正颌手术术后多合并术区肿胀和张口受限,阿片类药物的镇痛方案并不适宜于该类患者,在充分镇痛的基础上,需尽量避免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并发症的发生。超声引导颌神经阻滞技术不仅有满意的镇痛效果、术中出血少、促进术后早期功能锻炼,还具有阻滞精确、操作简便、安全性高等优点。该文对常见的正颌手术类型、颌神经的走行及支配、传统颌神经阻滞与超声引导颌神经阻滞、颌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超声引导颌神经阻滞的研究和操作方法等作一综述,以期为超声引导颌神经阻滞在正颌手术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6.
郝峻  周宇  万鹏  赵楠 《中医康复》2020,(9):56-59
针灸推拿等中医药治疗手段副作用小,远期效果相对较好,在儿童脑病的康复治疗中有着显著优势。中医对本病的病机与治法,多从小儿先天禀赋和脏腑气血功能进行分析,尚无统一定论。本文从中医卫气学说及经筋理论进行分析论治,并归纳出部分治疗方法,结合应用案例,以期为相关医务人员的临床工作提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107.
阿片和非阿片镇痛药在慢性疼痛中的药理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疼痛是一种混合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是自发和诱发疼痛的复杂状态,对镇痛药的反应差别很大。尽管没有系统的实验依据。但阿片类镇痛药始终是治疗严重慢性疼痛的首选药物,环氧合酶抑制剂量治疗中的首选辅助药物,对急性疼痛几乎无效的抗抑郁药,抗癫痫药和静注局麻药,在一些慢性疼痛病例中显示出明显的长期疗效,NMDA受体拮抗剂盐酸氯胺酮和α2受体激动剂可乐定对急性和慢性疼痛都有效,并可减少阿片类药物的用量,但常伴有严重的副作用,辣椒素等局部用药和阿片类等鞘内给药对某些病人也有效,模拟人类慢性疼痛状态建立了一些实验动物模型,但至今这些模型的药理学特点还没有很好地确定。  相似文献   
108.
我国于1990年颁布实施了婴幼儿食品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大致有以下4类:①婴儿配方食品,作为婴儿的主食以代替母乳,其各种营养成份接近母乳。②断奶期婴儿食品,为断奶阶段母乳或婴儿配方食品不能满足婴儿营养需要而设计生产的。③婴幼儿强化食品,包括钙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探讨孕前BMI和孕期增重与子痫前期(PE)及其临床亚型的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2年3月至2016年9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分娩的孕妇,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共纳入9 274例孕妇,901例PE孕妇作为病例组,8 373例非PE孕妇作为对照组。收集一般人口学特征、孕前身高和体重、孕期生活方式、生育史和疾病史等资料,计算孕前BMI及孕期增重。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孕前BMI和孕期增重与PE及其临床亚型的关系。结果 PE中早发型PE (EOPE)401例、晚发型PE (LOPE)500例,轻度PE (MPE)178例、重度PE (SPE)723例。PE孕妇和非PE孕妇在年龄、居住地、产次、妊娠期糖尿病及高血压家族史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整以上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前BMI<18.5 kg/m2和孕期增重不足是PE的保护因素(OR=0.74,95%CI:0.56~0.98;OR=0.78,95%CI:0.62~0.99),孕前BMI ≥ 24.0 kg/m2和孕期增重过多是PE的危险因素(OR=1.82,95%CI:1.54~2.14;OR=1.82,95%CI:1.54~2.15)。对PE临床亚型分析后结果显示,孕前BMI<18.5 kg/m2是EOPE和MPE的保护因素(OR=0.52,95%CI:0.32~0.83;OR=0.47,95%CI:0.23~0.97),孕前BMI ≥ 24.0 kg/m2和孕期增重过多是PE临床亚型的危险因素。按孕前BMI分层后,孕前18.5 kg/m2 ≤ BMI<24.0 kg/m2和孕前BMI ≥ 24.0 kg/m2的孕妇中孕期增重过多(OR=1.86,95%CI:1.51~2.30;OR=1.90,95%CI:1.39~2.60)均是PE的危险因素;孕前BMI ≥ 24.0 kg/m2的孕妇中孕期增重不足(OR=0.55,95%CI:0.34~0.89)是PE的保护因素。孕前BMI<18.5 kg/m2的孕妇中孕期增重过多(OR=4.05,95%CI:1.20~13.69)是EOPE的危险因素;孕前18.5 kg/m2 ≤ BMI<24.0 kg/m2的孕妇中孕期增重过多是PE各临床亚型的危险因素;孕前BMI ≥ 24.0 kg/m2的孕妇中孕期增重不足是EOPE和MPE的保护因素(OR=0.39,95%CI:0.19~0.80;OR=0.29,95%CI:0.11~0.77),孕期增重过多是EOPE、LOPE和SPE的危险因素(OR=1.60,95%CI:1.06~2.42;OR=2.20,95%CI:1.44~3.37;OR=2.28,95%CI:1.58~3.29)。结论 孕前BMI和孕期增重影响PE及其临床亚型的发生风险,且不同孕前BMI人群孕期增重对PE的影响有差异,提倡同时关注孕前BMI和孕期体重变化,从而减少PE发生。  相似文献   
110.
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atypical endometrial hyperplasia,AEH)属于子宫内膜癌的癌前病变。近年来,AEH发病率呈增长趋势,其发病年龄也趋于年轻化。治疗AEH的首选方法为手术治疗。由于越来越多的女性要求保留子宫,所以保守治疗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对目前国内外这类患者保留生育功能的相关治疗方案,如口服孕激素、曼月乐、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agonist,GnRHa)、GnRHa联合曼月乐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